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刚驾崩,雍正连夜就将父亲60年的心腹处死,他知道了什么?

康熙刚驾崩,雍正连夜就将父亲60年的心腹处死,他知道了什么?

1722年12月20日傍晚,“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北京畅春园内,万籁俱寂。

在此留宿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吃完晚饭后,正在寝室内和另一位传教士安哥拉低声谈论着康熙皇帝的病情,话语中透出丝丝忧虑,他们从心底里希望这位开明仁慈的东方君主早日康复。

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随后便是一位听似熟悉的人发出了一声声呼嚎,皇家的规矩是不允许他们随意四处张望的。过了没一会,惨叫声戛然而止,一切又都恢复了清雅与静谧,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二人身上的汗毛还在耸立。

图1

第二天一早,马国贤听到了惊天的噩耗,昨晚康熙皇帝驾崩。同时,他还听闻康熙皇帝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四皇子胤禛。更加诡异的是:伺候康熙皇帝快60年的贴身大太监赵昌在昨晚已被胤禛以三大罪状为由下令处死,并被没收了家产,想必那惨叫声就是赵昌临死前发出的。

不久以后,马国贤带着满心的疑惑踏上了归国之路,再也没有回到过中国。

图2

民间一直有传闻说胤禛,也就是未来的雍正皇帝,通过篡改遗诏才攫取了皇帝宝座,而在康熙驾崩之夜就杀掉赵昌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传闻不是空穴来风。

那么,雍正是篡位者吗?

他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杀掉赵昌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历史烟云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来寻找答案。

康熙的小伙伴

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其实有着“悲惨”的童年。很小的时候,就出了天花,被顺治皇帝委托奶妈寄养在宫外,这使他失去了很多童年时在父母膝下的欢愉,并且抱憾终生,而这种童年的缺憾,他将在儿子们的身上加倍补偿。

图3

他8岁丧父登基、10岁丧母,一直跟着“望孙成龙”的严厉奶奶,孝庄皇太后,周围又都是一帮大老头子(顾命大臣)对他指手画脚,可想而知康熙在童年时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不过,康熙还是有个小伙伴的,就是他的包衣奴,赵昌。

赵昌和康熙的年纪差不多大,而且非常机灵、善解人意,从小就陪康熙读书、玩耍、照顾一些康熙的起居。

图4

在宫中的外国传教士很客观地评价他是康熙最好的侍从。

这种从童年培养起来的感情、信任、乃至于心灵上的寄托,想必很多有童年玩伴的读者都深有体会,或者大家可以参考《鹿鼎记》中韦小宝和康熙之间的感情,不过赵昌可没有韦小宝那样的嚣张,他可是非常俯首帖耳,否则也不会跟着康熙长达60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昌虽然是康熙的奴才,但相比其他人,康熙对他更多了一份家人的情感,皇家的事情基本也不背着他。

图5

而赵昌也随着康熙的皇威隆盛,从一个普通的侍从,一直晋升到康熙的寝宫,乾清宫的太监总管,同时他还是内务府造办处的总管大太监。康熙等于把自己“内院”的生活起居全部让赵昌负责。

俗话说多子多福,皇家更是如此,康熙年轻时号称“手能伏虎”,龙体非凡,总共生了55个孩子,其中皇子高达35人!

总管内务的赵昌于是工作越来越繁忙,要频繁穿梭于各位嫔妃的寝宫,给康熙汇报各位嫔妃娘娘的备孕、待产、生产喜报,发放康熙的各种赏赐。还要陪同康熙去看望各位皇子、皇女和他们的妈妈们。所以,这堆康熙的娃们,从很小就知道了这位慈祥的奴才是皇阿玛的贴身近人。

老四是个好人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母亲是康熙四皇后中排名末尾的乌雅氏,但生他的时候,19岁的乌雅氏地位并不高,在生完胤禛后的转年才被册封为德嫔,在后宫等级中只处于第5等。

图6

按照清宫的规矩,乌雅氏在当时是没资格抚养皇子的,因此,胤禛从小是由康熙皇后中排名第三的佟佳氏抚养。

虽然膝下无子的佟佳氏对他也不错,但毕竟不是亲妈,总让人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他每天的生活主题就是跟着张英好好学习“四书五经”,跟着徐元梦学习满文,基本没什么娱乐项目。

平时,他和当皇太子的二哥胤礽经常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是人家是储君,兄弟之情是第二位,胤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二哥天天被一帮人前呼后拥地往来后宫。皇阿玛来了,二哥肯定是第一个被“亲亲、抱抱、举高高”的。

