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时空中的绘旅人》官博发布说明如下:【关于叶瑄角色配音临时方案说明】叶瑄角色配音演员@姜广涛 老师暂时无法参与项目配音工作。为了避免较长时间静音实装影响玩家游戏体验,我方与@光合积木 进行协商后,计划提供临时解决方案:我们将与网易互娱AI Lab合作,分析提取叶瑄角色原有配音声纹特征,录制新的语音。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文章《如果法律界的爱豆“塌房”了》里面提到的情况:“如果因为艺人的……问题而导致使用该明星的形象则影视作品不能正常使用、播放及收益,损害合作方利益,则合作方可以通过AI技术将含有该艺人面部形象的所有的影像转换成AI拟制人影像。”
没想到时隔不到一年,类似的情况就上了热搜,只不过因为(可能)涉及到刑案而被AI取代的不是演员的脸,而是配音演员的声音。
这其实是个有点可怕的预兆。为什么?因为我们突然发现,很多人的工作原来都或多或少可以被AI取代了。甚至很多人现在之所以还没被取代,可能就是因为有合同法和劳动法。由于他们先“上了车”,依据现行的法律体系,要赶他们“下车”还是比较难的。
但凡事都有例外,例外就是刑事案件以及某些行业的特殊风险。现在的情况似乎是,如果某个人“出事”,合作方就有理由免除责任而不受合同法和劳动法的一般性限制了。
在某个项目、某件事情里被取代或许还不是人类最需要提防的部分。更可怕的是,AI是有很大潜力的,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极限在哪里,不知道它们会走到哪里。而资方一旦开始在某个项目中用AI,会不会越用越熟练,越用越觉得好用,从而导致后续项目继续用AI、持续用AI,而大部分人类则被抛弃、不再有工作机会?到时大家会不会发现原来连996/007的机会都没有才更杯具?
AI至少具备资本想要的三大优势:1.不断升级的成长力;2.几乎可以全年24小时无休的战斗力;3.不受合同法或劳动法保护的“耐受力”。我很难想象,就大部分业务而言,人类有什么优势。会不会,现在乃至以后的乙方所具备的优势,仅仅是“第三方”的支持?
譬如,某些项目,粉丝们只想要某某参加,某某不参加,就不买账、不花钱,资方为了赚粉丝的钱,只能起用某某。但问题在于,一旦出现上述所言的情况即刑事案件或某些行业的特殊风险,“第三方”很可能也会抛弃某某。
所以,在此前提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只要某某“出事”的时间足够长,其大概率会被AI取代?
早几年,我说过“柯震东跌倒,N多小生吃饱”的故事;今年年初,我在公众号里写过“鲸落”和“鲸爆”的区别。如今算是又看懂了一点,现在可能已经在跑步进入“人类跌倒,AI吃饱”的时代。因此,“明星跌倒,AI吃饱”也不算奇事了,这只是时代大幕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