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像赌博,十个有九个亏,回农村创业,无非就是搞大规模养殖或种植。我的一个堂弟就选择了回村养鸭,两年多过去了,败光了家产,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堂弟16岁就出广东打工。工厂,工地,他都做过,十足的老江湖了。可是,咣咣当当,打工十几年,人也到了30多岁,钱却没见有几个,老婆全职在家里带三个小孩,压力也甚大。
也许是厌倦了替人打工的生活,堂弟无时无刻都在想着怎么创业发财。刚好,村里以前放牛的空地上架起了太阳能发电器,现在那里有水有阴,正是养鸭的好地方。
堂弟见此,无比兴奋,心想:这么好的地势,不利用起来,简直就是浪费。而且村里的支书也说过,不管是谁,只要有想法的都可以免费用这地方,不收一分钱地租。
就在前年,堂弟辞去了工作,回到村里,准备大干一场。他父母,老婆知道了他的打算,都极力反对。他的父母说:回来农村创业,没见过有人成功的,能做,别人早就做了,也轮不到你,何况养殖风险也大,来个禽流感什么的,一死就是一大批,防都防不住。
他的老婆甚至以离家打工,以后不回这个家的理由,劝阻他不要搞养殖。
可任家人怎么反对,堂弟主意已定,非要把鸭养起来不可。其实,他对养鸭也有研究过,鸭的成长周期短,45天可以出一批,批发价,一只鸭的利润有7-10元。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没经验,可以一批养2000只,等技术成熟了,再扩大规模,总有一天,自己会变成养殖大户。
堂弟似乎看到了成功在向他招手,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由于没经验,第一批鸭苗2000只,等到可以卖出的时候,只剩下700只,钱没赚到,只是回本,这也是堂弟意料中的事这。不过,这一批鸭,也让堂弟知道了如何育苗,如何给鸭子打针下药,预防疾病。
堂弟养鸭就像摸石过河一样,一步一脚印,鸭子的价格也像股票一样,不时的浮动,有高有低。高时,一批也能赚个几千块,低时,也亏不到哪去。如果没有什么天灾,堂弟想过会这样子一直养下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席卷全国的疫情在年底爆发,道路封锁。此时堂弟养鸭的规模已经扩大了1万只,鸭子没了销售渠道,只能一直耗着,成本也是越来越高,上万只鸭子一天就要吃掉大几百块的饲料。
最后耗不起了,不光是堂弟,全省的养殖户只能选择贱卖,价格低到了吓人的地步。100块钱,就可以买到4只六七斤重的鸭子。
几个月的疫情,就让堂弟亏掉了所有。
等疫情过后,堂弟还是不服输,他觉得自己是因为运气的问题,刚好碰到有天灾才会亏。之后又坚持养了一年,还是赚不到钱,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就在今年,堂弟选择了出来打工还债,每个月还几千。他的老婆也像她说过的话,出去打工了两年多,一直没回来过。
回村创业,真的什么都不好做,特别是养殖业。家财万贯带毛不算,这是老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不信老人言,总会吃亏!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农村是个大舞台,随着农村振兴战略和扶贫政策的实施,为农村注入了很多的新鲜血液和活力!
总得来说,回农村创业有四点重要的优势:
一个是地域广袤,地方多,农村有山有水,地方多,适合建立企业,好多城市里不让开的企业。在农村可以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是闲散人员多,适合做一些收工作坊和计件的工作!农村的留守人员也多,尤其是五六十岁左右的带孙子的这类人员,有个企业,也方便他们不出门就业!
三是农村资源多,好多企业都落户农村!有的农村能人招商引资,提供地方,人力,为了解决当地就业,低价出卖土地和矿产资源,政府提供便利措施!
四是农村优惠政策多,开办一些养殖场之类的,政策比较宽松。可以占用一般耕地,不用去相关部门办理土地手续。只需和土地承包者签订租赁合同即可,相对于企业用地,养殖用地手续简单,费用也低!
在我身边不乏那些回农村创业成功的人,有好多成功人士!就比如有个姓闫的年轻小伙,他在上大学时,在城里勤工俭学,利用网络,倒腾卖一些沙棘汁饮料。在有了一定积蓄以后,回村里创业,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己建厂,引进生榨沙棘汁的新设备!同时在当地农村承包土地,种了好多沙棘汁!然后雇佣当地村民在地里种植沙棘汁,也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姓闫的小伙的事业蒸蒸日上,成为农村的明星人物!
