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被誉为将军镇,更是被当地的村民亲切地称为“伟人村”。
这个村子曾有400多人参加革命,走出了18位将军,甚至我国的两位副总理,都来自这个村子,其中有还有一个人担任了正国级的职务。
这个村子究竟是哪里,两位副总理又是谁呢?
生在一地,命运不同
这个著名的伟人村坐落于湖北红安县高桥镇红马寨下,村子名为长丰村。这两位副总理,一位是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另一位的身份为前国家主席李先念。
值得一提的是,李先念与陈锡联的家之间只隔了一座小山,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二人家的田地还挨在一起,房顶的房角也呈对角线相望,可谓是十分有缘。
李先念的母亲王氏之前还有一个姓陈的丈夫,后来改嫁到李家生下了李先念,说起来,李先念与陈锡联还有些亲戚关系。
二人在幼时就认识,李先念虽然比陈锡联大了6岁,可也不影响二人的关系。
李先念家是做木匠的,陈锡联的父亲是石匠,本来身为贫苦的农民,两家人都利用自己的手艺好好地过日子,可却经常被村里的恶霸保长欺负,面对欺负,李先念与陈锡联联手干了一件大事。
当时李先念的家中还有些积蓄,在李先念九岁时,父母将他送去了私塾学习知识,十二岁时在家乡学习木工,成为了一名木匠。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做木匠,李先念都十分细心认真,这也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出身贫困,李先念一直致力于改变自己贫困的命运,他认为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他从小就刻苦努力,将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底,并为之奋斗。
而陈锡联的家中十分贫困,又因父亲早逝,留下了陈锡联与母亲孤苦伶仃的生活,陈锡联因此也没有上学,从小就开始帮人放牛赚钱。
小小年纪的陈锡联心中一直有一股“傲”劲,他放的牛,体型比他大好几倍,可他总有办法能将牛群驯服,在地主家干活,陈锡联因为经常吃不饱饭,就吃特别多,因此地主常常打骂他。
可他也毫不在乎,将地主对他撒的气撒在牛身上。地主也不让他住在屋中,陈锡联只能在牛棚里睡觉,经历炎热与寒冷,每天都过着风吹日晒的生活。
陈锡联对这样的生活感觉十分不公,凭什么有人一出生就吃喝不愁,自己却只能被人欺负,寄人篱下的讨生活。反抗的种子自小就在他的心中种下了。
后来陈锡联的家中一度揭不开锅,母亲无奈只能带着年幼的陈锡联上街乞讨。
当时陈锡联有一位族叔名叫陈芝斌,也是村子里的保长,他看到母子二人沿街乞讨,觉得十分丢陈家的面子,对着陈锡联的母亲就是破口大骂,陈锡联的母亲面对陈芝斌的辱骂,出言反击,却遭到了陈芝斌的一顿暴打。
陈锡联的年纪小,想要上去帮母亲却无能为力,他看着母亲被人欺负,发誓长大后一定要为母亲报仇。
不久,陈芝斌当上了反动组织的头目,与共产党为敌,为了利益替敌人通风报信,仗着自己的身份更加横行霸道,经常欺凌村子中的村民,李先念一家也经常遭受陈芝斌的欺负。
当时18岁的李先念已经加入了农民运动,并且担任了农民协会的执行委员,带领家乡农民参加了黄麻起义。在领导农民运动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先念的性格变得更加刚毅,敢于反抗邪恶的势力。
陈芝斌的行为李先念一直都看在眼里,只待时机成熟,将他解决掉。
只是没想到这个机会来得这么快。
达成合作,除掉敌人
一天晚上,陈芝斌借着自己喝醉了酒,又来陈锡联的家中找事,对母子二人进行了辱骂,陈锡联废了好大的劲才将他赶了出去。
没过多久,陈锡联的家中又传来了一阵敲门声,陈锡联以为又是陈芝斌来找事,于是拿起棍子准备给陈芝斌当头一击,谁知开门后,发现是李先念。
当时李先念得到陈芝斌的消息,带着三名游击队员想要来干掉陈芝斌,可在到陈芝斌家附近时,夜色降临了,他们分不清哪个是陈芝斌的家,于是来到附近的陈锡联家想要问路。
陈锡联在得知李先念的来意后,当即决定加入李先念的计划,为他带路,陈锡联当时激动地连鞋都没穿,就在前面为李先念带路,他太想要将这个恶徒绳之以法了。
来到陈芝斌家后,李先念等人立马将陈芝斌控制住,并干净利落地将他解决掉,然后在陈芝斌的家门上贴了一张关于他的恶行公告,给予敌军以警示。
当时小小年纪的陈锡联看着李先念与游击队战士的英姿,感到十分羡慕,并将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手刃敌人。
