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日本夏日祭活动的举办登上了热搜,且热度居高不下。那么日本夏日祭源于何处?中国古代又有什么样的夏日祭祀活动呢?且共诸位,细听分说。
一、“祖会玩”——古人夏日怎么玩?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老祖宗炎炎夏日怎么玩?苏东坡在《夜泛西湖》中给了我们答案。赏荷、泛舟、垂钓、登高赏景等都是古人常见的户外避暑休闲娱乐方式,而水上纳凉,也是我国古代南方常见的纳凉方式。水上泛舟,就少不得赏荷一番。以是,大暑赏荷渐渐成为了古人最喜欢的度过三伏天的惬意方式。
其实,大暑赏荷并非由宋而始。传说在唐朝大历年间江南吴郡有位才女晁采,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与丈夫各以莲子互相馈赠。有人问之,此举何由?她引诗以答:“闲说芙蕖初度日,不知降种在何年?”因而,此后每逢这一天,人们便都扶老携幼,到荷塘泛舟赏荷,也有人制作纸灯,点上蜡烛,任之逐水漂流,以表祝愿;巧手之人制作荷花香囊佩戴在身上;也有人将藕芽、荷叶、莲子入羹,制作出绿荷包饭等美味,慢慢也衍生出了品尝莲馔的习俗。此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便被称为“观莲节”,又称“观荷节”,喜乘此日乐游。
到了明代,大暑赏荷之风更盛,苏州人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作为荷花的生日,更将荷花作为六月的花神,把六月雅称为“荷月”。事实上,农历六月时,荷花的确最为茂盛。“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便是最直观的写照。而六月中,又属二十四日这一天赏荷盛景最为壮观。清代苏州文士顾禄撰写的《清嘉录》中记载:“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可见古人泛舟赏荷的雅致。
二、宜有盛典——溯洄祖源,夏日祭祀:
中国古代夏日不乏与祭祀相关的节日。譬如起源于宋代的农历六月初六的“天贶节”。因宋真宗赵恒信奉道教,一心想要修道成仙,于是在某年六月初六,公开宣布自己得到了上天庇佑,被赐天书一部,并于泰山顶建筑天贶殿一座。此后,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便成为了“天贶节”。
于帝王而言,得上天庇佑,又是得赐天书,“天贶节”无疑是被赋予了神化意味的。而泰山顶自古便有“封禅”的礼仪,宋真宗选取建造“天贶殿”的地点,也颇与祭祀活动相关。至于民间,在“天贶节”这一天,常有晒衣晒书的习俗。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后,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都在六月初六这一天翻检曝晒。因而,农历六月初六在民间也被称为“翻经节”。
明代《帝京景物略》中对六月初六也有记载:“六月六日,晒銮驾,民间亦晒其衣物,老儒破书,贫女敞缊,反覆勤日光,晡乃收。”民间更有“六月六,日头红,晒了衣物不生虫”、“人晒衣裳龙晒袍,打湿龙衣干死谷”等俗语,也是六月六习俗的延伸。
农历七月十五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东汉后受到道教的影响,便有了“中元节”之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因而在民间,中元节也俗称“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
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等三节,合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宜祭祖的四大节日。
《道藏》有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虽然中元节是地官诞辰,是阴曹地府全部鬼魂被赦免放出之日,但在这一天,人们更多的并不是恐惧,而是感恩。毕竟,纵然是恶鬼,在这一天,也是要回家的。在古人的意识中,并不绝对地忌讳鬼神,某种意义上来说,鬼魂是人生命终结后,另一种方式的延续。因而,在中元节这一天,古人往往以忠孝的传统美德而起虔诚敬畏之心。
虽为祭祀节日之一,但中元节的形式并不严肃刻板。在中元节这一天,古人常有放河灯的习俗,而河灯又称荷花灯。这项古老的习俗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起先只是僧人在放生池里放河灯,后来流传到民间。古人以放河灯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同时也将霉运托至河灯上,使之顺水而逝。除此之外,中元节还有吃鸭子的习俗。传说逝者魂灵想要归家需要经过奈何桥,无船难渡,于是生人为先人送鸭子,载他们济渡。而在今天的闽南地区,中元节除了祭祖之外,尚有“抢孤”等特色习俗。
三、谈谈“夏日祭”,风俗何源?
近来,日本夏日祭在中国城市举办的话题引发热议,从网上扒出的各地活动举办日期来看,其背后似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我们需要提高警惕。但我们也要知道,中国的夏日祭祀活动历史更加悠久。若追根溯源,本就是由中国传统的“夏日祭祀”风俗流传到日本后,与当地风俗结合,才形成了当今日本的“夏日祭”。
《周易》记载:“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在周朝时,在冬至和夏至之时,一切活动都是被禁止的。《尚书》中也有记载:“地祇,大地之神,以其阴,故五月一阴生之日,当阴气升而祭之”。《周礼》中有:“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之说。时至后世,《史记·封禅书》中也有了诸如“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的夏日祭祀相关记载。而在中国古代,夏至祭神会被神明赐予好运,可以消除疫病和饥荒,保佑众生,年年丰足。这段青史,源远流长。
不仅夏日祭,在中国古代,独属夏日的祭祀活动还有很多,比如五月初五端阳日,六月六天贶节晒经文,中元节盂兰盆会迎归魂等。
值得一谈的是,在循着传统之路追根溯源之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将中国古代夏日祭祀当作一种迷信活动。夏日祭祀,不仅是中国古代季节变换之时人们顺应时令、祛病除害的生活方式,更寄托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夏日祭祀,既凝聚了祖先们的生活智慧,也向后人展现着古人生活的希冀与雅调。在回望历史之时,我们也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以客观的视角,正确认识外国文化与我国文化的源流问题;以主观的态度,感受泱泱大国文化与民族传统,胸怀深深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