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华佗也是东汉人,看来东汉时期神医遍地走啊。
皇甫谧最大的贡献是留下了《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专著,被誉为“针灸鼻祖”。
在他之前的神医大能们,针灸做的好的有很多,可惜没有书传世,很多连名字都没有传下来。
皇甫谧幼年过继给叔父。自幼贪玩不上进,二十岁仍四处游荡。叔母说,” 是我教育不周,让你一无所成。男人不成器,即使再孝顺,父母也痛苦啊”。皇甫谧幡然醒悟,发奋勤学,终成史学大家。
42岁时皇甫谧不幸患风痹症,也就是风湿性关节炎。服药后仍未好转,于是他又开始攻读医学,依据《黄帝内经》中的针灸方法,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性治疗,20年后撰成“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之前,没有针灸专著。《黄帝内经》中的灵枢也是专门说针炙的,偏重于简洁神奇的理论和原则。可以说,《灵枢》描绘了针灸的灵魂,《针灸甲乙经》建立了中国针灸的骨骼和血肉。
作为医学家,皇甫谧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1.四季顺时养生
皇甫谧提出,养生要顺应四季。“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而治,相逆则乱”。
让人的情绪顺应四季变化,内心平和,阳阳平衡,使身体更为健康。
春季不宜思绪过多
心气虚,人容易忧郁悲伤,心情不易舒畅。心气实,心情会好起来。
欣喜的心情来自于心中,实则来自于肺,思想虽发于脾,却是在心中形成。忧愁太过,就会伤及脾,进而使心中更为烦乱。
春天属木,克土,思绪过多,会产生心病,加重已有的病情。
夏季不宜火气过盛
有肺病时,外在表现是感情波动大,容易哭泣,咳嗽,心情郁闷。
过度的悲伤又会伤及肺脏,发怒不止就会伤志,肾藏志,志伤则容易健忘,使记忆力减退。
在土气旺盛的夏季,脾土克肾水,容易伤肾,而夏季正是一个容易使人上火的季节,在夏季过分生气,发怒都是对身心不利的,要对自己多节制、疏导。
秋季不宜悲哀过重
肝主魂,悲哀太过则容易伤魂,会言行失常,狂妄不羁,思想混沌不清,两肋肋骨不能舒张。
在燥气旺盛的秋天,金克木,悲伤过度,肺和肝病情会加重。
冬季不宜发泄
春夏季保养阳气,秋冬季保养阴气。
冬季不宜过暖,宜藏精,不宜发泄。
2.治疗疾病从五味开始
甘入脾,有脾病的人,宜吃味甘的粳米,牛肉,枣类,葵菜等。
有心病的人,多食用发苦的食物,如小麦,羊肉,杏,薤菜。
有肾脏疾病的人,多食用咸味食物,如大豆,猪肉,栗子,藿菜等。
有肺病的人,宜吃辛味的黄黍,鸡肉,桃,葱类。
酸味入肝,有肝病的人,多食性味酸的小豆,狗肉,李子,韭菜等。
五味禁忌
心脏不好的忌食咸味,脾病的人少吃酸味,有肺病的人忌吃苦味食物,肾脏不好的忌吃甘味食物。
欢迎关注:“活着每天都要努力”。
每天学习进步,常有感悟,与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