你身边回村创业的人,现在怎么样啦?
有个老乡他出来打工,一直在南方打工嘛,挣了一大笔钱,可能有50万。
他妹夫子在镇上开了一家大盘鸡店,他问他妹夫子一年能挣多少钱,他妹夫就说因为店小这都是老乡,包席挣不了多少,一年大概也有10万左右。
他听了特别激动觉得在乡下都能挣十万块钱呐,自己的投资五十万绝对挣大钱。
于是,他先加盟了一个品牌店,加盟费出了8万。(他没干过餐饮,不懂行。)
他在县城租了一间门面,300平米,一年的房租是六万。
雇了六个员工,一个月又出去3万元。
装修豪华,并且大张旗鼓,请农村秧歌队助兴。
里里外外出去了30万。
剩下20万没有撑几个月。
他恰恰创业的时候,忽略了。大山里的县城,基本也要靠周边农村人消费,农村年青人基本上都到城市里打工。
最热闹的季节也不过就是腊月,正月,还有农忙时,剩下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很萧条。
农村红白喜事,又有服务队来上门服务。
所以他开的酒楼,因属加盟店,消费中上等,开业繁华过后,淡季比旺季长,每天要支出,收入又有限。
最终!结业!
从新踏上打工路!
我们村有一个人,40出头,在外面打工可能年纪偏大工作不好找,2018年从广东回来了,他是在自家的门前开了个小铺子。这个小铺子里面卖一些农村里面的用得上的日用品、以及小百货、粮油副食品小食品、等等反正算是小杂货铺吧,但是主要还是他靠五六张麻将桌赚钱,农村人嘛,没事打打麻将,天天爆满人很多的。据他说,一年光麻将桌收台费都有七八万,杂货铺一年也可以赚个两三万,平常有空他还收一些农村里面的土特产倒腾到批发市场去,人家在家就这样干干也能年入十几万,还可以照顾家。
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走出大山,来到魔都顶尖学府求学。
别人穿梭于各大高端写字楼,他却将全部心思都花在了一亩三分地上。
兜兜转转他还是回到了大山,走上“务农致富”的创业之路。
对此,90后同济大学创业者小柯表示乐而为之,当农民是件非常苦的事情,但他却从中尝到了无限乐趣。
小柯在理工科气息浓郁的同济校园里,开垦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化身校园“农夫”,当同学们都在图书馆醉心学习研究时,他则拉起裤腿,戴上草帽,在菜地里挥洒汗水,播种梦想。
为此,他还创办了“筑梦农庄社团”,带领更多同学亲近土壤,了解基本农业知识,享受种植和收获的乐趣。每年社团招新,小柯的社团摊位前总是排队报名人数最多最热闹的,不仅同学们热烈欢迎,小柯的种地梦,也得到了同济大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同济大学的那块菜地,便是小柯争取到的第一块农业基地。
从大二到毕业,小柯将绝大多数的大学时光都沉浸在那里,2013年毕业,小柯的梦想也在那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上再次起飞。
毕业后的小柯,将自己的农业基地布局在了老家的大山里。纯朴的山野之间有广阔的天地、肥沃的土壤、纯净的水源还有勤劳的农民。
这一次,他要带领着老家的农户,一起将大山里的资源推销出去,将无污染安全的农产品送到更多人的餐桌上去。
然而,小柯的赤子之心、满腔热血,一开始便遭到了父母的反对。父母难以理解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孩子,最终却放弃了都市的繁华,回到偏僻的大山里,从事着农业这个在当代既不时髦也不体面的工作。然而,小柯却楞是以“过年不回家相要挟”一表自己回归大山创业的坚定决心,使得父母接受了他的选择,接受了他所热爱的事业。
雨水混合着泪水的滋味,小柯也尝过。创业初期,为了拓宽客源,小柯和创业的小伙伴曾经免费给同济大学的老师送过一个月的蔬菜。碰上下雨天,小柯和小伙伴一个骑一个在后面推,将100斤的蔬菜,送到老师的手中。正是前期的坚持和勤恳,让同济大学老师们成为小柯第一批也是最忠实的客户群。
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小柯提出要“组织起来吃上自己的特供“,通过订单化天然种植,让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得到最好的保护,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吃上纯净天然的食物,让食品安全问题远离我们的生活。
