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性不好,所以努力也没用;我没有天赋,所以怎样也没法做好;我的悟性不高,所以干啥啥不行……
以上话述,相信在生活中,你我都听到过很多次,很多人都习惯性地为自己不想去做找一些理由。
很多时候,干扰你前进的不是外力,而是你无谓的自尊心、拖延症和自我设限。
而实际上,你不是做不到,只是习惯拖延、喜欢逃避。
今天给大家归纳了一个人不愿成长的9个表现。
人生,除了你自己,没人能给你设限。
总找借口
这是一个关于谷歌程序员的故事。
孙玲出生在农村家庭,高考失利后,她和同学来到深圳打工。
每天工作12个小时,做着简单机械的劳动,可到手的工资每月不过800块。
她不甘心这样过一辈子。
后来,她报名了计算机编程的课程,学费是3万元。
为此她每天拼命打工攒钱,做过114客服,在路边发过传单,也做过肯德基服务员,经常工作到半夜2点。
孙玲完成3期编程课程后,在深圳找到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那个时候,她的月工资已经翻了几番。
不过孙玲并不满足于此,她感到自己语言能力不足,又报了相应的课程。
她一边学习一边认识新朋友,在大家的鼓励下又申请了计算机科学硕士,最终完成了人生逆袭。
我们都知道,“找借口”是一个人的本能,但孙玲没有因为起点低,让自己随波逐流过一生。
她像其他成功的人一样,面对困难时找方法去解决,而不是为自己找借口或推卸责任。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畏惧失败
和朋友李娟吃饭时,她跟我说:“我想辞职,但是又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我说:“那你就先在这儿好好干吧,有好机会再跳槽。”
她又说:“虽然在这里做习惯了,但是工资实在太低,快够不上现在的生活水平了。”
很快,这件事便没有然后了。
从小到大,李娟总是对自己信心不足,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一直原地踏步。
她在舒适圈待得越久,就越没有跨出那一步的勇气。
后来,和她差不多时间入职的同事,不是调职晋升,就是另谋高就。
只有她还活在纠结中。
畏惧失败,就是放弃前进。
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怎么会有后面的成功?
谁的人生都会存在失败,其实越早失败,对自己反而是件好事,因为失败是为自己寻找更大的提升空间,从而遇到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曾经,有一段视频火遍全网。
视频中,那个名叫秋元秀夫的老人,对着24岁的自己,说出一番值得所有人反思的话。
“秀夫,你会在公司认识一个姑娘,是脸超小、超可爱的小华酱。你们会在一起交往,但你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求婚。心里有爱就要马上行动啊!因为两年后华酱就会因病去世,而你会无比后悔,极度悲伤,一直都忘不掉。”
这位老人,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犹豫,造成遗憾,终身未娶,孤身一人。
歌德说:“犹豫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为机会会在你犹豫的片刻离去。”
深以为然。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那么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有时候,命运的捉弄就在于你一直犹豫不决,等到终于下定决心,已经到了谢幕的时间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拒绝学习
有“扫地王”之称的新东方优秀讲师张少云,出身贫苦农村。
在新东方实用英语学院读了两年非正式的大专英语,毕业后就在新东方看教室、打扫卫生。
那时他并没有满足本职工作,而是把目标放在讲师身上。
他在家里挂了一个小黑板,模拟课堂,一遍一遍地讲,一遍一遍地写。
当时没有人看好他的未来,甚至有些人还暗自嘲笑他。
张少云统统充耳不闻,整整坚持了一年。
后来当他把小黑板带到新东方大楼,给招聘主管老师模拟讲课,并获得教师聘用时,震惊了所有人。
听完张少云的故事后,有人问我:“我要怎样去努力,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的回答是:“选一条不好走的路。”
张少云成功逆袭,是因为他的不甘心和不断学习。
没有人天生就是会成功,大多数人都是在黑暗中奔跑,只是跑着跑着,天就亮了而已。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习惯拖延
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