可是为了生存,母亲还是让陈锡联继续在地主家讨生活,陈锡联不愿再过这样的生活,就向母亲提出了加入军队的想法。
母亲得知后十分反对,她知道一旦加入军队,儿子就很有可能在战场上失去生命,母亲的后半辈子还要指望他,陈锡联一旦走了,自己的后半生只会更艰难。
于是为了不让陈锡联走,母亲限制他的出行,甚至在晚上睡觉时还要在他手上绑一根线,防止他逃跑。
之后,陈锡联在家中又待了两年,等到弟弟妹妹大了一些,母亲终于放手成全了陈锡联。
14岁时,陈锡联加入了游击队,在跟随部队进行了半年的游击战后,游击队迎来了改编,正式编为了红四方面军,陈锡联也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在作战期间,陈锡联因为作战勇敢,多次立下战功,后来被提拔为了班长,一路升为了连长。1930年7月,陈锡联在部队领导的推荐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军中,陈锡联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党代表亲自教他写字学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陈锡联成长得十分快,也完成了从任性少年到纪律严明的军人身份的转变。
十几岁的陈锡联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毫不怯场,陈锡联第一次上战场时,拿着武器一直冲在前阵,战友们都被陈锡联的表现所惊讶,也受到了鼓舞。
后来在多次战役中英勇作战,面对敌人炮火的攻击也毫不畏惧,后来被军中的营长亲切地称为“小钢炮”。
陈锡联当时在军中被视为了一员大将,不过在军中,陈锡联也常常因为见识少而闹出了笑话。
军队整编,并肩作战
一次在睡觉时,陈锡联感觉床有点不稳,就想要找一款砖头来垫一下床腿,可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后来他在搜获的敌军物资中,找到了一块“金灿灿的砖头”,厚度刚刚好,就将它垫在了自己的床下。
军中的士兵在看到后,认为是陈锡联贪财,就将此事汇报给了后勤部主任。
主任对陈锡联还是比较相信的,他将陈锡联叫过来,询问他金子是从何而来的。
此时的陈锡联还不知道他用来垫床脚的金砖就是金砖,面对主任的询问,陈锡联表示自己就是随手一拿,觉得它大小合适,甚至在许多角落拿出了好几块金砖。
看着这些金砖在陈锡联眼中一文不值的样子,主任不由得笑了起来,在向陈锡联解释过后,陈锡联才恍然大悟,连忙道歉。并将自己拿的金砖收集起来,归还给了上级。
因为这个事,陈锡联也被领导评为没有野心的战士。
与此同时,李先念在高桥区担任了区委书记,后来职位不断提升,当上了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1年,李先念也加入了红军,成为了红军第10师33团的政委。
李先念在政治上十分有头脑,但真正指挥作战还是头一次,指挥作战意味着怎样部署兵力,直接关系到仗是否能打赢, 李先念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常找到军中经常作战的士兵来听取经验。
要说对他帮助最大的人,还是军队的总指挥徐向前将军。徐向前经常将自己指挥作战的经验分享给李先念,并且带着他亲临战场,感受到士兵们作战时的艰辛,引导他起好带头作用。
李先念对徐向前将军的教导一直铭记于心,在军中严格要求自己,与战士们同吃同住,毫无官架子,因此也多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扬。
1933年,红军的部队进行扩编整改,组建了红30军,原本在11师的陈锡联被调去红30军263团担任政委一职,有陈锡联的带领,红263团成为了红30军的一只强硬的拳头。而陈锡联也同样成为了李先念的部下。
10月份,李先念受到上级命令,指挥红263团攻打达县。当时达县有一座很高的凤凰山,站在山上可以俯视整座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优越。
当时国民党军官刘存厚看上了这块好地方,带领部队占领这座山。这样也使得红军不能强攻,只能智取。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李先念带着几名红军战士在当地展开了一段时间的调查,后来灵机一动心生一计,也是这样计策,让红军顺利的攻下了达县。这个计策是什么呢?
