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没有功高震主,从他请辞两江总督就知情商有多高

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曾国藩的权位在政变后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还进一步提升。成丰十一年(1861)十月十八日,政变后不到二十天,朝廷就发布逾旨:“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浙江军务,着杭州将军瑞昌帮办。”

两江总督只管辖江苏、安徽和江西,浙江归闵浙总督管辖,但是慈禧和奕䜣却给了曾国藩节制四省,以及浙江驻防将军为总督帮办军务。这在清朝都是前所未见之事。事实证明,慈禧和奕诉的组合,比咸丰要明智。相对咸丰,奕诉更清楚要消灭太平天国,就必须重用曾国藩。他虽与肃顺为敌,但对肃顺的政策、路线毫不存成见,善则留,恶则去,绝不似一般政争中人亡政息、全盘否定的习见形态。而慈禧掌权之始,也能对奕诉的建议从善如流。 当然,他们做出这一决定,也与曾国藩“不结交京中权贵”这原则有关。肃顺虽然极推重曾国藩,但是曾国藩却与肃顺走得不近,据说肃顺被诛后,“籍其家,搜出私信一箱,内唯曾文正无一字。太后叹息,褒为第一正人” 曾国藩接到两江总督任命后,在深思熟虑后,却意外表示谦抑,上疏辞谢节制四省,并且说“臣一人权位太重, 恐开斯世争权竞势之风,兼防他日外重内轻之渐”。

这政治官场的情商可以说是没谁了,简直炉火纯青,心里特别明白朝廷需要重用他剿灭太平军,但是又怕他位高权重,成了曹操、董卓、朱温。所以上表辞谢这个态度是必须有的,如何辞谢就能看出曾国藩的高情商、官场手段。他的意思是“我怕我一个人手中权力太重,以后会导致地方尾大不掉,影响中央的权威”。不如直接把朝廷的疑虑说出来,反倒以进为退,摆脱一朝坐大、尾大不掉的嫌疑。自己表面心迹,心存避嫌疑之心,谨防在以后变成权臣,这是我臣子的本分哇。

接到曾国藩这样的上表,人精中的战斗机慈禧和奕䜣是这样回复他的,“曾国藩具见谦卑逊顺,虑远思深,得古大臣之体。曾国藩远避权势,自应如此存心,方不至起骄矜之渐。而国家优待重臣,假以事权,从前本有实例。曾国藩晓畅戎机,公忠体国,中外咸知。当此江浙军务吃紧生民涂炭,我两宫皇太后孜孜求治,南望增忧,若非曾国藩之悯优真挚,亦岂能轻假事权?”朝廷大夸特夸了一遍曾国藩,说他这道奏折非常谦逊,而且想得很远,有古大臣之心,你就像周公旦似的,要不就像郭子仪似的。而从国家来看,给曾国藩大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曾国藩既有军事才能,又公忠体国,所以朝廷才这样倚重。如果不是因为他对朝廷这样真挚诚恳,朝廷也不环会轻易给他如此的权力。

啧啧,都特莫的政治诈骗犯。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8月19日 15:00
下一篇 2022年8月19日 15:0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