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也同样是天下大乱的一段时期,中央和边疆的关系出现了大幅度的后退,那段日子里,九世班禅出走内地,不过他非常希望能够重新回到西藏。
14年过去,期望并没有变成现实,九世班禅最终在藏外圆寂。
班禅出走的背后
班禅出走是诸多因素共同导致的,背后的历史脉络,还要从清政府根基动摇开始说起。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走向了没落的不归路,边疆地区就变成了苦难地带,英国和俄国对于西藏的争夺日益加剧,特别是英国,历史上他们曾有两次直接侵入西藏的史实。
与此同时,腐朽的清政府并没有对西藏人民抗英的斗争给予有效支持,反而采取了高压政策,使得西藏地区的权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
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眼里,他自然是希望能够保全西藏的,眼看着清政府自身难保,于是他就去寻求沙俄的帮助。
另一边,英帝国主义希望在西藏获取更大的权益,就加大了对于九世班禅的拉拢力度,也开始在西藏境内不断扶持亲英的势力。
这样一来,情况就非常复杂了:达赖和班禅脑海里的想法都不同了,清朝的驻藏官员和他们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两大“活佛”之间的也同样出现了裂痕。
最起码,在十三世达赖对清政府格外失望的时候,可清政府还是希望不断派出官员来加大对于西藏的控制。
清朝批准驻藏大臣成立了洋务公所,目的也是为了控制部分的西藏官员,将权力尽可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上,可这批驻藏大臣的治理水平实在是比较低下,他们还同样对达赖藐视自己而感到很大的不满,认为“达赖管事揽权,惑于群言,更不听开导。”
不难看出,此时这批驻藏官员的心里还是不重视达赖,将他形容成刚愎自用的人。
时间一长,双方的矛盾就越来越深了。
1904年十三世达赖出走之后,驻藏大臣就将所有的不对全部都推在了达赖喇嘛的身上,还给光绪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告状。
清政府自然是相信自己派出的大臣,便将达赖喇嘛的名号褫革,转过头来就去扶持九世班禅,还夸赞他“悉有条理,镇静不惊”。
朝廷本就昏庸,再加上他们自己还有一大堆事情没有处理完,在解决西藏问题的时候,就显得非常草率了。
这样一来,在西藏达赖及噶厦政府同九世班禅的矛盾就进一步激化起来了,可九世班禅心里还是明白道理的,他谢绝了清政府给予的暂代摄政职务。
达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他这边还是继续在误会着九世班禅,反正已经是伤心透顶,即使后来清政府恢复了达赖的名号,可那些做法其实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达赖的感情,使得他对于清政府已经强烈不满了。
之后的时间里,达赖这一圈和班禅那一圈的关系彻底恶化,通过当年西藏的民间歌谣,也同样能够看出这一现实。
清政府的各种行为,也导致了达赖的心理从“伤心”到“决裂”,十三世达赖在流亡印度的那段时间里,英帝国主义则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拉拢他,不得不说,达赖的选择和清政府腐朽无能有着极大的关系。
1912年,达赖由印度返藏,他就开始了布局一盘大旗。
与此同时,内地也是风云大变,民国初期国内政权也不稳定,更是让达赖找到了从中作梗的机会。
他采用设立机巧等方式开始损害班禅的利益,进犯班禅系统,面对这样的情况,班禅这边的人自然是不愿意接受的。
九世班禅也多次致函申诉,并且要求和达赖在拉萨面谈,达赖根本不管不顾,以“闭关”为由拒绝了班禅的请求。
一直到1923年,双方的矛盾越来越重,这一年年初达赖甚至将班禅前来商谈赋税问题的代表给直接关进了监狱,面对噶厦政府的步步紧逼,九世班禅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扛不住了,便于11月15日秘密离开了寺庙逃亡内地。
得到消息后的噶厦政府就全面接管了寺庙的事务,双方已经彻底丧失了谈判的条件,关系最终破裂。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少了班禅的西藏同样也是不完整的,可班禅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归来。
1924年初,班禅从青海进入到甘肃地区,之后一直在北京、杭州、上海、沈阳等地从事佛教的活动。
要搞清楚一点,他本人是不希望从西藏跑出来的,完全是被达赖给逼出来的,于是他在那一路上,也一直都在积极和达赖以及拉萨当局联系,看看自己还有没有可能重新返回西藏。
不少官员和英印政府的有关人员也都曾充当过“和事佬”,促进班禅和达赖的沟通。
1929年9月,达赖派驻雍和宫的堪布贡觉仲尼等首次代表达赖声明,表示愿意迎接班禅回藏。
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件事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在多方的劝说和历史传统下促成了关系回暖,然而,真实的历史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阻碍班禅回藏的一系列因素
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离开藏地的原因是多重的,他要是回去,可不仅仅只是达赖表面点头那么简单,背后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从蒋介石在南京宣告成立国民政府之后,内地的广大地区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刚刚诞生不久的国民政府对于边疆地区的事务也一度野心勃勃,觉得他们什么都能够处理好。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也决定派出若干名代表赶赴西藏,来宣传中央的政策,阐明藏族同胞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也很大程度上能说明,在国民政府时代,就已经注意到了要去解决好西藏问题。
