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非常特殊,上周已经立秋,昨天已经末伏了,但是现在还有很多地方高温难耐。不过大家也不要忘记,末伏在民间也被称为“秋老虎”,所以夏季的高温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立秋以后,“少吃二瓜,多食三白”,“二瓜”和“三白”究竟指的是哪些食物呢?
“少吃两瓜,多食三白”
01、西瓜
西瓜,是夏季非常好的清热消暑的应季水果,此前我们已经介绍过,夏季吃西瓜好处多多。但是,现在已经入秋了,特别是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转凉,此时就不宜吃西瓜了,如果是炎热地区,过了末伏这10天也建议少食用。
尤其是冰镇西瓜,尽量不要再吃了。因为西瓜性质寒凉,容易伤脾,冰镇西瓜,对脾胃损害更大。
立秋之后,再吃冰镇西瓜,不仅伤脾胃,还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等。
02、丝瓜
老一辈人有“立秋后不能吃丝瓜”的说法。丝瓜,可清热,夏令暑热,吃丝瓜甚好。然而立秋之后的秋丝瓜,不宜多食,其性寒凉,容易损害脾胃健康。
末伏时节,多吃“三白”
01、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立秋过后,吃点莲藕,可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
莲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淤。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效果更佳。
莲藕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安神健脑,延年益寿。
02、雪梨
末伏时节,梨是不错的选择。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可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可以生食、榨汁,也可以炖煮或者熬膏,养阴润肺,是不错的选择。
03、银耳
末伏后,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要注意“防秋燥”。
此时,多吃点银耳,可滋阴作润燥,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此外,银耳和上面的雪梨一起搭配,滋阴润肺,非常适宜末伏食用。
末伏时节,做好这四件事,秋冬少生病
第一件:防秋燥,护好肺
肺主秋季,秋气应肺,金秋养肺最为适宜。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是外邪病毒第一个侵犯之地。肺部,最怕“寒”,在寒气到来时,往往第一个沦陷,因此,立秋好时节要养肺。
对策:多饮茶
入秋后,多饮茶,可滋阴润肺,防秋燥,保护肺部健康。
在这里推荐尾参茶,泡水喝,可滋阴止渴,补气益五脏,滋润肺部,改善干咳少痰。尾参茶尤其适合糖尿病人,食疗并用。
《神农本草经》将其尾参列为上品,用其泡水,可改善咽干舌燥,对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舌燥有效。经常用其泡水,润肺生津,是保护肺部不错的选择。
第二件:防中风,养血管
末伏后,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是各类疾病爆发的阶段。
末伏后,人体毛细血管收缩,大脑负荷加重,会引起血压升高,诱发中风。
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老年人,易在秋季发生中风。
所以,末伏之际,一定要注意防中风,养护好血管健康。
对策:喝好三杯水
主动喝水,有助于改善血液粘稠,预防血栓,降低中风几率。每天,要喝好“三杯水”。
第1杯:睡前喝100ml温水
第2杯:起夜时喝100ml左右温水
第3杯:早上起床刷牙后喝200ml温水
(注意:饮水量每个人不同,根据身体需要来定)
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因为“麻烦”而忽视了这三杯水!
第三件:防暑热,健脾胃
虽然已经末伏,但是高温酷暑依然在,此时,也要注意防暑热,以免中暑。
脾胃是后天之本,没有好的脾胃,再好的养生也会效果较差较慢。
《脾胃论》载:“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这是脾胃病发病的一个规律,自古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
对策:拍打足三里
中医理论上认为,早晨7-9点主胃经,中医把胃经被称为“长寿经”,并途径膝关节。
饭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摩擦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
同时,拍打小腿外侧,足三里穴,5分钟,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延年益寿。
第四件:别盲目“贴秋膘”
立秋后,进补是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现代人,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吃的太多,吃得太好!顿顿大鱼大肉,这不是给身体补充营养,而是在“撑爆”你的身体,大多数营养代谢过剩,盲目“贴秋膘”,导致过度肥胖,然后又继而引发其它疾病。
忌虚实不分: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合作版权图库和灸大夫,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