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热效应是什么概念?
指“食物从摄入到消化吸收带来的 “额外” 能量消耗效应。
我们从摄入(咀嚼)到消化,到最终吸收食物的营养素,都是身体的代谢工作,工作就会消耗热量。(ps:肠道也是有肌肉组织的哟)
俗话说:“不吃饱,怎么减”。人家说的也是有点点科学依据的。
就像达闻西发明的那个太阳能手电筒,只要有另一个手电筒照它,它就会亮。是不是很厉害?
凌凌漆问:“要是没有另外一个手电筒呢?”
答:“绝对不亮。”
同理,要是身体没有能量,便无法消化吃进去的食物。
不同类型食物热效应
1. 碳水化合物类(如:米饭、面条、水果)食物,消耗基本能量的5~10%。也就是吃一个100kcal热量的馒头,约消耗7.5kcal;
2. 脂肪类(如:橄榄油、猪油、坚果、油籽)食物,消耗基本能量的0~5%。也就是吃100kcal热量的脂肪,约消耗2.5kcal热量;
3. 蛋白质类(如:牛肉、鸡蛋、牛奶)食物,消耗基本能量的20~30%(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吃100kcal的蛋白类食物,约消耗25kcal热量。也就是说,100kcal热量的食物,最终被吸收的热量是75kcal左右。
而像牛奶这样的食物,同时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类营养物质,其热效应计算方法按对应比例换算即可。当然日常生活中大可不必做复杂的算术题。
那这个概念对健身塑形有没有意义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蛋白类食物某种意义上更有利于控制体重
蛋白质类营养物质在体内相比碳水化合物,有更长的消化代谢时间,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像肉、蛋、奶类的食物,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最终吸收的都会比摄入的实际标注的热量要少20~30%的。
这类能量消耗使用的是体内贮存的,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基础代谢率。关于基础代谢,在健身塑形运动上被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健身塑形理论知识。
虽然饮食比例中多摄入蛋白类食物是否有利于控制体脂,营养学专家们还未达成一致。但是超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特别是消化快的碳水类食物。会更快地囤积脂肪已经是共识。
所以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合理增加优质蛋白食物的比重。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对健身塑形是有帮助的。
食物热效应对睡眠和运动的影响
食物热效应这种类型的代谢反应,一般在进食后的2~3小时尤为明显。
所以说,营养学家一般建议我们睡前和运动前2小时不要进食,进食会让身体处于某种意义的运动(活动)状态,不利于入睡。
对于运动而言,在消耗食物时,血液偏集中于肠胃则不利于血液对于肌肉的营养供给,影响运动表现。
敲黑板,本文小结
每天分享靠谱的学习笔记。好好学习,天天运动。
参考文献:.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二版 全二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310.
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也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