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铁溪镇东出6Km,便到了罗村的石笋景点所在地。石笋系古关隘,相传唐亲王李培基曾率兵屯守于此。
话说这石笋,乃龙骨石天然形成,一柱擎天,高六丈余,人不能攀,上部尖头如笋,故曰石笋。据说这石柱顶上生长了一种珍贵药材“金耳环”,有起死回生之功效,人们想尽千方百计,也无法采得此药,因而石笋也就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自石笋关溯河而上,约4Km,便到了川陕交界的万僧寺。这万僧寺地处一丁字路口,它左通简池镇,右通三元镇,下接铁溪镇,是一个十分繁华的所在。
说起这万僧寺可十分了得,传说唐朝时,这里寺庙林立,香火鼎盛,有僧舍300余间,佛堂40余座,各种佛像上千尊,有僧众9999人,可谓盛极一时。寺内有一大钟,径可盈丈,寺僧敲钟,其声响彻川陕,百里可闻。
万僧寺原名武家寺,因此地原名叫武家垭而得名,武家寺香火鼎盛,早已名声在外。且说福建有一王姓游僧,仰慕武家寺声名,遂决心前往拜谒,悟道修行。于是一路化缘,历尽艰辛奔武家寺而来。经过九年零九个月,穿烂了九十九双僧鞋,途经九个省,终于来到了铁溪大河坝的阎王碥。却说这阎王碥乃川陕要道,人们在绝壁上用铁錾凿出一步步仅可盈足的小路,要想上去,必须借助藤蔓,手脚并用才行。行人在此失足坠崖者时有发生,因而人称阎王碥。一首当地民谣唱出了这段路的凶险:
阎王碥,和尚岩,
走一次,不再来。
鸟儿飞过不下看,
猴儿不敢把头埋。
这王姓游僧行至此处已是疲累交加,饥渴难忍,已无力攀援此路,于是在一岩石下,找了块平坦的石头坐下歇息,本欲积蓄力量,再攀阎王碥 。正在此时,从上边走来一位银须老者,看样子是当地人。这游僧连忙有气无力地上前施礼,并向老者打听武家寺的位置所在。
老者告诉他说:“你从这里往前走,过了石笋,再走几里地就到了”。
王姓游僧一听,心里想我走了近十年才走了九省,还要走十省才到,看来我这一辈子是别想到武家寺了。于是心灰意冷,意志崩溃,十分绝望,口中喊着:“我的天啊……”喊罢便仰面倒地,圆寂于此。和尚圆寂处有一石岩,自此人们便把此处叫和尚岩,沿用至今。
武家寺住持听说了王姓游僧的事迹,大为感动,便派一干僧众,将王姓游僧遗体迎回武家寺,并塑成肉身菩萨供奉寺内,要求所有僧众学习其为了追求佛缘,虔诚悟道,不远万里,不惧千辛万苦,一心向佛的顽强精神。
武家寺原有僧众9999人,因迎回王姓游僧1人,正好凑够10000人,从此人们将武家寺易名为万僧寺,这就是万僧寺的由来。
石笋和万僧寺的传说至此流传下来,至今当地人老幼皆知,传播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