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4年5月17日下午,一辆汽车停在神武城楼前,毛主席从里面缓缓走出,只见他身着灰色呢子大衣,脚穿白底黑面布鞋,手拿一根小竹竿当手杖,精神奕奕地登上了神武门城楼。
在神武楼上,毛主席俯瞰光辉四溢的故宫,景象无比壮观。当故宫的陪同人员邀请毛主席到故宫里面看看时,毛主席说:“我就不进去了,在外面看看就行了。”
图一
5月19日、20日,连着两天下午,毛主席又来了故宫参观,分别登上了午门城楼、神武门城楼,参观了故宫的出土文物。三次参观时长平均约为3个小时。从毛主席每次在故宫驻足的时长可以看出,他是非常喜欢故宫的。
但是这三次参观故宫,毛主席均是在外墙参观,根本没有进到故宫里面。这其中有何缘由?
图二
尚未进城已有情
其实,毛主席并非不喜欢故宫,相反,他对故宫的热爱不比任何人浅。这点由毛主席多次对故宫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
1949年之前,毛主席曾多次强调,一定要和平解放北平,保护好故宫的文化古迹。
1949年初,北平解放前夕,大批国民党军队涌进城中,散兵游勇如同贼寇般在紫禁城中烧杀抢掠,和当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毫无二致。
他们在百姓们手中榨不出油水,就开始打故宫里面的文物珍品的主意。故宫文化古迹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灾难。1949年1月16日,毛主席起草初步的攻城战略部署,并多次致电前线的聂荣臻,称:“攻城之时,务必保护好故宫,使其尽可能免遭破坏。”
图三
为了进一步确保故宫不被摧毁,毛主席在做好开战准备的同时,也极力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在90万解放军兵临场下的震慑,和共产党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国民党守将傅作义最终接受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1月31日,解放军在不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和平解放北平。
此后数年间,毛主席非常重视对历史遗迹和文物的保护,毛主席甚至多次告诫众人要爱护自己国家的文物,他曾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毛主席不仅仅是口头倡导,他还身体力行地向众人证明了他对故宫的感情和爱护。
图四
1951年12月12日,毛主席将友人赠送的钟爱的书法送给了故宫博物院,此书法是王传山所作的《双鹤瑞武赋》。毛主席在送出之际十分不舍,因此他特别强调务必要将此书法交给文物部局长郑振铎,并在信中嘱咐道:“该手迹世间罕见,希望您好好保存!”
1952年,毛主席又将自己爱不释手的《兰亭十三跋》送给了故宫博物院,当时大家都赞叹毛主席的胸襟和无私,为了丰富故宫的古迹文化,不惜捐赠出自己最爱的东西。
毛主席并没有因为一己之私,将好物私藏,而是选择忍痛割爱,将好东西分享给大家,留给子孙后代,丰厚国家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文明。
图五
由于毛主席对自己的捐出的文物有深厚的感情,对故宫也有着一种向往之情,因此他一直都想去故宫参观参观。
两年后,毛主席终于百忙之中抽得身来,有机会逛故宫。
三次登上故宫城墙 却终生未进故宫
1954年4月17日下午4时许,中央保卫局接到电话通知说毛主席马上要来故宫了。故宫博物院在得知消息后立即行动起来,有的整理仪容,有的准备好茶水,有的准备好相机准备和毛主席合影……大家都对毛主席的到来翘首以盼。
图六
不久,一辆汽车稳稳地停在了神武门前,毛主席缓缓从车中走出。他身着灰色呢子大衣,脚穿白底黑面布鞋,手拿一根小竹竿当手杖,精神奕奕地登上了神武门城楼。故宫负责人韩炳文紧跟其后。
为了不打扰游客的正常参观,毛主席一行人是从神武门的东坡道走上去的,顺着城墙向东、再向南一直走到东华门,一路走来,观赏了故宫全貌,雄伟壮丽、玻璃瓦金光闪烁,红色宫墙光彩四溢,景象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图七
毛主席坐在东华门城台前,看着眼前的美景,乐不可支。休息期间,毛主席和大家一起讨论故宫,谈话较多,口干舌燥,毛主席为此还亲切地将自己带来的橘子分给大家一起吃。
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毛主席还专门请教陪同在身侧的韩炳文。毛主席和韩炳文早就认识,因此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二人共同谈论故宫的历史、机构设置和内置文物以及工作人员的分工等等。
图八
在大概了解完故宫的详细情况后,毛主席与人继续继续城墙上参观了一些时候,前后共计3个小时。天色渐晚 ,离开之际,毛主席仍觉得意犹未尽,
回去后,毛主席一直心心念念还没有及时参观完的故宫,于是,5月19日下午,毛主席一行人浩浩汤汤地登上了午门,眺望故宫,并感慨道:“这就是历史啊!”
