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猪油,有的人就馋得舔嘴,真的是太香了。
一勺猪油配上一碗饭,是老一辈记忆里的年味。
可如今,猪油被贴上“不健康”的标签,大家都对它避而远之。
看到这,相信不少人会疑惑,过去老一辈人常常吃猪油,为啥却很少会得三高、心血管疾病,现代人一吃就中招?这是咋回事?
都说“猪油是心血管杀手”,
为啥老一辈人常吃却没事?
自古以来,国人都有吃猪油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现代人排斥猪油,甚至说“猪油是心血管杀手”,主要是认为猪油饱和脂肪含量太高,吃了会导致胆固醇水平上升,容易引发“三高”,不利于健康。
但是,如果把心血管疾病、三高高发的元凶认为是猪油,可是太高看猪油了。
猪油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约占40%。但是,含有饱和脂肪的食物却不止猪油啊,我们每天吃进肚子里的肉蛋奶都含有饱和脂肪。
很多时候,可能还轮不到猪油出场,大家摄入的饱和脂肪含量就超标了,患三高、心血管病的风险自然也大。
而且,猪油的脂肪含量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老一辈的人天天都吃猪油,就没事呢?
其实,原因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以前的人劳动力度大
五六十年代,老一辈的人受时代、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可以选择的食物种类较少,生活也比较艰苦,基本都吃不上肉,可以用“谷物为主、少油少盐、吃八分饱、辛勤劳作“来形容。
再加上当时的科技水平程度较低、交通不发达,很多人需要用大量的体力劳动来维持生活,运动量普遍较大。
所以,当时的人常常吃猪油,也不容易出现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得心血管病的风险自然不高。
而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种类相对过去更丰富,基本顿顿都能吃上肉,如果还顿顿吃猪油,很容易导致油脂摄入超标。
再加上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体力劳动都比较少,辅以不少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爱熬夜、吃外卖、久坐、不运动等等,也会让现代人更容易被心脑血管疾病缠上。
国人有节约基因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单忠艳认为,中国人身体里有一种叫做“节约基因”的基因。
老一辈的人生活艰苦,身体的节约基因就会最大限度地利用米饭、咸菜等比较简单的原料来吸收营养。
现代人“由俭入奢”后,大量的高营养食物被摄入体内后仍然进行着充分吸收,加上现代人活动量大大减少,营养物质无法得到充分的消耗,就可能造成营养过剩,肥胖的几率就会变大,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疾病没有及时诊断
老一辈的人生活艰苦,对健康的关注度有限。
再加上医疗水平有限,很多疾病都没能及时诊断出来,即使生病了自己也不知道,也没有去医治。
而现在医学发达了,有很多检查方法可以帮助疾病的诊断,加上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提升了,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很多人就会及时去医院检查。
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医生大多会建议清淡饮食,少吃猪油等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这也就让不少人误以为三高、心血管病的元凶就是猪油,给猪油背上“心血管杀手”的大锅。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个问题——
猪油还能放心吃吗?
其实,我们不必将猪油当做洪水猛兽,偶尔嘴馋,吃点猪油满足下“口腹之欲”是没问题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给出了明确的建议:普通成年人的饱和脂肪摄入量,不要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0%。
以一个每天需要2000千卡热量的成年人为例,他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量应当控制在22克左右;如果全部转换成猪油,那就是56克左右,约为一两。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天就可以放心吃一两猪油了。
因为除了猪油,多数人还会吃其他食物,每天摄入的肉、蛋、奶、坚果、饼干、植物油等食物中都含有饱和脂肪,可能还没吃猪油,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量就远远超过健康推荐量了。
所以,吃猪油还是悠着点比较好。如果是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病的患者,还是要严控脂肪摄入量的,猪油能不吃就不吃,别图一时嘴馋了。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壹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