他说“想要帮助到更多农民,为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尽自己一份力”。虽然开心农场的游戏已经退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小柯的菜地却一片生机勃勃。
欢迎关注“创业基金会”公众号,了解更多创业政策和故事。
2019年,我跟老公带着打工创业赚的360万回到农村,回来以后,我们只做了三件事,目前总投入150万,每年收入在120万左右。
2019年回老家过年,正好赶上疫情,在老家憋了三个月,回到工厂以后,发现没有订单,没有流通渠道,一切都变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艰难的维持了3个月,正好老家村里动员老公回家创业,用两个月的时间掉厂房,卖掉城里的房子,处理了所有的人际关系,同城市一刀两断,回家创业。
我厌倦了城里的生活,紧张,劳累,收成还不稳定。我向往回老家,慢节奏的生活,让我呼吸都顺畅好多。
这决定是我跟我老公一起做的,所以不存在家人支持不支持,我俩决定了,别人就没话说了。
说是村里动员,其实也没给啥好处。而我老公年龄正好合适今年我老公38岁,农村缺乏年轻人,更缺乏有头脑的年轻人,这是其一,还有就是这些年,特别是最近5年,我俩冒头冒的比较厉害,在村里不能说数一数二,数三数四还是有把握的。
回村以后,老公被安排到村委里工作,这是回来之前唯一的一项优惠政策,在今年选举的时候,我老公被选做了“治保主任”。
如果说还有什么原因,那就是情怀,回家创业的情怀,对我老公来说可能还有点“富贵不还乡,锦衣夜行”的味道。
回农村创业,我们只做了三件事,目前还比较稳定。
1、积极发展种植业,结合我们当地的特色种植,承包土地发现黄桃种植。
我们老家有全国最大的黄桃种植基地。我跟老公回家承包100亩果园,发展种植业。
黄桃产业,我们村已经很强大了,全国15000亩土地,全部为黄桃,去年产值1.2个亿,而我们村只有3000多人。
可以说黄桃种植,是我们搭上了村里发展的快车。目前承包的100亩地,有50多亩的黄桃园,还有10亩地的大棚香椿,10亩地的大棚油桃,另外今年还种了20亩地西瓜。
就今年的情况,黄桃的价格比去年还要好,现在黄桃地头批发价还维持在3.5元以上,最贵的桃子可以卖到7.2元。
今天早上,一共摘了50筐桃子,每筐40斤,优质果1200斤,次果800斤左右。按今天客商收购的价格,优质果5000元,次果也能卖600元左右。
从5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大概120天的时间,卖桃的收入每天都在3000-5000左右,这一项可以收入60万。
桃园的成本投入占到40%-50%左右,因为承包土地的费用特别低,每亩地只有区区150元,其他就只有化肥,农药,以及人工投入。
这其中有一项,让我很头疼,就是套袋,50亩地,30万个袋子,想象就头疼。还有就是山区,30万地桃子,10万斤左右,从崎岖的山路上运下来,三天两头中暑。
2、还有一项比较大头的就是依托黄桃而来的周边产业,这其中我负责的事代办,电商我努力了两年,发货寥寥无几。
全村有近20家代办,就看谁家客户给力。我才回家3年时间,客户只有3人,代办的量不足,但我感觉代办还是可以的。
以昨天收购的二期黄桃为例,客户让我敞开了收,就是能收多少钱多少。
客户给的价格每斤4.3元,我给种植户的价格在3.8-4.2元左右,一斤的利润可以有2-5毛钱。
昨天一共收了,600箱,大概18000斤左右,平均价格4元,每斤的利润0.3元,所以昨天我赚了5400元。
以前客户来收购桃子,还有先走货后付款的。但村里人被骗的次数多了现在都是现款,没有钱收不到桃,这样对我来说这份钱旱涝保收。
当然,这个买卖不稳定,如果正好赶上下雨天,就可能没有这么多的利润了。下雨天桃子价格减半,好像成了潜规则。
代办还有一种模式,客户给多少量,比如说让你收购200箱,500箱的桃子,按箱给你提成,现在每箱40斤的桃子,最高有7元的提成,也是很客观的。
干这个,我有优势,全村年轻的小媳妇,都在给我分级,选桃,包装,天下的道理都一样,女人都多的地方一般比较热闹。
3、适当的搞了些副业,目前来看还比较不错。