友情深厚,担任高职
当时国民党军虽然占领了高地,可也相当于把自己困在了山上,城中的国民党的军队几次三番想要出城对凤凰山上的部队进行支援,但由于我军的阻拦,他们并没有得逞。
正是在几次交战中,李先念发现川军所穿的衣服很杂,与红军的衣服有些相似之处,于是他心生一计,何不利用这个信息混入敌军内部。
他命令陈锡联在外部对敌军发动进攻,自己则带领一支队伍,搜集来了川军的帽子,化身成了川军,混入城中,趁机摧毁敌军的城楼。
李先念带领部队在城中的制高点天主教堂内,吹响了号角,对着敌军的城楼就是一顿炮轰。
正当陈锡联指挥着部队与敌军展开激烈的厮杀时,突然听到城中想起了我方冲锋号的声音,此事敌军听到这声音,以为红军已经拿下了城池,开始自顾不暇,慌忙逃跑。
陈锡联见此状指挥部队乘胜追击,将敌军的部队冲散,一举占领了凤凰山,攻入了城中。
对于李先念的计划,陈锡联实现并不知晓,这个计划也是李先念临时安排的。来到城中与李先念的部队汇合后,陈锡联迫不及待地询问李先念:“政委,你们是怎么进来的?”
李先念笑着回答:“我们混入了敌军的部队,然后在城中与你里应外合,才能顺利地攻下达县。”
“可是我事先不知道您的计划,您怎么知道我们能配合好呢?”陈锡联不解地询问。
李先念拍了拍陈锡联的肩膀说:“我们认识这么久了,我对你有着充分的信任,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李先念的一番话,让陈锡联十分感动。此后二人经常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李先念常常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派陈锡联去打头阵,无论是多难打的恶仗、硬仗和险仗,陈锡联总能带领部队扭转局面,给予大部队支持。
李先念多次在军中表扬陈锡联:“陈锡联打仗数第一。”陈锡联也将李先念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二人投入到抗战的工作之中,也因此分开了。陈锡联担任了129师的团长,带领部队参与作战,李先念则南下,负责为部队招兵买马,组建了新四军第5师。
二人也因为使命不同,基本上没有见过面。
自二人参军起,几乎很少回家,之前二人闲聊时,陈锡联总是在担忧母亲的身体,害怕母亲在家无人照顾。
一次,李先念的部队正好经过家乡长丰村,于是就决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他先是回到了家中,与家人进行了短暂的团聚后,想到陈锡联的母亲生活困难,就前去了陈锡联家中探望。
谁知此时的陈母因为生活困难已经在外乞讨,李先念不忍心,就将自己身上的三十块银元全都给了陈母。后来陈母用这笔钱买了一辆纺纱车,靠着自己的手艺得以维持了生活。
建国后,陈锡联调到了北京担任炮兵司令,而李先念也调到了北京担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二人在北京再次相遇,因为陈锡联军中事务繁忙,李先念还将陈锡联的母亲接过来与自己的姐姐同住。
这份恩情,陈锡联一直都深深地记在心里。由于二人在党中央的贡献,后几年职务一直不断上升。
1975年,我党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10位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与李先念都在名单上。此消息一出,二人的故乡长丰村也因此名声大振。
1983年6月,李先念当选国家主席,任期满后,李先念又出任了全国政协主席。
结语
李先念与陈锡联的在军中的职务,让二人的故乡长丰村备受人们的关注,也被誉为了“伟人村”。除了李先念与陈锡联二人,村子中也出了多位将军,这样名副其实的文化村,值得宣传与赞扬。
值得一提的是,陈锡联与李先念生前都为家乡的建设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地以后还会不会再出重要人物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