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病逝,享年101岁。
对于他的离去,身边的亲人感叹:“他是带着遗憾走的!”是的,昔日大名鼎鼎的少帅,没能在死之前回一趟东北,却在美国夏威夷离世,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遗憾。
在美国的告别仪式上,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都送了花圈、也都派了人过去。中国人的文化里,讲究“人死为大”,昔日种种似乎也随着少帅的离去而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热热闹闹的张家,也终将成为过去。
直到,2007年3月份,一位中国台湾过来的男子,出现在了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其实就是当年东北人熟悉的“大帅府”,张作霖的府邸,张学良生活过的地方。如今,它已经收归国家,成为供人参观的博物馆。
这名中年男子40多岁,个子不算高,偏胖。走到售票处,他对工作人员说:“我想进去看看,就不用买票了吧?” 正当工作人员对他此话诧异不已时,他自报身份:张作霖第6个儿子张学浚之子,名叫张闾实。也就是说,他是张作霖的孙子,张学良的侄子。
多年来,张家人有的生活在中国台湾,有的生活在海外,鲜少出现在中国大陆。此人是真是假?在对方给出了一系列身份证据后,工作人员选择相信了他。
张闾实为何要回到中国大陆?为何在此后的采访里,他会大吐苦水,并非常委屈和不服地表示:国军的失败,凭啥怪我们张家人?透过张闾实的种种经历,我们完全能窥见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的处境。
一:在台湾备受歧视
为了坐上“东北王”的宝座,张作霖确实也吃了不少苦。发达后,和其他军阀一样,他也挺爱讨老婆。他一生共讨了8个老婆,生了14个儿女,其中长子张学良。张闾实的父亲张学浚,是张作霖的第6个儿子。
张学良的生母名叫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发妻,1912年就离世了。而张学浚的母亲,则是张作霖的五夫人,也就是深受宠爱的寿夫人。虽然兄弟俩不是同一个母亲,但据说小时候关系挺不错。而张学良对于继母寿夫人,也是极为敬重的。
当然,这种敬重是有原因的。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大帅府乱成一团,都吓得不知该怎么办。当时张学良人在关内,寿夫人为了稳定局势,要求所有人封锁消息,秘不发丧,直到张学良赶回奉天。
可以说,正是因为寿夫人等人从中安排,东北军当时才不至于大乱。因为这件事,张学良对寿夫人所生的6弟张学浚,也是格外照顾。
1936年西安事变时,张学浚还在上学,对于政治的事他也不是很懂。1948年,在国民党节节败退时,张学浚跟着家人去了台湾。自大哥西安事变被关起来后,他就一直在打听对方的下落,却始终得不到准确的消息。
大哥被关,本就让张学浚对国军当局气愤不已。后他又因打听大哥的事,被单位从台湾送去了香港和澳门等地。自那时候起,张学浚就明白一点:在任何地方,要想生活下去,就不能提自己是张学良的弟弟。
此后,在香港和澳门期间,隐姓埋名的张学浚干过很多工作。因为从小受到了不错的教育,他在学校当过老师;后来老师干不下去,他又去工地上当过监工。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苦,但也能过得下去。
1962年,张学浚之子张闾实出生于澳门,全家算是多了一份欢乐。但仅仅是过了几年,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张学浚的身份被澳方发现了。很快,他就被当局列入了黑名单,一家人在澳门的平淡生活也就到头了。
没办法,张学浚只能带着全家偷偷回到了台湾。这时候,台湾当局对于张家人,采取的态度是:利诱他们出来为政府工作,并时不时说一说中国大陆的不是;如果敬酒不吃,那就让他们不能在台湾找到工作。
张学浚看透了国民党的那一套,一心想和他们完全撇开关系。于是,他拒绝了台当局的邀请,希望像个普通民众一样,靠自己生活下去。
对张氏子弟来说,这一切谈何容易。当时,台湾的电视等媒体上,一演到张家人,经常是如下场景:
张作霖是一个红胡子土匪,走到哪儿杀到哪儿,娶了100多个老婆;
张学良是“党国”的叛徒,他违背上意,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
在这种情况下,张学浚想找份体面的工作,难如登天。旁人得知他的身份后,时不时讥笑:“你不是张学良的六弟吗?你还用得着出来找事情干,你靠他不就够了!”
