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似看尘世变幻,点滴之间可夺我心!
想起年少时代,家境的贫困和生活的艰辛,哪有太多的读书心思,一心想着放了学去地里割草、帮大人干活儿。
直到有一天,母亲赶集回来,刚放下背篼,就兴冲冲地从贴身口袋里掏出几本小儿书递给我,说道:“孩子,这是我刚买的,快看看吧!”
我高兴地双手接过小儿书,马上认真地看了起来,瞬间就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那时我不知道,这几本小儿书,几乎花去了母亲这次赶集的全部收入,她五分钱一个的泡粑都舍不得吃,空着肚子赶集来回。但母亲却将卖鸡蛋得来的钱给我买回了几本小儿书。
母亲是一个乡下女人,她从来没上过学,但是她却能让儿子从小就爱上读书,这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慢慢地,我的那个小木箱子装满了小儿书,里面的书,都是母亲买的。母亲买的这些小儿书,几乎没有重复。
一次,我跟着母亲去赶集。到了街镇,母亲将背着的东西卖掉后,就带我来到那个新华书店。她指着那书店对我说道:“每次上街,给你买的那些小儿书,都是在这买的。”
我听了,想象着母亲每次买书的情景,心里充满着感激。
母亲带我走进书店,里面的营业员见到我母亲,热情地打着招呼,说道“大姐,又来给孩子买小儿书了吧!”
母亲满面春风地笑道:“是啊、是啊!”
营业员看见我,笑眯眯地说道:“这是你儿子吧,他多幸福啊,你每次赶场都要来给他买几本小儿书呢。”
我腼腆地笑着,感到这里好温暖。
营业员递给母亲几本新书,说道:“这是才进的几本新书,你看看吧!”
母亲接过小儿书,对我说:“你翻翻看,看要不要得。”
我兴奋地翻看着小儿书,一缕油墨清香扑鼻而来,我翻看着,不时抬起头,看着满书架的书,心里不由得产生贪婪的思绪。我又看看那几个营业员,羡慕得要死要死的。心想,她们在这里工作好安逸啊,她们有看不完的书,而且又不用花钱!
母亲帮我买了几本小儿书,离开书店,我再次回头,看着门店上新华书店几个红色大字,是那么地耀眼!母亲拽了拽我的胳膊,说:“还看什么?天不早了,我们还要赶回家呢。”
我说:“长大了,要是能在这里上班就好了。”
母亲抚摸着我的头,笑道:“有志气,不过要在这里上班,必须要读很多书,还要上大学呢。”
听了母亲的话,我将胸脯用力挺了挺,说:“妈,我记住了你的话,我会读很多很多书的。”
那一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一个远大的志向,那就是将来长大了,读很多很多的书!
七八岁时, 母亲将我送到村里小学读书,她还是时不时地去新华书店给我买书,只不过买的再也不是小儿书了。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闹得厉害,新华书店里只有样板戏类的书本,牛鬼蛇神资产阶级思想的书籍全部禁售了。
后来文革结束,1977年我上初中,解放思想,文化领域的春天来了。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功课作业不重,到初中毕业时,我已经囫囵吞枣地读完了《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三国演义》《说岳全传》《基督山伯爵》《红与黑》等等,好像还有一套《静静的顿河》。母亲给我买的这一本本书,使我发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神奇世界。在乡下孩子眼里,那简直就是一个充满无穷诱惑与魔力无边的天地呀!
后来,师范毕业上班挣工资了,每月隔一段时间总是忍不住去书店一趟,而且从不空手而归。在我不算宽敞的家里,所到之处,满眼皆书,林林总总。文学的、历史的、军事的、艺术的、经济的,不一而足,当然最多还是教育方面的,那是我安身立命之所在啊!因为受我的影响,妻子女儿也成了“书迷”,在买书花钱上最能达成一致。节假日或晚饭收拾停当,家中大人小孩各拿一本心仪的书刊,互不干涉,沉醉其中,不亦乐乎!
尽管现在传媒方式越来越多,我仍旧喜欢用读书这种古老的方式度过我的闲暇时光。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方知世间好书无穷,不可读尽。在如今物质至上、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已经很难找到往昔手捧诗书、西窗高卧的闲暇了。但无论怎样繁忙,我都给自己挤出一时半刻,专注而安静地读上几页书。
最是读书滋味长,可是母亲已经离我而去整整二十年了!如水的时光在翻动的书页中慢慢流淌,乘着书籍的小舟,我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在书籍里,我们感受最诗意的生活,体味最温暖的陪伴,聆听最真切的嘱托。书籍已伴随我走过五十多个年头,与书有关的记忆悠远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