年初的时候,我老公花了18.8万买了辆二手挖掘机,安排在乡村振兴的项目上,还有县城里的工地上。
这个我以前说过,雇一个挖机司机8000元每月,我们这挖机是320元一小时,一天工作8-10个小时,目前来看效益还是很客观的。
这样的生活,我老公活成了“老爷”,人家背地里叫我“地主婆”。
可能我和我老公是所有回乡创业人员当中,最不务正业的一员了。我看很多人,回乡创业,首先追求的是规模,规模越大越好,投入越多越好,其实我不这么认为。
总结一些我们的投入,100亩地,承包费用150元。一共每年1.5万元,大棚投资比较多一共大概有20多万的样子,其他的挖机投入20万,剩下的就是人工,生产资料的投入了。即使这样子,我们带回来的350万,持续投资6-8年应该没有问题。
回乡创业切记就是盲目扩大规模,以我的观点,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很多人回乡创业,带100万他敢搞300万的规模,带1000万就能搞一个亿的规模。
实话说,现在国内的农业并没有产业化,更没有流水线的操作,机械化低,现代化也不高。
没有产业化,流水线的生产,你规模搞的越大,相对应的投入就越大,而现在农业最根本的还是靠人堆起来的,规模大,大到你控制不了,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失败而已。
回乡创业的初衷是能让自己有收货的同时,也能带动村民一起发展。回乡创业最不需要的就是情怀。
情怀是一种什么东西?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就想回乡创业,自己富裕了回乡带着父老乡亲一起致富,这是一种情怀。
但实话说,回乡创业最不需要的就是情怀,我们是生活在物质组成的现实生活中的,依靠情怀创业90%还是要失败!
一开始,我跟我老公也想利用自己的优势,创建一个制鞋厂,但只在规划里就被我否决了,那是一条必败之路。
回乡创业,如果发展农业,必须首先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切记孤注一掷。
农业是一个大投入,低利润,超长周期的产业,而且其中的不可控因素特别多,说白话一点,做事情之前,用三分力,留7分后路。
我们还是说回桃子吧,这是一种三年就可以有回报的产业。当初我们计划的是5年时间,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但真正从头开始桃园,最少需要4年时间,从育苗,移栽,修剪,嫁接,到挂果,没有4年见不到回报。
如果中间在有点闪失,就是5年了。第五年正好价格不好,你还是血本无归。
所以如果你有100万,一上来就全部投进去,那你就别干了,坚持到最后可能会变负债。如果你有1000万,第一年投资最后不要超过300万,稳妥发展才是出路。
回乡创业是一个大课题,可以这么说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的。我非常崇拜那些能回乡创业的人,他们才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但如果你问我,现在是否成功了,你只能说我没赔钱,但现在我还能控制,还能有序的发展,至于以后结婚会如何,风险我已经控制到最低了,其他的我说了不算。
例子一,和那个卫哥的例子相似。小两口回乡后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加麻将桌,一年十几万。去年还加盟了兴盛优选,也带来不少生意。孩子在镇上上学,老人没事过来帮忙看看店。小两口潇洒得很。
例子二,也是打工返乡,学了些焊接技术,开了个做防盗窗防盗门的门市,近几年回乡盖房的人家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例子三,打工几年存了钱,说城里人喜欢吃土鸡,回家搞了两个荒山头围起来养走地鸡,技术还可以,鸡贩子上门收给的价格也不错,搞了差不多三四年吧,狠赚了些钱,后来赌掉了又去打工了。
例子四,一个女的,年轻时候漂亮,打工的时候跟个老板结婚了,后来离婚搞了些钱回来修了房子,说是回村找地方搞民宿,但每天就是到处打牌,也没有再找。
