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
作者:骆晓戈
酷暑一到,长沙城的人都想到南岳衡山去避暑,衡山离长沙并不远,晴日里,登上祝融峰,眼底那白练般的江便是湘江,据说长沙西郊的岳麓山都因为是南岳之麓而得名的。早两个月,我便在祝融峰上住了10天,因避暑而去,却又因畏寒而归了。这正应了苏东坡诗人那句名言“高处不胜寒”。
祝融峰是南岳的顶峰,海拔1290米,传说舜南巡和禹治水都到过这里, 历代香火不绝,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不论山势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都称得上是高处了。一到夜里,所有的显赫威仪都被风声淹没,西北风倒海翻江一般呼啸,惊恐不安的螳螂紧巴在玻璃窗上,那刀锯一般的前爪锯来锯去地锯着玻璃。也许这只不安的小生灵指望锯穿冰状的玻璃,好爬进屋来——室内那一点橘黄的灯火给了它对温暖的渴望。平日,我顶讨厌螳螂举刀挥戟那一副张牙舞爪的嘴脸, 这会儿反而同情它,我定坐在窗边看螳螂,看它一次一次跌落,跌落了爬起来再锯,我对那一只螳螂肃然起敬了。
窗外只有黑蘑菇一般的小松林, 风叫得凄厉,月亮也鬼似地飞快地移步,一切就像是滑到了世界的边沿,某一个难以救药的地步,即将坠入一个无底的深渊,连同日月星辰。
我住在离上封寺不远的平房里,算来也是大庙的住宿处吧。门窗都粗糙,也就给风留下一条一条窄窄的通道睡到半夜,常常被呼呼响声惊醒,好像有许多人许多双手在擂门敲窗似的,一拉亮灯,又什么都不见了,连响声都在亮灯的刹那间消失。这时的寂静愈发叫人惶恐,像是入了什么魔境。再躺下熄了灯去细细辩听,又是凄厉呼叫一缕缕渗入松林, 潜入窗前一人多高的野蒿丛,如同寡妇夜哭声。
黄昏斜阳里倒是有些温馨的——窗下有三两只小牛犊,脖子上挂着小竹筒,两只毛茸茸的耳朵,甩来甩去的,便摇出一阵一阵反刍青草的响声。大母牛就在附近守候,时不时“哞哞”地叫唤,牛的眼神常常是悲哀的,尤其是母牛,尤其是小牛应着她的呼唤也哞哞叫唤时,小牛那么小,跟一只大黄狗差不多,我轻轻地拍它的背,它索地打了一个好长的寒颤。那颤动,电流一般导遍我的周身。
除了看扛大锯的螳螂,三两只挂竹筒的小牛犊和它们的母亲外,山顶还有大庙和观日台可以去走一走的。
凌晨四点,上祝融峰圣帝庙以及上观日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沿这盘山公路来了,也有攀石壁栈道而来的。我在南岳祝融峰住的时候,正是南岳朝圣的日子。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到八月十五为南朝圣日,据说这习俗已沿袭了好几千年。香客远道而来。有的胸前系个红兜,有的衣袖上别一块红布,有的在头上缠一道红布带。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远古宰杀牲口,以鲜血祭祀的巫文化遗风?
