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增大,睡个好觉对很多人来说竟然成为一种奢望。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的发生率已高达38%以上。
排除睡眠障碍、保障健康睡眠成为了一大社会课题。
但是,短暂的失眠或偶尔出现的失眠状态并不代表就患上了失眠症。失眠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要被诊断为失眠症需要符合许多标准。
本期将给各位分享睡眠障碍中的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早醒,且不能再入睡
睡眠紊乱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教育、学业、行为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每周至少出现3晚睡眠困难,至少持续三个月左右
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仍出现睡眠困难
失眠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例如滥用药物)
共存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状况不能充分解释失眠的主诉
在诊断睡眠障碍时,应考虑它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与其它精神障碍(如抑郁症)、躯体疾病或其它睡眠障碍共病。
失眠导致的危害有哪些?
失眠障碍患者因为失眠或过度担心睡眠,增加的白天易激怒状态和不良的专注力,可能产生人际间、社交和职业的问题。
而长期的失眠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损害,更是会实实在在的破坏我们的身体机能。
例如失眠可能会诱发癌症的发生,有研究报道:
睡眠不足,可刺激胃腺,减少胃部血流量,使胃部黏膜变薄,从而增加胃溃疡和癌细胞生长机会,易引发胃病及癌症等疾病。
此外,长期失眠还会减弱我们的抗病毒能力,引起脱发、掉牙及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
当然,最严重的破坏是对大脑的损害,经常失眠,长期睡眠不足可损伤大脑功能,使脑细胞衰退老化加快,并引发神经衰弱、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
治疗失眠,正视自身更重要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面对失眠呢?
首先我们一定正视“失眠”,失眠不是小事,它是我们机体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更是某些心理疾病的首发症状。
现在治疗失眠的方法越来越多,有建议睡前喝牛奶、洗热水澡、用降噪耳机以及安神香薰等助眠。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辅助方法只能缓解一定程度的失眠。
只有维持精神世界的平和,才能彻底解决失眠的问题。
失眠只是一个症状,我们要走进自己的内心,挖掘失眠的原因,如果是短期因为情绪的原因导致的,那就不要过多的担心,尽快调整情绪,失眠就会过去。
而如果是精神心理疾病导致的失眠,则要重视起来,因为长期发展,可就不仅仅是睡不着这么简单了。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失眠是躯体上的毛病更是心理上的问题,当我们直面精神问题,“失眠”这块心病自然就药到病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