不止是张学浚在外面找工作受歧视,就连儿子张闾实在学校上学,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有一回,学校上到历史课,正好讲到他们张家,历史老师便对他说:“你去教室外面吧,别听了!”等到课上完,张闾实回到教室里,等待他的是同学们鄙视和排挤的眼神。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张闾实便早早地辍学打工了。好在后来,父子俩在亲友的帮助下,做起了建材买卖,才算是勉强在台湾扎下根来。
但让张闾实没想到的是,因为是张学良的侄子,连他的婚事都会受到影响。当时,张闾实和一位空姐两情相悦,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谁知,对方的家人一听说他是张学良的侄子,立马就不答应了。这件事,曾一度让张闾实痛苦不已。
在受到这种种歧视和不公后,张闾实也曾问过奶奶寿夫人,奶奶告诉他:“你别信电视上,不是他们说的那样,你大伯西安事变也不是为了自己……”
二:理解大伯张学良的心酸
在中国台湾生活期间,张闾实终于有机会见到被软禁的大伯张学良。
他第一次见到张学良时,是在5岁那年。
那天,父亲好不容易申请到能去看看伯父。他们被安排乘坐一辆外国大车,由几个特务模样的人,接到一个大木门前。到了门口,看守细细地看完他们的证件,才放行。在简陋的花园里,张闾实见到了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和一位纤瘦的妇人,他们就是张学良和赵一荻。
能与6弟再见,已年过60的张学良感慨万千。在细细了解张家诸多弟弟姐妹这些年的颠沛流离后,张学良若有所思。很显然,他也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当年发动西安事变,给整个张家带来的影响。但当时,张学良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关这么久。
事实上,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时间里,张学良一直都在想办法“自救”:
第一阶段的“自救”,是抗日战争胜利后。
当时张学良心想着,老蒋已经关了自己近10年了,抗战的胜利证明了西安事变的正确性,老蒋也应该放他了。与此同时,东北军的老部下们,也一直在给老蒋施压,强烈要求蒋介石放人。但老蒋并没有放他,还把他由大陆迁至台湾的井上温泉。
这一举动,让张学良愤怒不已,他对朋友抱怨道:
“日本人都投降了,还把我关下去,这是什么法律?这样对待我,无论如何是非法的,我心中不平……”
第二阶段的“自救”,是在50年代时,曾主动向蒋介石示好。
1957年9月,蒋介石70岁寿辰前,张学良特意送去一根手杖,表示祝贺。但谁知,蒋介石却还之以手杖,表示他仍然需要等。在此期间,和张学良一向私交不错的宋美龄,也曾答应帮他说说情。但最终,也都是不了了之。
想恢复自由而终不得,几个生活在台湾的弟弟们,都十分心疼张学良,也都会尽量申请来陪一陪张学良。正因如此,身为侄子的张闾实,此后每年都能有几次机会,见到张学良。而在此期间,有两件事是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
第一件事,发生在张学良80岁左右的一天,张闾实一家又跟大伯聚在一起。席间,张学良要去二楼上卫生间,张闾实考虑到他年纪大了,便要伸手扶他上楼。但张学良却说了一句:“张家的男人,不可以让人搀扶!”自这件事后,张闾实对大伯父的敬意更添一分。
第二件事,是有一回他和大伯一起看电视,播到西安事变时,张学良不想听那些颠倒黑白的说法,便索性把电视关了。后来张闾实再去他家时,房间里已没有了电视。关于西安事变,张学良从未后悔过,有一回记者采访他,他坚定地表示:如果历史重演一遍,我还会那么做!