图7

所以,这样的成长环境使胤禛从小就学会了韬光养晦、行事缜密、为人谦恭,但在心理上的自卑也给他留下了猜忌、冷酷、虚伪的种子。

刚入宫的时候,胤禛一切都是被动地按规矩行事,但随着对儒家思想的学习,和对后宫生活的习惯,他变得越来越主动,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出身卑微的劣势。

封建王朝都是以“孝”立国,胤禛很快将“四书五经”活学活用,每天给皇阿玛、皇额娘早问安,晚磕头。在朝夕相处的佟佳氏皇额娘生病的时候,胤禛更是会衣不解带地在床边伺候。

在“孝”字上,他深得康熙的赞许!

图8

同时,胤禛的学习成绩也不错,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且对传统儒学的理解非常精准,年龄稍大以后,他与康熙身边的近臣可以自如交流,大家对这位四皇子的印象都不错,作为他老师之一的顾八代对他的评价是:品行好,学术正。

另外,随着进宫的兄弟越来越多,雍正和大家相处得很和睦,老好人一个,跟谁都合得来。

总体上,康熙认为这个四儿子算是个可塑之才,只是性格要再稳重一些,还特意嘱咐胤禛要“戒急用忍”。其他皇子觉得这位兄弟是位可亲可爱的四哥或是四弟。大臣们也觉得这位四皇子“克己复礼”,将来会为栋梁。

多子不一定多福

康熙二十九年,老皇帝御驾亲征塞外,在乌兰布通大战前夕病倒了,于是急召皇太子胤礽与老三胤祉到行宫驾前探病,结果唯一由康熙亲手抚养成人的胤礽却没有表现出对皇阿玛的关切之情,康熙大失所望,认为胤礽不孝君父,遂遣他提前回了北京。

而这个十六岁的皇太子丝毫没有感觉到此事已成为自己18年后被废的导火索。

图9

随着皇子们相继成人,康熙开始将一些朝廷政务和祭祀之类的工作分别交由他们操办,领兵打仗历练的事情当然也少不了。

康熙的本意是把儿子们都好好地培养出来,毕竟都是亲儿子,以后大清的江山稳固还是得靠自家人压阵才行。但这也给了诸位皇子培养自己羽翼的机会。至高无上的皇权对于大家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父子兄弟的亲情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面前,反而成了一道绊脚石。

康熙一直非常认可皇太子胤礽的治国才华和文韬武略,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被他百般宠爱的儿子已经羽翼日丰,储君以及他周围的党羽已经迫不及待地窥觊帝位了。

图10

天无二日,“踩红线”的胤礽好日子到头了,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对于皇太子“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怒不可遏,下旨废除胤礽。随即,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就爆发了皇储之争,最终以老大败退收场。

康熙马上意识到已经长大成人的诸皇子争相夺嫡的危机,转年就宣布复立胤礽接着当皇太子,同时晋其他各皇子至亲王、君王、贝子和贝勒。胤禛也在这次分封中被封为和硕雍亲王。

康熙的本意是让儿子们利益均沾,互敬互爱,与皇太子搞好关系,但事与愿违,这次皇储的废立已经让大家全都看到了夺取储君之位的机会,纷纷跃跃欲试,只有一个人除外。

胤禛在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就力谏支持其复立,同时没有表现出对皇位有多大兴趣,这让康熙甚为欣慰。

图11

但是胤礽实在是不争气,在第一次被废之后,心理受到了重创,上面有君父的猜忌,周围有兄弟的“围剿”,性格开始变得乖张疯癫,甚至让康熙一度认为他中了邪,痛心不已。但是,胤礽周围的势力已经不可能再次坐以待毙,开始推动胤礽谋划篡位。

康熙五十一年,忍无可忍的康熙下旨再次废除了胤礽,并严惩了太子党。这下可好,成年的皇子们又开始了夺嫡之争,其中以老三、老八、老九最为卖力。

把所有的父爱都加倍赋予儿子们的康熙大帝,在古稀之年没有等来寻常人家的父慈子孝,反而要日日面对儿子们彼此间的视若仇雠和勾心斗角。康熙乃至多次于后宫伏地哀嚎。

家事不省心的老年康熙也早已没有了“平三藩”、“拒沙俄”、“收台湾”时的英武豪迈,怠于政事,国家开始贪墨横行,民不聊生,盛世之下已有衰微隐患。

图12

此时,以“孝”著称的胤禛仍然几十年如一如,经常到乾清宫给皇阿玛请安,嘘寒问暖。同时,他修道养身,号称“天下第一闲人”,与兄弟们“素来无争”,这给身心俱疲的康熙带来了恰到好处的宽慰。

