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边的古镇里,浒湾古镇是我最情有独钟、拍得最多的一个。浒湾镇,位于江西省金溪县西部,东枕疏山,西关灵谷,南濒抚河,北通驿道。古镇镇区人口1.3万人。
我喜欢浒湾的原因之一,是它老城区有保存完好、颇具规模的传统古街巷,以及较为齐全的赣派建筑类型。它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是明清四大雕板印书基地之一,自明代万历中后期开始,雕板印书历清乾隆、嘉庆、道光几任皇帝,延续时间有一百多年,其中几个著名印书堂号如大文堂、两仪堂、善成堂、文奎堂等,从业达两个世纪之久。 浒湾印书销及全国,人称“赣版”或“江西版”。书坊建筑群由前书铺街、后书铺街和礼家巷三条南北走向的街道组成,中有巷道相通,集中了数百家雕板印书作坊和店面,现尚存201家。
老屋
踈(shū)溪书院
我迷上它的原因还有它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拿它的地名来说,据《金溪地名志》记载,明初,许氏从本县后潭许家迁来,因建村于抚河河湾,故得名许湾,又因临水而居,雅称浒湾。据说乾隆帝游江南,至此路牌前驻足,不知是将石碑上“浒湾”二字误读,还是乾隆爷一时心血来潮恶作剧,检验自己是否真的”金口玉言”,反正他脱口而出念成了“许湾”。皇帝老子读了错别字,哪个胆大包天者敢说破?小民自然不敢,只得将错就错,故此浒湾之名至今一直读做许湾。
古镇入口处的崭新牌坊
我欣赏浒湾书坊建筑群的精巧雅致、古色古香,虽不似一些深宅大院那么敞阔气派,但它的轮廊线条里、砖木雕刻间自有一股挥之不去的书卷气息。2019年10月7日,浒湾书坊建筑群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浒湾建筑群以观音阁最为特殊少见。观音阁始建于清朝早期,分三层,下层为巷门通道,长7米,宽6米,中层为观音阁,塑观音大士,东边有乾隆1758年信士祈福捐助碑一块,上层为阁楼,琉璃瓦屋顶。她落落大方地站立在新落成的花岗岩牌坊之后,是由此进入浒湾让人过目难忘的地标建筑。她一站百年,虽容颜易老,却风韵犹存。
观音阁前春意闹
每次到浒湾,油面自然是要吃更是要拍的。作为地方特产丶传统名牌,浒湾油面名闻遐迩,有着龙须贡面、须面、福禄喜面、寿面等诸多爱称。它明末就见诸市场,清代曾被选为宫廷食品。民国时,精装油面采用红漆木盒包装, 可见其不菲身价。用料讲究是浒湾油面实力所在,采用上等的优质面粉、茶油或麻油、精制薯粉或葛粉、食盐(大都取福建产的细沙海盐)等原料,按照不同季节严格配方,历三期发酵,经手工精制、微风晾干等十几道工序而成,怪不得上架时能承受制面师傅的手扯身拽。
晒挂面
拉面师傅的手上劲道需恰到好处
油面完全靠手工拉出细细长长
整理
小街面面光
最吸引我一次次前往采风的还是浒湾古镇人和他们带有几分古风的生活以及安贫乐道的表情。守在古镇的大都是小孩和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老人年轻时外出四处闯世界,临老了又回到家乡守着祖业老宅,也不图个什么,只为心中割舍不下的那些记忆、那份乡愁。眼下,政府对古镇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对老宅的修复也提上了日程,每一幢老宅都作了登记,挂上了铭牌,有的房子正被抢救性修复。
访古
古画
美好人生起步于小巷
老房子越来越金贵,有的塌了多年,终于开始修复了
用料、工艺都是老作派
古镇人守着老宅也就等于守着祖宗,守着过去的时光,守着曾经的辉煌,守着眼下最习以为常的、粗茶淡饭的生活,灵魂自有安妥的场所,心中充溢无以言说的舒服感。他们走在古镇青石板街上,仿佛岁月倒流、古人穿越,虽然他们的衣着有了时代色彩,手提肩扛的也不乏时髦玩艺,然脸上的表情却和老祖宗别无二致,总是带着那份淡定和安详,有时显出几丝固有的木讷,但绝对找不出什么愁苦,更多的是一种欢悦和满足。许多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旧物件、旧行当、旧感觉,在古镇拐个弯就能踫见。
喜气
小巷人家
小哥仨
石板弄
古驿道旁见证时光的老樟树
我一次次饶有兴致地盲拍着古镇人的表情,自然也就拍到了古镇的精魂。我每一次前往,都有新的收获。仿佛不是来采风,是来走亲戚。我每每蹲在某个古旧的街角流连忘返,常常一拍大半天乐不思蜀。我在浒湾找到了故乡的感觉,仿佛前生就住在这里,而且今生还愿意与它亲密接触。在我的镜头定格下的古镇人丰富表情里,我觉得我已和他们心神相交、物我两忘。
长廊好聚会
抱着孩子来卖鸭子的母亲,有空还饶有兴致地刷刷手机视频
从自家菜园到集市小摊,生产运输营销一条龙
点睛之笔
街坊邻居
家长里短
看秤
老人挑着担子不说是身轻如燕,也堪称健步小跑,她做个手势:今年已80有8
路边修鞋摊
拎鼠笼的老汉
闻着这味就流口水
乐颠颠抱着猪肉笑眯眯一路小跑的肉摊主
满街香
油面摊生意忙
这个铁的餐罩真的便宜,才20元
新一代
闲不住
吸引
纸扎的金元宝,送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
日头下打个盹
睡得多酣
冬晒
小伙伴
自得其乐
油面小美人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老村新人
图文:张应想图源:Uni旅图社群
摄影师版权作品,未经许可请勿擅用或转载。
#旅游# #摄影# #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