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崩溃模式有两种:
面对孩子时,我的建议是:暴怒式崩溃要藏,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心理损伤;无助式崩溃不用藏,还可以略加“修饰”,成为教育手段。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暴怒式崩溃,多半与孩子相关
毫不夸张地说,我教过多少个孩子,就收到过多少条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指责式控诉。
成年人的崩溃,一般都发生在工作、生活琐事、育儿等多重压力之下。
在“合力”重压之下,人会逐渐失去耐心,心中的浮躁、烦闷,令人很难在沟通中保持冷静、理性。此时面对反复出错的孩子,成年人的暴怒式崩溃就来了:
“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废物!”
“跟你爸/你妈一个德行!”
因为我们把孩子当作至亲至爱的人——面对最亲近的人,我们总是管不好自己的脾气。所以,我们总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释放出暴怒式的崩溃。
这一切仿佛都说得通。可是,说得通,就是对的吗?不妨让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看这件事。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现阶段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暴怒式崩溃,对于一个弱小的孩子来说仿佛是一场狂风暴雨。而这场风雨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制造者,就是他平时躲雨的港湾。
这时他要怎么办?
也许有的孩子被迫选择了“听话”,去“讨好”大人,从而变得越来越软弱、越来越没有主见;
也许有的孩子只能默默逆来顺受,导致习得性无助,破罐破摔,再也树立不起自信;
也许有些孩子会模仿父母的“暴怒”,成为一个脾气火爆的人,最终变得过度叛逆。
所以,建议家长们,在暴怒濒临崩溃时,请多想一步:我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当然,也不是说成年人有负面情绪就只能忍着。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负面情绪憋在心里总会出问题。另一种可选的做法是,不要把情绪攒到崩溃才一起爆发,更不要把火力对准向孩子,即使TA就是崩溃的导火线。
作为成年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纾解情绪。可以通过自身坚持多年的爱好,如打球、跑步、唱歌、写作等方式;也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如找朋友吐槽、喝点小酒、吃顿夜宵等。
相信大家都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期望与失望,是暴怒式崩溃的诱因
当我们冷静下来,还是应该思考一下:
为什么我的暴怒式崩溃,总是发生在孩子身上?
每当见到家长朋友口不择言地骂孩子时,我都特别想上前问问:这孩子是您自己想生的吗?生TA出来,为的是什么呢?但我最终没有问出口。因为我知道,现在的人们或许没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快”的时代——科技进步快、经济发展快、压力的增长也很快。
快到我们的精神根本跟不上,快到连孩子出生都未必是爱情的结晶,而是因为我们的父母说了一句:爸妈老了,趁现在生个孩子,我们还能帮你带带。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的一位朋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虽然生孩子压力很大,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但是我还是想生一个孩子。因为我想体验一下,孕育一个新生命,并跟TA共同成长的感觉。”
那一瞬间我觉得她在发光。在她的这段话里,“我”是伟大的,“共同成长、共同体验”意味着双方是平等的,“我”没有把自己未竟的事业强加给孩子,没有传宗接代的压力,没有对当下生活的不满,也没有养儿防老的执念。
如果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在面对孩子的成长时,我们或许就没那么容易暴怒,也没那么容易崩溃了。所以,在指责孩子前,可以先想想这两件事:
第一,孩子是被动降生的。TA的基因也是大人给的,TA让人生气的坏习惯也是在大人身上模仿来的,这一切TA都是无法选择的。
第二,我的愤怒,是否仅仅是因为孩子没有满足“我的期望”?
这两点看似悲观,仿佛抹杀了“我”为孩子做的所有努力。但事实上,这正是在帮助“我”更加客观,帮助“我”调整预期,使“我”的努力更有效。
破除过高期待,保持“共同成长”的心态,那么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将为我们带来惊喜。
这不仅能消解暴怒式崩溃,我们的惊喜感还能积极地反作用于孩子本身,进而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当中。
暴怒式崩溃发生了,怎么办?
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尽力把暴怒式崩溃藏起来,但如果没藏住呢?当暴怒式崩溃发生了,应该怎么办?
首先,当意识到自己的暴怒式崩溃时,建议终止对话,改用其他方式纾解情绪。
其次,如果暴怒式崩溃已经发生过了,在隔天冷静下来之后,有必要跟孩子就此展开讨论。讨论应该围绕着两个核心问题:
1.爸爸/妈妈昨天的表现有没有吓到你呀?你的感受怎么样?
第一问释放的信号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暴怒都是一种不健康的表达方式。第二问蕴含的意思则是:爸爸妈妈很关注你的感受,想了解你的感受。
父母首先应当向受害者——孩子致歉。如果孩子表达出了害怕、委屈的情绪,应当予以安抚。
如果孩子也是易燃易爆的性格,可以借此机会在讨论中明确:情绪应该有更好的发泄方式,而不只是爆炸这一招。这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有一定的帮助。
2.如果爸爸/妈妈下次又暴怒了,你该不该做些什么呢?你会做些什么呢?
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成年人也不例外。在这个问题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一家人应该心系彼此,互相扶持。
即使孩子还小,也应当承担起安慰父母的责任。孩子的懂事,也许是平息震怒的最好办法。
我们不必担心这种讨论会给孩子压力,或是会让孩子“分心”,影响学习。恰恰相反,学习承担责任,其实是在塑造一个健全人格的人,这不但不会让孩子“分心”,还会激励孩子更努力学习。
当然,在这里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一句:即使有补救措施,也不要经常崩溃。
李诞在《奇葩说》中说:“崩溃在职场中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沟通方式,但我只建议用一次。”
职场中的崩溃,一次就好。在家里,因为我们是亲人,这个“容错率”或许更高,但却并不是无限高的。
依据边际效应递减法则,随着崩溃、冲突次数的增多,事后沟通弥补的效果会越来越差。
无助式崩溃:成年人别怕展示脆弱
无助式崩溃,是指人在无助、脆弱时的崩溃,大多表现为低声啜泣或崩溃大哭。
正如前文我们说到的,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也都需要合理的宣泄途径,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诚然,“哭”对于成年人来说,好像是一件丢人的事;但同样不可否认,在情绪崩溃时,哭一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暴怒式崩溃大概率会伤害到孩子,而无助式崩溃则更有可能会带给孩子思考。
在父母的低声啜泣中,孩子能够接收到两个信号:
1.任何人都有无法消化掉的情绪,不必非要藏起来。父母同样可以在事后跟孩子一起对自己的脆弱进行复盘,让孩子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无法独自处理的情绪,都可以向信任的人展示出来。
2.大人不是超人,大人也会难过,会需要他人的帮助。而“你”(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起这个帮助“我”(父母)的责任。当TA发现自己也会被父母需要,也能够帮助父母的时候,照顾别人的潜质就会迸发出来,进而发展成孩子的责任心。
当孩子成功接收到这信号后,会有两个收获:一是如果孩子在外遇到危险/有无法处理的负面情绪,不会不敢告诉家人;二是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增强主动性。
傅首尔在《奇葩说》的舞台上说了上面一段话,让我觉得她很坚强,母亲们很坚强。但我仍然想要提醒一句:您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位母亲/父亲。
如果您有那么一刻绷不住了,那么也请您不必非要逞强,不要担心展现自己的脆弱。孩子即使当下不懂,我们也可以在事后与TA探讨/向TA解释,让TA明白:一家人,不会因为谁的脆弱而互相责备,而应当给予彼此拥抱和抚慰、鼓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