总之,让人一看就感觉到南岳朝圣很有些历史了。
圣者,即祝融。即传说中的炎帝,也指火神。这回我亲眼见到这种民间盛大的祭祀活动。圣帝庙不像佛经专那些流光溢彩,圣帝像也不高,不像佛像那么神秘,这里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很有一种即世间超世间的氛围,香客们将供果,米粑杷、水果一类供奉在炎帝牌位前,供桌摆满了,供果便摆在地上,密密麻麻满地皆是。进香者摆好供果便跪下了,将贴身的一包一包黄纸打开,有些人家还带着吃奶的婴儿上山来了。做父母的教那还不会走路的小孩子也倒地跪下。“哇”地一声,奶水全呕了出来。这么小的孩子也随父母沐风栉雨野餐路宿千里迢迢来进香么?我的心顿时沉重得如同这一群成大山两条腿如同两根石柱一般拔不动了。我听不的四周呢呢喃喃一片还愿祈祷声, 只觉得祝融峰上刚刚开的雾又渐渐聚拢、 愈来愈沉重:成了一块呢呢喃喃的巨大铅团。我只觉得沉闷,只觉得寒冷,看看身边旅游的红男绿女,比平日收敛了许多。
其实在祝融峰上是一种享受。一个人悠闲地择一块草坪躺下,观云海奇观。那云的阵列,忽而如云霞蒸蔚,忽而千里江山如画来眼底,忽而白茫茫一片,草坪如兀鹰凌空,偶尔一架飞机触翼而过,云海又翻覆为层层棉花梯田。画界老前辈潘天寿先生谈画艺时曾有一段妙语:“不观黄岳,雁山之奇变。不足勾引画家心灵之奇。”勾引,整个心灵因山水云海勾引而奇变,这受勾引的过程当然是莫大的享受了。
临到要下山的那个早晨,我终于也到观日台看日出——每天凌晨三四点钟,我都被纷至沓来的脚步搅碎了睡眠,以至于我以为倘若不去观日台一趟, 就白上这祝融峰了。
观日台是一块极大的突兀的岩石,朝茫茫云海突过去,像一张很丑的河马大嘴巴。坐在那里,有人将睡意与棉被一块抱来裹作一团的,有人穿棉大衣,有男人披女人羊毛衫的,有披棉毯的,好在大家朝圣之心虔诚,服饰也不甚讲究了。
我突然认为这个观日台在很多很多年以前一定是张很美丽的小嘴,微微地噘起——和太阳神耍了一点娇气以后,她便永远地被云海阻隔。她伫立在这里年复一年,多少悄悄话涌到嘴边遇冷凝固堆砌,一句一句变成石头,一句一句地垒成石堆,终于成了今日的观日台,成了河马巨嘴一般的笨拙形状。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盼来了太阳神,她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留下一张突兀的大嘴——一块空寂无声的空白。
在南岳山顶,即便是正午,骄阳似火,你站在阳光下,也不会有热的感觉,会有一丝温凉湿润的风凉爽你,爬山爬出一身麻麻汗,风一丝儿一丝儿贴在背脊上,凉爽得叫人意外。上封寺的和尚告诉我,这里到十月间便大雪封山。怪不得八月酷暑里,这里的风和云乃至阳光仍有些许冰冷的。
我突然就想到应该在大雪封山时,徒步爬一次南岳,那时或许连举刀挥舞的螳螂和温柔的挂竹筒的小牛犊都不与我为伍了呢。我突然地思念起人间的万家灯火——,远处,那条比黄狗稍稍大一点点的小黄牛犊分明正朝我柔声地唤着。
高处不胜寒,这高处的寒,大抵是山势、人生境界与世势相通的。
黄昏时分,纷纷地有人下山,我又成了大庙中最闲散最孤独的客人,大有被人间烟火遗弃之势。我顿时为自己大雪封山后来登山的念头吓得恐慌无比,我手中若有一柄长刀,恐怕在那天晚上也会变成一只张牙舞爪的螳螂,我想。那小牛犊分明又朝我柔声地哞了一叫,然后竹筒一晃一晃地下了山。
骆晓戈,原名小鸽,女,1952年9月出生。诗人、学者、作家。湖南工商大学文学院教授、女性研究中心主任。致力女性主义社会关怀与文学创作。已出版诗集:《乡村的风》《鸽子花》《挎空篮子的主妇》《很黑与很白》,散文随笔集有《母亲手记》,学术专著有《性别的追问》《女书与楚地妇女》,长篇小说有《长成一棵树》等。
*本文为原创作品,请勿未经允许转载,侵权必究。文中配图来自网络,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