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张赵马黄,魏延泪两行~
蜀国诸将,当属文长最冤。
魏延本是蜀国虎将,生前有五虎将压着毫无排面,死后还得被定义为反贼,受千夫所指。这一切跟诸葛丞相或多或少有点关系。
因此还衍生出了这样的传言,说魏延墓前跪着三个人的石像,其中一个就是诸葛亮!
魏延墓前真的有诸葛亮的下跪石像吗?
魏延死后,骄纵的杨仪仅仅是昙花一现,随后蒋琬执掌尚书令,给魏延修墓平反,位置就在在今天的陕西汉中石马乡。
为了彰显魏延的武功,还为其立了两匹石马。
这两匹石马前腿略微弯曲,似乎有点下跪的意思,并没有人像。只是有人传言说诸葛丞相的石像也跪在了魏延墓前,以示丞相对魏延的不公对待。
其实,从杨仪无意间的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丞相的对待确实不公。
当年马岱砍下魏延头颅献给杨仪,杨仪踩着魏延的头说了这样一句话:
“庸奴!复能作恶不?”
——出自《三国志》魏延传
这句话深深折射出了两人政治背景的冲突。
魏延的出身是“先主部曲”,一直忠于刘备的皇权,因此被骂作庸奴。
而杨仪呢,作为丞相参军代表的是诸葛亮这一系。
虽说丞相忠于刘备,但是他在人事任命的时候,依然免不了更信任杨仪,这才给杨仪袭杀魏延的机会。
子午谷奇谋更加体现了这一点。
魏延每次北伐都自请5000精兵,意图偷袭长安,诸葛亮每次都拒绝,理由是成功率不高。
街亭之战呢,不派“庸奴”魏延,也不派刘备的大舅哥吴懿,却派自己的幕僚马谡。
丞相此举不免存了给手下人镀金的心思。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街亭失守马谡被斩,诸葛亮连降三级。
可惜了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形势。
回顾诸葛亮和魏延,其实两人都忠于刘备,为当世人杰。
但是魏延其人孤傲自大,不善于处理同僚关系,为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隐患;
而诸葛丞相,虽然拥有通天彻地之才,奈何也不能逃脱凡人的眼界,被身边亲信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本质是文臣,独揽大权的他不可避免地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政治风气,导致蜀汉后期武备疏松,缺乏武将人才。
就比如大将王平,先后打败过张郃、曹爽等魏国大将,结果在蜀国仅仅是一个听人使唤的将军,甚至还被后人留下自卑(三国志评:为人自轻)的评语。
无怪乎打起仗来无人可用……
三国杀名将传:小游戏最强肉盾
卧听千秋雨,闲看万卷书,我是爱品三国的水镜。
对于诸葛亮此举,你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