可那会,班禅还身处内地,考虑到这个要素,国民政府决定让他在南京设立一个办事处。
班禅觉得自己的目标已经初步达成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政治主张,包括了“扶助及领导西藏人民”、“保护和维护西藏宗教”等等。
班禅没得选择,可另一边的达赖就不一样了。
清政府和袁世凯政府曾两次革去了达赖的名号,然后又两次予以恢复,想让达赖再度相信,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达赖这边当年在英国的帮助下,组建起了藏军,若是硬碰硬,显然是有伤和气,都是一个国家的也犯不着。
在达赖愿意迎接班禅回藏的时候,国民政府也顺水推舟,派出代表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和礼物赶赴拉萨,进一步去了解达赖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背后早已复杂了起来,这不是个简简单单的宗教问题,而是在这些年里渐渐演化成了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中间还涉及到和英国的外交关系。
在这中间,自然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产生,蒋介石的亲笔信到来后,达赖只是作了原则性表态,对于国民政府所提出的那些,并没有明确发表意见。
结果,当尼泊尔入侵西藏的事件发生后,达赖就很快给蒋介石打了电话,希望让蒋介石想想办法帮忙。
班禅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感觉到这就是他返回西藏的大好时机,也将自己的想法向国民政府汇报了。
若是从当时的视角来看,班禅的想法确实没有什么错,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宗教领袖,和尼泊尔之间也曾有过联系,此时回去交涉这些问题,看起来就该是天经地义的,达赖正好也迫切想要处理这些问题,双方有了共同的敌人,那么中央政府也会支持。
国民政府得到消息后,也确实认为班禅已多次表示愿意接受中央对于西藏的领导,回去之后也确实能处理一些问题,因此也有意支持他返回。
到了1930年春天,国民政府就将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就这么慢了一步,尼泊尔和西藏的矛盾又出现了缓解,西藏对中央政府也就没了那么大的需求了,反而内地的中原大战爆发了,政局又是一片混乱,西藏和西康之间的纠纷出现,藏军也趾高气昂攻入了西康境内。
旧事没有解决,新的事情又再度发生,国民政府中央和达赖之间的关系又重新趋于了紧张。
国民政府能想到最好的办法,还是让班禅回去,从而去解决这些事情。
1930年底中原大战终于结束,第二年5月,班禅参加了国民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讲话,6月,国民政府册封了班禅,确定了他的年俸为12万元。
1932年4月,国民政府又宣传班禅为西陲宣化使。
通过这些措施也不难看出,国民政府的各种举措,也都是希望班禅能够早日启动回藏的事情。
可国民政府还是犯了前朝类似的错误,他们册封了班禅,没有册封达赖,西藏民众觉得这是一件不公正的事情,还有当年清朝末年给班禅的俸禄才1万两,现在提升到了12万,达赖自然是不服气。
班禅早都被逼到个有家不能回的地步了,他更是不愿意再忍气吞声,让代表列举了达赖的“十大罪状”,对达赖进行了反击,这两大集团又开始了互相敌视,那么班禅回藏的问题又只能往后拖了。
变故,又发生在1933年底,这次是因为十三世达赖圆寂。
国民政府也就决定起利用西藏政局的这一变化,解决班禅回藏的问题,他们又采取了5项措施,其中不少都是对达赖的,比如“追封十三世达赖喇嘛,颁发玉册和玉印”、“在南京为十三世喇嘛举行隆重的追悼会”等等。
看着矛盾似乎又缓和了,国民政府就开始重新考虑班禅回藏的事情。
可西藏噶厦方面的意见却是:班禅由北路回藏,无论取道于何地,都不要带着汉蒙人,枪械越少越好。
国民政府感受到了阻力,他们向西藏当局展开了说服工作,希望让他们消除疑虑,毕竟人员和枪械的问题,是在维持班禅的尊严和确保拉萨安定下的考虑,让他们不要有那么多其他想法。
其实,在十三世达赖圆寂之后,其他问题都好谈,最麻烦的是英国的外交干预。
英国驻华大使对国民政府要带兵回藏的事情表达了异议,让国民政府慎重考虑。
这样一来,原本自己国内的事情就变成了外交问题,国民政府就陷入了两难,他们不想打破原定的和平方针,再加上其他种种事情,他们也并没有直接用兵的打算,可若是听了英国的,不派兵相随,那么国民政府的威信就遭到了严重的挑战。
蒋介石也为难了很久很久,结果全面抗战爆发了。
那会的中国一门心思对付日本鬼子,蒋介石还希望能够在抗日战场上寻求到英国的支持,对西藏问题的处理也更加小心起来,担心这样的矛盾会使得国民政府和英国关系变僵。
在1937年10月,国民政府最终下了决议:抗战期间,班禅应暂缓入藏。
这么一来,班禅到底什么时候能够返回西藏也彻底变得遥遥无期,九世班禅本人是很不甘心的,可他也知道国民政府努力过了,自己更是没有其他好办法,于是就表示服从了中央政府的安排。
不久之后,他就因为肝病恶化,圆寂在青海玉树,此时距离他出藏,已经有14年了。
对于九世班禅来说,他是格外悲惨的,至死都没能够返回,可在这件事当中,西藏当局的上层也看出了国民政府的左右为难,英国人一句话就能让他们考虑很久,本身就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蒋介石就是因为考虑的太多了,才导致班禅圆寂在了别处。
有一位熟悉西藏内部情况的人曾指出:国民政府根本不用害怕英国干涉,这件事本身就是该快刀斩乱麻,才能去迅速解决西藏问题,英国人在那种情况下,早已不敢去出兵援助。
在班禅出走的这十几年时间里,有过很多次能够返回的机会,达赖的态度也并非一直强硬,一次次丢失机会,才导致了这样的最终结果。
国民政府在这件事上如此瞻前顾后,那么想要彻底解决西藏问题,本就是遥遥无期的,他们没有实力、基本战略和决心。
参考
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维护西藏主权的措施 唐景福 中国藏学
传媒视阈中的九世班禅返藏问题论析 刘永文 中国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