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之前不论是讲道理、还是以父母的身份威逼利诱都不能达到的效果,现在却突然间解决了呢?
是我们担心的多余?还是日常教育存在着问题?
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中,虽然占据的时间段不长,却是最关键的,而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
家有二宝,教育与吵闹怎会少
在没有二宝之前,女儿就是家里的焦点,虽然从来都不会娇惯孩子,却也独享百般宠爱。
女儿四岁的时候,二宝来到我们家。在二宝出生之前,我和爱人就说过不能偏爱,尽量把爱等分,不能因为有了二宝而让大女儿感到冷落和委屈。
二宝两岁以前,除了在吃喝拉撒上对二宝侧重关照之外,我和妻子会给女儿更多的陪伴。尽量不让女儿感到,二宝的出生会分享父母的关爱。
为了让两个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我和妻子也是费尽心思。买玩具和衣服的时候,不但要尽量做到公平,我们还会让女儿先挑选,然后再给二宝挑选。经常也会给她讲,他们两个是除了父母之外最亲近的人。
原以为前期功课做足了,两个孩子就不会发生太多的矛盾。然而,当二宝三岁以后,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日常生活中,两个孩子总会因为一件小事或者一个玩具而发生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摩擦,大女儿有脾气,二宝性格也很倔。两个人总是吵吵闹闹,出手打人也时有发生。
孩子闹矛盾了,一个眼泪汪汪气愤难平,一个淘淘大哭委屈十足。这个时候,我和妻子就是调解员和制裁者。
教育孩子,我们总是先礼后兵。听两个孩子讲原因,分析对错轻重,讲道理不行就批评教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时有发生,就剩最后一招威逼利诱。
原以为我们在两个孩子面前是公平公正的,时间长了就发现不完全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因为两个孩子相差三岁,按照中国人的常理来讲,大的应该让着小的。虽然我和妻子并不主张这样,在两个孩子面前一再强调公平。批评教育不分大小,只分对错。可是难免也会厚此薄彼。
往往受委屈的总是老大。有时候二宝错了,我们批评完二宝之后,总会再对大宝说:你是大姐姐,应该多照顾一下弟弟。
这句话看似无足轻重,其实在孩子的心里就有不同的意义。时间久了,女儿心里对弟弟就会产生讨厌,她会觉得自己因为二宝的原因,而遭受委屈,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孩子改变从这里开始:更换一种沟通方式
当我和爱人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及时纠正。以后尽量不再说因为她是姐姐的原因,一定要多让一下弟弟。我们改成:“你是大姐姐,也是好榜样,更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以后二宝做错事的时候,你要及时地提醒他,更重要的是他很需要你的帮助。”
女儿刚开始并不在意,时间久了,她真的改变了很多。她会帮着我们照看二宝,还会与二宝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要知道之前,她自己心爱的玩具,是从来都不会让二宝碰的。这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前几天,我和妻子上班没在家,母亲到外面取快递,屋里只剩下两个孩子。母亲取快递回来后,有一个重大的发现。二宝正坐在便捷式儿童马桶上便便。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儿童坐便器是女儿从洗手间里拿出来的。
如果是之前,二宝大便的时候,女儿总是一脸嫌弃,更不用说帮弟弟拿便器了。母亲当时就夸赞了她,她开心了一下午。
晚上我和妻子回家了解此事之后,再一次对她进行了双重肯定与表扬。夸赞女儿长大了,知道照顾弟弟了,也会帮大人分担更多的家务了。女儿的笑脸乐开了花。
第二天早上,她帮着二宝从衣柜里找了衣服,更让我惊讶的是,她竟然帮弟弟穿好袜子和鞋子。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一次表扬的机会,及时地对她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扬,并及时地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和母亲。显而易见,这一天早上她得到了每个人的肯定与赞扬,她开心了一整天。
女儿好像突然间长大了:多一些鼓励与肯定的赞扬
陪弟弟看电视不再争夺遥控器、会主动辅导弟弟写作业、玩玩具的时候,也会征求一下弟弟的意见。
之前很多的担心,现在好像都解决了。两个孩子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
为什么之前不论是讲道理、还是以父母的身份威逼利诱都不能达到的效果,现在却突然间解决了呢?
是我们担心的多余?还是日常教育存在着问题?
担心并没有错,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太小看了孩子她本身。
平时看似公正的分析和公平地说教,只是存在于我们的主观情感,却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思想与意见。
父母有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有孩子的行为主见。我们以为的只是我们自以为的,我们总觉得孩子就是需要教育。可是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呢?或许并没有百分百正确的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多观察孩子表现很好的小事,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与肯定的赞扬,让孩子学会自己成长,一定会出乎我们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