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现代饮食不规律,有胃病的越来越多,看你适合哪种证型。
1 寒邪客胃证
临床表现: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凝胃脘,暴遏阳气,气机郁滞。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
组成:
②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组成。
2 宿食积滞证
临床表现: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积滞,壅阻胃气。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
本方组成: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
3 肝胃郁热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烦躁易怒,烦热不安,胁胀不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机概要:肝郁日久,化火生热,邪热犯胃。
治法:平逆散火,泄热和胃。
代表方:化肝煎。
本方组成:由青皮、陈皮、白芍、丹皮、栀子、泽泻、浙贝母组成。
4 肝气犯胃
临床表现: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本方组成:由柴胡、芍药、川芎、香附、陈皮、枳壳、甘草组成。
5 湿热中阻
临床表现: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
本方组成:由黄连、栀子、半夏、茯苓、陈皮、草豆蔻、甘草组成。
6 瘀血停滞
临床表现: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
组成:①失笑散:由蒲黄、五灵脂组成;
②丹参饮:由丹参、檀香、砂仁组成。
前方活血行瘀,散结止痛;后方调气化瘀
7 胃阴不足
临床表现: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润降失司。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组成:
①一贯煎:由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组成;
②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组成。
8 脾胃虚寒
临床表现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则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湲。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
纽成
桂枝、炙甘草、生姜、白芍、大枣、饴糖(烊化)、黄芪.
有胃病的人要少食多餐,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