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是一项强大的社交平台,很多人喜欢在上面分享生活,发表观点,和朋友熟人积极互动聊天,有想法的人还把朋友圈发展成为营销自己、做生意的有效途径。
然而,朋友圈的人情往来和热闹,还是无法掩盖人性的复杂和冷漠。
了解朋友圈越久,越会发现,生活的真相总是浮在繁华的表面之下,残酷的事实经常猝不及防地伤到我们渴望真情的心;
朋友圈里的真假是非,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多少,人际交往的目的和想想法,我们又能把握几分呢?
特蕾莎修女说:
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 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 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 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如果你经常不发朋友圈,就会明白这3个残酷的真相,别不信。
朋友圈里,没有几个在乎你的人
网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表现得很虚伪,不说真话?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因为虚伪可以保护你。
深以为然。
曾经我也是个极度讨厌虚伪的人,天真地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基本和表面上看到的相差不大,但细想就会明白,所谓“虚伪”,其实有另一层含义。
那就是,当你不同意朋友的观点,或是对领导同事有意见,和亲戚同学发生矛盾时,为了维系基本的人情往来,对外做好“印象管理”,一个有情商的成年人,不可能会直接告诉对方,自己很讨厌他,或是通过发脾气耍威风来解决问题。
所以,适当地“虚伪”其实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人际交往的必需。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给人留下一个宽容善良和气的印象,也便于日后与人展开合作,毕竟,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要没有公开地撕破脸皮,大家就可以冰释前嫌,愉快来往。
但这样做的一大弊端是,你永远无法得知,你在他人心中真正的印象,是品德贵重,还是人品堪忧,你的能力,是被人高度认可,还是被人嗤之以鼻。
如果你很久不发朋友圈,也不会有几个人来问候你,甚至有些关心的聊天就是走个形式,根本不走心,所以孤独是一种常态,朋友圈里的情谊不必介怀。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用心维系,就真的没有了
日本作家中村恒子在《人间值得》中写道:
“人与人之间可能因为一些小事而结缘,也会因一些小事而分离。人会快速地向着有利的方向前行,由于时间或距离的原因不能见面,缘分也会不断变浅。”
如今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联系,其实非常薄弱,大家都可以比较自由地流动 ,可能一个朋友上大学时在北方,嫁人后就定居在了南方;
于是距离远了,情谊自然就淡了,能够与我们常常聊天联系的人,要么是在学生时代,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步入社会后能够彼此珍惜,要么就是与我们生活有交集的人;
当朋友圈里的人散落在天涯,与自己的生活圈子没什么共同话题时,人与人就会感情淡漠,想聊天,也不知从何说起了;
甚至你很久不发朋友圈,不与人互动,会发现打开对方的个人主页,只留下一条冰冷的横线,或是你自以为很熟悉的人,结婚生子飞去了其他城市,你也不得而知。
感情就是这回事,当你不能保持比较高的频次,用心去维系人际关系时,它就真的没有了。
朋友圈里的点赞和评论,代表不了什么
人的一大心理,就是渴望自己被关注,被喜欢,被接纳,被看见。
所以,每当自己精心编制了一条朋友圈,发布在网上后,会在意到底有多少人给自己点赞,与自己互动评论,并以此来判断,自己到底人缘好不好。
其实,朋友圈里的点赞和评论,代表不了什么。
当你拥有名望和财富时,人们出于慕强的心理,或者因为有求于你,而纷纷给你点赞,对你大加赞赏;
你是领导,你的下属会为了讨好你而为你点赞,你是凡夫俗子,那注定就要被“无视”。
当别人在你身上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价值时,你就是发再精彩的朋友圈,也没什么人会点赞,因为大家并不关心你的一举一动,也不指望你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可以说是铁打的朋友圈,流水的“朋友”,多数人,只是泛泛之交,没什么可在意的。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的编者荐言中说:
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
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如果和别人没了话,没磕唠,那么孤独就会如影随形;
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会与孤独交朋友,对抗自己人生的无力感和无助感;
一个成熟的人,不会过多纠结朋友圈里的来去和虚假的熟络,而会在意自己能把控的生活,和平凡温暖的日常。因为这些,才是你人生最真实的全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