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是每年的旅游黄金时间,然而近日,数条关于旅游的热搜却让人看了不是滋味。
近日,多名到内蒙古呼伦贝尔旅游的游客,将车停在陈巴尔虎旗公路边的草原上,牧民见状上前劝离,而游客不但不听,还辱骂牧民。昨天,当地公安机关通报,对数名游客进行不同等级处罚。
图片来源:东方IC
而在西藏羊湖,也有这么一群自驾客,公然将三辆越野车直接开进了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湖边浅水中进行摆拍,还放出无人机居高临下进行航拍。这种举动不仅触犯风景名胜管理规定,也是不尊重当地风俗,冒犯、亵渎当地人信仰的大事。无独有偶,上个月,新疆独库公路变“垃圾公路”的相关视频也曾冲上热搜。文明旅游这一话题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眼下正值暑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很多景区都迎来了旅游旺季。旅游业回暖的态势让人欣喜。然而,随之而来的各种旅游乱象也成为其中的不和谐音。
旅游不文明现象为何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习惯性忽视”,没有养成一种文明自觉,致使文明旅游成为“人人眼中有、人人心中无”的软肋。
旅游的本身,性质是“做客”。以己度人,旅游消费者更要做到遵守规范,尊重旅游当地的风俗和习惯,尊重各民族宗教习惯,尊重他人的权利。
文明旅游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而要落实于行动。人在看风景,自己亦是景中画。文明出游是享受美的过程,也是传播美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标志,乃至一个国家整体文明素养水平的体现。
在寻找“诗和远方”的路上,游客应规范自身行为,始终将“文明攻略”收入行囊,为社会发展注入文明力量,让文明旅游的良好风尚与美景融为一体,保护祖国的好山好水。只要我们更多地去探索管理智慧,将人性化考量和刚性约束并举,文明旅行更值得被期许。
厉苒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