这个问题我来说一说我身边的情况吧,首先先在我的老家邻村确实有人回来自己创业。接下来我就简单的说一下他们的发展情况,先说一说这两家创业养猪的。首先这两家创业养猪的原来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小规模养猪,后来因为环境保护的原因不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养了。就都去离村比较远的地方建猪舍养猪,并且规模也比原来扩大了几倍。
其中一家规模小一点年存栏养猪四五十头吧,而另一家的规模比较大一些。据当时建猪舍得时候村里人说投资了一百多万,养殖规模差不多达到上千头猪。但是这两家都在小规模养猪的时候积累一定的经验,规模扩大以后猪养殖的也都很好。记得这两家刚扩大规模的第一年都赔了钱,因为他们扩大规模之后第一的年猪价不是很高。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赔钱就放弃了养殖,而是借钱也要维持养殖日常的开销。第二年的时候猪价高了之后这两家坚持就得到了回报,养猪不仅把他们投资和赔的钱赚回来之后。抛去投资赔的钱和日常的成本还是赚到第一桶金,然后紧接着就是2020年的猪价又开始暴涨。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养猪的肯定又赚到了,所以这两家从小规模到扩大规模是转型成功了。
最后在来说一说邻村一个小伙回来创业养鹅,刚回来的时候只建了一个大棚养鹅。养了几个月到鹅能出栏的时候,卖的时候是雇了我们村里的一个大爷去给抓鹅。据大爷回来时说这小伙的第一批鹅抛去成本赚了五万块钱,怎么样这收入是不是很可观。然后第二年这个小伙就扩大了规模又建了两个大棚,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们村就有一位,70初人,村里人都叫他老张,老张从十八九岁外出打拼,前后沉沉浮浮二十多年,在外面搞建筑发财了,后来在15年时生了一场重病,万幸是靠着自己多年的积蓄治疗康复了,后来就突然顿悟想到要落叶归根,那时老张孩子也已经成家有自己的事业,不愿接他的建筑公司,在17年时果断转让自己外面的生意回老家了。
话不多说,老张回村后先是斥巨资盖了把以前的老房子拆了盖了一栋别墅,设计风格很是新颖,十里八乡的人都跑来观瞻。然后包了50亩地,我们那包地很便宜,很多一年200块钱一亩都没人包,大家都出去打工挣大钱去了,他还是很慷慨的,直接按每亩一年300元来包的,乡里邻居很是感激。他准备先包50亩,后面再扩大承包量。
打工人挟资返乡创业,新颖别墅,高价承包50亩地,老张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经常有人拜访参观,他的别墅真是门庭若市,来往人员络绎不绝。
长话短说,老张承包地第一年就亏了,主要原因就是他基本上没种过地,承包的这几十亩地也是请人种,但是请的人虽然是种地能手,但是扛不住老张各种指挥,最后也啥都听他的了,不管是选种、耕地、肥料、还是农药都由老张定了。种地虽然简单,却也是有技术含量的,而且跟天气关系比较大,那年不知道是天气问题还是种地有问题,一年种下来,老张核算一下最后赔了十来万。
此年老张再战,但还是赔了几十万,后来也养过猪,但是猪瘟爆发加上有段时间猪价下跌,最终还是赔了很多。
这样搞了几年到去年,老张带回来的钱所剩不多了,他子女和老婆劝他不要折腾了。老张抑郁得不行,心力憔悴,不过最后还是决定不折腾了,一度想再次回到城里。不过这时我们村支书因为贪污被罢免了,一时没有合适人选来负责村里工作,这是镇上和村里想起了老张,就想请他来挂职村支书。
老张和家人讨论了一段时间同意了这个安排,想着自己种地养猪不行,但是管理还是可以,可以利用自己这么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来带动村里人发家。
老张上任以来,积极利用自己的关系帮村里争取各种资源,尤其最近小麦收割,老张联系外面的收割机来收割,又联系外面的小麦买家来我们那收小麦,往年我们那里的小麦质量即使再好也总是每斤比外面便宜一毛左右,今年终于也卖到和外面一样的价格了。村民们特别高兴,老张更是高兴。
从老张的经历来看,回家创业有风险,但是只要发力点正确,总是能有另一番景象的
有大部分人都亏得一塌糊涂,感觉哪里都出现饱和状态,如果继续亏钱,估计有部分人得重新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