近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了一位“贵客”,那就是梦天实验舱。不久后,它就会发射升空,和问天实验舱进行会和、与天和核心舱合体,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任务也将正式完成,而这也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30个年头。
从象牙塔的教书匠到科研一线工作者,27年来,“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张崇峰作为我国空间对接技术的开拓者,伴随着载人航天工程一路成长。
从第一次在俄罗斯参观对接机构研制车间,到自己参与研制的对接机构飞上太空,“太空之吻”见证了张崇峰16年的风雨兼程和执着坚守;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到建造中国空间站又是11年,张崇峰的星辰大海不断被续写。
十六年,只为太空那一“吻”
1993年,博士毕业不久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做讲师的张崇峰得到了去俄罗斯进修的机会,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空间对接机构。1996年,他受邀加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成为对接机构研究团队的技术负责人。
当时,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而能够独立研制对接机构的只有俄罗斯,我国也有意购买俄罗斯的技术。张崇峰依然清晰地记得,参观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对接机构研制车间时,那位车间主任非常自豪地说:“世界上所有的对接机构都是我们这里生产出来的。”
俄方不停推销他们的产品,开出的价格可谓天文数字,仅设计专利费就高达一亿美金。
张崇峰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
一定要研制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对接机构,中国载人航天要走自己的路!”
种子种下了,但从零开始的生根、发芽却是一个异常漫长的过程。
所谓空间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的轨道交会,而完成对接任务主要依靠执行结构,即对接机构。对标国际先进,研制团队一开始便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研制能与国际空间站相匹配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
只有掌握了对接技术,才能够维持一个空间站的长期工作。”
正是有了有了自力更生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创新,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对接机构。也正是有了对接机构,如今我们才能看到航天员们“出差”太空6个月,在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号实验舱之间自如穿行,完成一系列太空作业。
这种对接机构适应性强、承载能力大,便于航天员在不同飞行器之间自如进出,但与之相应的是重量大、对接初始条件要求严格、构造复杂。”
为了将这个方案论证清楚,张崇峰带领团队前后收集到的各类资料装满了整整十个大箱子,仅论证报告的撰写就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最终,这个方案被采纳了,这一天,距离他离开家乡哈尔滨,过去了3年。
交会控制和对接过程很繁琐,包括缓冲、捕获、校正、碰撞、连接、锁紧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在研制过程中,有好几次技术攻关一度陷入困境。
比如,对接机构地面模拟试验时测得分离角速度太大,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分离角速度过大,严重的话将会导致对接时侧翻。经过170多次试验、分析和改进,最终,研制团队在模拟太空环境最严苛的条件下,终于使分离角速度达到了“分秒不差”的理想状态。
2011年11月3日凌晨,当坐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前,亲眼目睹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时,张崇峰长期紧绷着的神经一瞬间得到了放松。
十六年完成“太空之吻”,所有的付出在那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中国自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搭建“太空城堡”,为对接口定制“延寿保险”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我国正式拉开了空间站建造的大幕。
天和核心舱上配置了5个被动对接口。我国空间站的设计寿命要求不小于10年,对核心舱上的5个被动对接口来说,要如此长时间的暴露在太空环境中,承受88000次超过200摄氏度范围的高低温循环、低轨空间原子氧的剥蚀、多频次的对接与分离后仍确保可靠,是一个全新的艰难考验。
通常来说,对接机构的设计寿命为3年,而这五个被动对接口足以算得上长寿命了。”
为此,张崇峰带领团队全面系统地为它们做了“深度体检”,分析出五项影响它们健康的寿命敏感要素,并为它们量身定制了“延寿保险”,包含了可能发生的故障预案共79项,并且针对每个可能发生的故障,都制定了详细处置措施,确保它们在轨期间的健康稳定工作。
按照后续空间站建造及运营规划,张崇峰带领的对接机构团队每年都要至少保证5套对接机构的生产交付,才能跟得上空间站工程高密度发射的步伐。
只要后续有航天器发射,就必须通过对接机构才能实现与空间站舱段的组合。任务重、节点紧,产品的研制生产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任务的进程。”
张崇峰介绍说,目前他正带领团队通过部组件产品化、测试项目通用化以及发射场流程优化等方式,有效提高生产、总装、测试、试验效率,在确保满足空间站建造及运营阶段需求的同时,也保证每一次“太空之吻”的完美亮相。
从2011年首次亮相至今,“太空之吻”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一年。十一年间,在张崇峰和团队的有力保障下,我国共成功实施21次精准可靠对接,经历了从无人到有人、从自动到手控、从几天到6.5小时、从轴向对接到径向对接的创新突破。
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以及未来的梦天等更多的舱体可以在太空互相对接。它会陪伴着我国空间站一直建造,实现我们百吨级的空间站的建造,搭建中国的“太空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