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论自己是否出色是否影响孩子教育,我就认为以“出色”要求自己或孩子既不必要也不重要。
一、毫不必要
1.出色是基于外部比较
一个人总是以外部评价来评价自己,这也未免太被动悲凉了,那可真是现实的奴隶了。
2、出色片面强化竞争而非和谐共存
“出色”是相对于“普通”。虽然社会有竞争,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在某方面比别人厉害才能获取资源,但生活是多方面的,要学会和谐共处才有更大的发展格局。
3.人生而不同
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这既包括每个人的气质类型,也包括成长资源和环境 你眼前所见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他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的总和,你眼前所见的别人的“出色”极有可能是因为别人有什么独特而你不具备的条件(就像前阵子很多媒体吹某爱凌)。
因此,以“出色”评价自己或孩子都毫无必要。除了给自己徒劳增加焦虑,给孩子增加压力,给亲子关系造成罅隙,还有什么积极意义?
二、亳不重要
是否能把一件事情做成要求的不是“出色”,而是专注。
人人都知道要做成事需要“专注”。
但很多人却不够专注。
专注是什么?
是心无旁骛地追求,心无杂念地向往,全心全意地投入,不计成败地付出。
我们倾向于向外比较获得自我认同(比别人强就沾沾自喜,比别人弱就妄自菲薄),而太缺乏向内寻求能量,向内讯问自己到底要如何过,希望孩子如何过。
当你全心全意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瞬间,真心真意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已然获得幸福。
是的,我希望自己和娃幸福,而不是“出色”。
所以,我从不用优秀或出色要求自己或孩子,我真心追求并且也希望娃追求的境界是:积极发现并勇于追求和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做自己喜欢的事,尽力做好。
三、追求生命的意义
人生而不同。
每个父母不同。
每个孩子不同。
父母与孩子也不同。
不要用你的“出色”去束缚孩子,他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他也值得拥有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而不是被任何人定义的人生。
从这个意义而言,父母是否出色与孩子是否出色并无必然关系,只要你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强加给他对他构成束缚。
父母不是孩子的天花板,而应该是垫脚石。
独自芬芳,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成就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卓越。
我特别特别特别建议倾向于向外比较的人看看《心流》,这是积极心理学先驱米哈利齐克森米哈赖写的,书中也提到研究团队曾在芝加哥大学附近做了一个跟踪的实证研究,发现那些发展较好的家庭都有以下特征:
1.清晰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十分清晰。2.重视孩子感到自己作为人被重视,而不是作为某样考学、找个好工作的重视。3.选择孩子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话”的选择4.投入全心全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5.挑战更多循序渐进的机会。
祝你幸福。
愿你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我是@燕掌门AngelWu,和你讨论儿童教育话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