同时,胤禛经过多年随康熙左右的政务历练,已形成了一套铁腕治国的行政方针。这一点恰好弥补了康熙“手腕子软”的缺陷。

老年的康熙并不昏庸,他自己比较注重“人性化”,所以对多年的臣子不忍痛下杀手,但是这不代表他不想革除当时朝政中的弊端。亦或,康熙希望留给未来的皇帝一项“立威”的资本。

与其他皇子“放嘴炮”,拉拢文人不同,胤禛多年的书肯定是读到了点上,尤其是对一些不正常的皇位更替深有总结。

图13

在历史上,非正常登基的皇帝,除了王莽以“大儒”之身,以“文”攫取西汉天下外,其余的几乎没有不凭仗武力的。

因此,胤禛在武力方面拉拢了两位重要人物:负责京师警卫的步兵统领隆科多和自己统军西北的大舅子年羹尧。

另外,胤禛还有一颗更重要的棋子:赵昌!

兔死狗烹

康熙晚年时期的“九子夺嫡”已呈现白热化,胤禛已经无须再“韬光养晦”。随着“优胜劣汰”,“夺嫡之争”到最后已经形成了两大阵营:以胤禛为首“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

此时的胤禛“文武双全”。

在“文”上,他的“孝”和“干才”已经获得了康熙和诸多重臣的认可。

在“武”上,见风使舵的隆科多,眼见着康熙一天不如一天,已“押宝”胤禛。在胤禛夺位之时,手握禁军的隆科多完全可以封锁大内,同时镇压任何可能出现的反对力量。

图14

而胤禛的大舅子年羹尧,手握重兵,坐镇西北,可随时应对同样领兵在外属于“八爷党”的老十四胤禵,即使为了夺位而展开内战,胤禛也不落下风。

另外,胤禛对宫内的一举一动必须能够随时掌握!这里所说的是“随时”,这非康熙身边亲近之人不能为之,人选非赵昌莫属。

康熙的一举一动都在赵昌的目视范围之内,同时他是康熙极其信任之人,有关废立的机密消息和意旨不太可能跳过赵昌这道手。而他在宫内是“来去自由之人”,传递消息方便。同时,赵昌与诸皇子素有交往,骑墙肯定不是好主意,他应该已经选择了胤禛这个阵营来托付未来的身家。

赵昌、隆科多、年羹尧,内、中、外三枚棋子落定之后,胤禛只等荣登大宝之时了。

图15

这一切的布局都是在康熙眼皮子底下完成,胤禛的“地下工作”未露出一丝破绽让康熙察觉,堪称完美!

1722年12月20日,康熙气若游丝之际,赵昌第一时间传递出了皇帝很快就要驾崩的消息。随即,隆科多按计划封锁大内和京城。远在西北的年羹尧也控制住了身边的胤禵。

此时,不管康熙是否传位于胤禛都已经不重要了,老皇帝已经没有力气再左右大局,面对隆科多的宝刀,即使顾命大臣们在场,也都得俯首帖耳,否则就老命不保。

在隆科多拿到遗诏之后,还在畅想通过拥立之功获得封赏的赵昌已经完成了历史任务,他知道太多胤禛的秘密和手段,他必须死!而且他不像隆科多和年羹尧手握重兵,不好处理。他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年太监,必须立即死。

图16

少一个人,少一张嘴,少一个泄露机密的出口,“八爷党”也就少了一份“诋毁”胤禛“得位不正”的口供,胤禛也就可以在皇位上坐得更安稳些。

胤禛给赵昌安排的“干政、贪污、卖官”三大罪名也没冤枉他。再说,老皇帝都死了,谁还关心他身边的老太监。

同样知道很多秘密的隆科多和年羹尧的死也只是晚几年的事罢了。

伴君如伴虎,胤禛是不会给他们三人要挟自己的机会。

遗诏已经在手,按照胤禛的部署,如果康熙传位于他,别人根本没有造反的机会。如果康熙没有传位于他,那么,再做份遗诏也不是没有可能。反正遗诏是在康熙驾崩的7天以后,胤禛登基称帝之时才公布的。

图17

但不管胤禛继位也好,篡位也好,历史证明他确实可称“天选之子”。在成为雍正皇帝之后,他勤于政务,对康熙晚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纠正,同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在位期间对中国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也正是因为雍正的承前启后,才有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康乾盛世”。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8月19日 15:01
下一篇 2022年8月19日 15:01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