这些细节,都让张闾实对大伯极为敬重。特别是听大伯感叹“我们张家几十年都没什么人回去,也没人给你爷爷扫扫墓”时,张闾实更是难受得很。因此,从年轻时开始,他就盼望着有一天能回到中国大陆来看看。
三:回大陆扫墓
其实在张闾实回大陆之前,他的堂姐张闾蘅,也就是张学良五弟的女儿,已经秘密回来过。当时是上世纪70、80年代,她也是想完成大伯的心愿,带着一份好奇偷偷由香港到的大陆。但很快,就被中国台湾的特务们发现了。
堂姐是个很果敢的女子,特务们越是这样,她越不妥协。1984年,她又借着谈公务的机会,到达了北京。临行前,张学良还特意嘱咐她:
“再回内地,可以找两个人,一位是吕正操,一位是万毅。东北军后来有好多跑到共产党那边去了,这两个最厉害。”
吕正操和万毅原先都是东北军,而且都是张学良送到军校学习、并一手提拔起来的贫寒子弟。张学良被软禁后,两人都先后投靠了我军,并在此后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两人都授衔为开国将军。当听说张闾蘅是受张学良之托来找时,两位老将军都激动不已,并让她向少帅带去问候。
堂姐张闾蘅和大陆方面的一些接触,让张家子弟改变了对大陆的看法。早前,由于中国台湾方面的种种错误宣传,他们和其他很多普通台湾民众一样,都对我军有误解。因此,当这种误解渐渐消除后,让张闾实对大陆就更为向往。
90年代,张学良全面恢复自由几年后,避居在夏威夷。期间,他曾数次对后辈们表达想回大陆。老部下吕正操去美国看他时,他甚至还提到过回大陆的3个条件:
1.不要搞欢迎仪式;
2.不能搞记者会;
3.大家经常见面都可以,但千万不要搞恭维那一套。
当时吕正操听完这3个条件后,还跟他开玩笑:“低调可以!不过怕是你一下飞机,老百姓都认出你,不让你走哩!”遗憾的是,这么美好的愿望,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没能成行。2001年10月,张学良病逝于美国。
作为晚辈,张闾实对于大伯无法实现愿望,颇为痛心,更坚定了要回大陆的想法。于是,在2007年3月份,张闾实借着一个商团到东北考察的机会,由台湾到香港,再由香港到武汉,最后辗转来到了沈阳。这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年过40的张闾实,终于站在了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前。
看到了大帅府被保护得很好,张闾实对大陆感激不已。特别是站在爷爷墓前时,他更是直掉眼泪。此后,他在博物馆接受了大陆方面的采访。在采访中,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特别想知道,台湾是怎么评价张学良的?您个人有什么看法?”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大陆,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极高的。毛主席说张学良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周总理说他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虽然对于张学良年轻时的一些行为,大陆民众见仁见智,但对于他在西安事变中的贡献,咱们从来都是正面评价的。而一提到对于中国台湾方面对待张家人的态度,张闾实则颇为不服气。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台湾的说法是:因为张学良才失去了大陆。我在想,那是因为你们贪污,因为你们自己的军队,老蒋的失败凭啥怪到我们张家人头上。”
说这话时,张闾实显然是非常气愤的。这种不服和气愤,既是为失去自由几十年的大伯,也为在方方面面都受到歧视的张家子弟们。
张闾实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关于蒋介石失败的原因,张学良在重获自由后,曾有过非常中肯的总结。他总结了数个蒋介石失败的根本原因。比如,张学良曾评价蒋介石:“他不使唤人才,他使唤奴才”。他曾举过一个例子:
那时我们开会,陈诚他不咋发言。事后,顾祝同跟我说:“张先生,你信不信?今天这个会议决定的事,明天就会推翻。”我当时还不信。他说:“会后陈诚一定到蒋先生那嘀咕去,明天这个事情一定不是这个样”。会开完以后,我就去关内了,有人告诉我说陈诚去蒋先生那了。这我就明白了,顾祝同说得对呀。
同时,张学良还曾一针见血地说过一句话:“不是国民党把大陆丢了,是大陆人民不要国民党啦”。其实,这也是蒋军失败的一个根源:失去民心,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张学良看明白了的道理,可惜国军很多人都没弄明白,还把气撒在张家人头上,确实是说不过去的。在这次回大陆后,张闾实便时常到沈阳生活。在他看来,虽然大陆人民对大伯张学良有各种不同看法,但显然更为客观,也不会歧视他们这些张家后人。
尾声:
张学良曾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百岁之际,张学良曾在夏威夷,坐着轮椅指着海对面,对管家说:“我想去那儿,你陪我去吧!”遗憾的是,由于身体不好等种种客观原因,他落叶归根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张学良的功过是非,见仁见智。但有一点,他是令人钦佩的:不管失去自由多少年,他都不曾后悔发动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