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父母们对孩子身高干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不高孩子矮了也就矮了。随着现在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们对孩子的身高日益重视。儿童矮小症的病因繁多,机制复杂,在诊与治方面均有一定难度。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青春发育异常、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均可导致儿童矮身材。中国古代医学无“矮小症”病名,多将其归为五迟、无软、疳症、胎怯虚劳等疾病范畴,但是其病因不外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调养失宜。
患儿男8岁3个月,2021年4月20日因身高明显低于同年龄孩子前来就诊。父亲身高168厘米,母亲身高155厘米,患儿遗传身高168。当时身高121厘米,体重21.2千克。
患儿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平素纳少,挑食、食欲不振,睡觉尚可,大便一天一次,质干,动则易汗。舌淡红、苔少,脉细。查骨龄四岁半,明显低于实际年龄。生化功能、甲功三项、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尿常规均未见异常。
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症(脾肾两虚)。宜健脾益肾。
组方:杜仲、怀牛膝、生黄芪、太子参、炒苍术、陈皮、茯苓、怀山药、炙黄精、鸡内金、神曲、浮小麦。
2021年5月24日二诊,身高增长0.8厘米,纳食较前好转,扔挑食,体重增加约0.5千克。服药期间未有外感,寐安,运动后出汗减少,大便偏干,一日一行,舌红苔薄白,脉细。
组方:前方去炙黄精、鸡内金、神曲、浮小麦,加枸杞子、麦冬。
并嘱托患儿及家长夜间要早睡,加强跳绳、摸高等运动。
2021年6月14日三诊,复测患儿身高123厘米,体重22.3千克。纳食明显好转,寐安,大便转软,舌红苔少,脉细。
组方:原方去枸杞子、麦冬,加赤芍、菟丝子、炒鸡内金。
嘱其仍需加强锻炼、规律饮食、规律睡眠。
2021年10月7日四诊,患儿身高127厘米,体重23.6千克,查体未见第二性征发育,骨龄约6岁。
该病案中,患儿父母身高较矮,患儿遗传身高也相应受损,为先天禀赋不足。出生后予混合喂养,患儿自幼纳食不佳,挑食,久则生长缓慢,落后于同龄人。故主补脾益肾,兼养阴生津,益气固表,在补先后天不足的情况下,加强患儿自身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从而使身高出现追赶,缩小与平均身高的差距。
但是仍有大部分父母消极地认为,自己个子矮孩子注定长不高,身高7分靠遗传,3分靠打拼,如果干预的好,孩子会有8-15cm的成长空间,即使父母都矮,孩子完全可以“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