图九
期间,毛主席对出图文物参观的极为仔细,对考古发现的文物也非常感兴趣,毛主席拿着考古人员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牙齿和动物化石,兴致盎然。两个小时后,毛主席才不舍地离开。
翌日下午,毛主席再次如时来到故宫,这是毛主席第三次来到故宫。他依旧选择从神武门出发,然后径直向西边走去。这一次,毛主席特地在西北角楼处拍了一张游客照。照片中,毛主席满面春光,神采奕奕,显得非常高兴。
图十
由此向西北眺望,京山和大搞玄殿之景尽收眼底,蔚为壮观。之后,毛主席有参观了雨神庙、风神庙、雷神庙、寺庙等等,因为毛主席是不信神灵的人,他要来看一看这些被供奉着的神庙有何特别之处。大概看了一边后,毛主席认为这不过是利用人们对美好希望的寄托罢了。
期间,故宫的负责人看到毛主席对故宫如此热爱,于是,提议让他到故宫内部参观,毛主席则一口回绝了,他笑笑道:“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临走之时,看着紫禁城内的无限风光,毛主席有些依依不舍。
图十一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三次进故宫参观,都只是沿着城墙参观,却一生未进到故宫内部呢?从罗瑞卿接待苏联消防员一事中可以看出缘由。
火灾缘故
1954年1月到4月,3个月里,因为气候干燥加上人们疏忽等原因,我国连续发生了几场特大火灾。譬如玉溪县的火灾,罹难10人;长江岳轮火灾,罹难15人,并且差点烧毁大佛寺。
此类火灾不计其数,不少文物古迹被烧毁,令国家损失了一大笔文化财产。
当时有位苏联消防的代表团访华,听闻我国发生了火灾,他特意提出参观故宫,侦测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在访华人员的请求下,我国公安部官员在陪同他们考察北京故宫的时候,也顺带参观了故宫博物院。
图十二
期间,苏联消防员向我国提出了一些消防工作上的建议,这些建议对故宫文物的保护切实可用。送走苏联消防员后,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一事件。
毛主席听后,对故宫的消防情况非常担忧,于是,他决定亲自到故宫查看消防情况,顺便了解一下故宫的现存文物概况。因此,不久后,毛主席就分为三次登上故宫城墙,沿着苏联消防警卫队员巡逻的路线,在城墙上绕行一周。
因此,可以看出,毛主席这三次登上故宫城墙,只是为了探查火情隐患;如果没有之前各地的火灾,他也许永远连故宫城墙都不会去,更不会进故宫里面。
但是,也有人说,毛主席之所以三次到故宫城墙参观,却终生未曾到故宫内部,其实是为了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
图十三
封建权力的附庸
故宫建于封建王朝,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历来封建王朝给人们灌输的思想都是君权神授和天选之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故宫可以算是封建王朝的一个代表。
作为人民的好公仆的毛主席自然不愿意触碰封建时代的东西。
因为,毛主席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不同于旧时代的国家,我们的思想作派都不再是过去的老传统。
图十四
故此,毛主席特别注意与旧时代封建事物保持距离,以免误导大众。
1951年5月,毛主席开始大力整治军中作风,他严厉指出,党员不能借着职务的便利以权谋私,必须永葆初心,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全党都在贯彻整风运动的准则时,毛主席的表兄弟文运昌给毛主席寄了一份“求官”的信。
图十五
文运昌不是给他自己一个人求官,是给14个人求官,信中14个人学识背景介绍得清清楚楚,他们本身条件并不差,所以只是希望毛主席给他们一个更大的平台施展才华。其实,这也不算特别过分,毕竟几个人也不是没有一技之长的混子。
但是,毛主席依然坚定地在信中批道:“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否则人们会戳我脊梁骨的。”
毛主席的大公无私和对人民的尊重,令所有人动容。尽管毛主席是一国领袖,位高权重,但是他从来都是严以律己,心怀天下。因为,他记得当初革命的初衷是为了让人民当家做主人。
图十六
可是,依旧有些人就是拎不清这个本末位置,洗不掉老旧思想。
1951年9月,毛主席邀请表兄文梅清、堂兄毛宇居等人来北京一起观看国庆典礼。
国庆当天,文梅清激动不已,向身边的朋友自豪地说道:“石伢子(毛主席乳名)现在真是出人头地了,他的主席和以前的皇帝是一样的!”
在举行国庆大典的时候,现场群众非常兴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毛主席万岁!”
图十七
一旁的文梅清听了就不高兴了,向毛主席抱怨道:“我是你的表兄,我没登上天安门城楼不说,还把我安排在矮台上观礼,别人只叫你‘万岁’,却连我这个‘千岁’都不叫一声!”
毛主席当即严肃批评道:“你这是什么老思想,如今这是人民的天下,不是我毛家的天下!”
随后,毛主席对文梅清进行了思想教育,让他回家去了。
因此,毛主席不进故宫,从这个角度上说也是不想再去触碰封建礼教的东西,但是对故宫这样的文化古迹的兴趣和热爱丝毫未减;毛主席一生非常重视对历史遗迹的保护,这并未因他不进故宫而有所改变。
图十八
后记
毛主席曾说:“我们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故宫是我们的昨天和前天,我们不应该再重蹈以往的覆辙,但同时故宫也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不应该因为过去的污泥沾身而将 其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