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黑洞这种天体,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危险、神秘、恐怖等等,各自的选项一定会有所不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不是爱因斯坦的话,我们人类想要发现黑洞,或许还要再晚上50年左右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黑洞并非“名副其实”。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黑洞的周围其实是红色的,唯有中心呈现黑色。
黑洞模拟生成图
对此,人们不禁提出疑问,什么是黑洞?为什么黑洞是红的?为什么说爱因斯坦又对了?如果答案是黑洞背后的超算,那么超算是什么?接下来不妨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关于黑洞的相关奥秘。
什么是黑洞?
黑洞,最早出现在现代广义相对论中,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存在于宇宙空间内的天体。
爱因斯坦曾提出过黑洞的概念
尽管在那个时候,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科学家们并没有办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的存在,但他们仍然坚定地相信,宇宙中一定会有这个天体,并且拥有超乎想象的引力。
在它的引力作用下,使得整个视界(一个事件刚好能够被观察到的时空界面)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正因如此,黑洞也被称之为是时空曲率大到连光都无法从中逃离的一种天体。
黑洞的时空曲率非常大
那么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现代天文学界的主流认知之中,黑洞就是中心有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以及周围无比空旷的区域组成的一个天区。
在这个天区之中,因为光被吸收,所以任何事物都无法被看见。
黑洞连光都能吸收
而它之所以形成,主要原因就在于某一颗恒星在灭亡之后,其核心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以极快的速度收缩、坍塌,并最终发生强力爆炸。
在这之后,如果天体朝着中子星的方向演变,那么整个天体核心中的所有物质在变为中子星以后就会立即停止,并成为一个密实的天体,隔绝一切空间和时间。
黑洞可以隔绝一切空间和时间
可如果是朝着黑洞的情况发展,那么即便变成了中子状态,中子自身的排斥力也无法阻挡天体收缩。最终,整个恒星转变为一个密度高到难以想象的起点,并产生超强的引力。这样一来,任何靠近这个奇点的物质都会被吸收进去,黑洞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为什么黑洞是红的?
那么黑洞为什么是红色的呢?关于这个问题,还要从我们对于黑洞的认知开始说起。
黑洞的红色并非黑洞本身的颜色
从前文可知,黑洞是大质量恒星在晚期坍缩形成的致密天体,因为没有任何物体包括光子从黑洞之中逃脱出来,所以才被赋予了黑洞这个名称。
就人类以往观测的图像来看,由于黑洞强大的引力,导致一定范围内的光线都无法逃脱,所以我们人类能够观测到的黑洞,其实都仅仅只是黑洞阴影而已。在这个阴影之中,所有光线不能逃脱的临界范围便是黑洞的半径,也就是黑洞的“视界面”。
黑洞可以吞噬很多东西
而在视界面之外的物质,围绕黑洞转圈形成明亮的一部分,其实就可以被理解为光线在被黑洞吸收之前,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证明。因为宇宙之中的光被源源不断的吸收进入黑洞,所以这部分明亮的光线也就会一直源源不断的存在。
也正因如此,从地球上观测黑洞的话,其实就和我们曾经见到过的日全食景象比较类似。
黑洞有点像日全食
在这之后,科学家们通过黑洞对天体的吸收方式研究以后发现,其实整个吸收过程并不是瞬间完成,而是从天体外部开始,一点一点的将天体所有物质全部吸收。
如果吸收的是行星、卫星这类自身不发光的天体,人类根本无法观测到任何迹象。可如果是吸收恒星的话,因为恒星表面的主要成分是氢,并且正在发生核聚变,所以在被吸收的时候就会形成吸积气体流,而这个圆盘景象,也就被称之为吸积盘。
黑洞吸积盘示意图
至此,科学家们给出解释,黑洞之所以会对外表现为红色,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宇宙之中的绝大多数恒星都是红色的火星。而吸积盘又是由恒星的一部分组成,所以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也会随着恒星一样,对外表现出红色的基本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红色,并非是黑洞本身的颜色,而是吸积盘的颜色。只不过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我们能够对黑洞进行的最大程度观测,也仅仅只是最外围的吸积盘颜色,所以才会有黑洞呈现红色的说法。而当我们发现吸积盘呈现红色的时候,也大概率说明黑洞正在吸收某一个恒星。
红色是黑洞吸积盘的颜色
爱因斯坦为什么又对了?
既然如此,这和爱因斯坦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爱因斯坦又对了?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人类还没有发现并确定黑洞存在的时候,爱因斯坦就已经提出了这种天体的存在。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是爱因斯坦提出这种天体存在的“猜想”,或许后续的天文学家们也同样不会朝着这方面进行思考。因此,在最终证明出黑洞确实存在,并且还是宇宙之中最神秘的一种天体时,人们不禁感慨,爱因斯坦又对了。
爱因斯坦提出了很多超前的设想
事实上,早在1915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就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了黑洞的猜想。尽管普通人难以理解它的理论依据究竟是什么,但这个猜想依然就这样“毫不讲理”地出现在了人类世界。
更重要的是,虽然1916年时,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就利用方程求得了一个解,证明了在半径小于一个定值以后,天体周围就会存在视界的理论,但后续的科学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依旧没能找到实物能够与之配对。
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正在计算公式
而即便在1970年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了黑洞的踪迹,可科学家们依旧不敢确定,这个天体究竟是否存在。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天文学发展越发完善以后,黑洞这一天体概念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而等到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之后,全世界的天文爱好者更是为之震惊。谁也无法想象,一百多年前的爱因斯坦,竟然能够计算出黑洞的存在,并且成功证明即使在极端条件下,广义相对论依旧成立。
人类拍摄到的黑洞照片
黑洞背后的超算是什么?
了解上述几方面的问题以后,我们不妨思考,黑洞背后的超算,究竟是什么?又为什么说它是关于黑洞的答案?事实上,超算其实就是在观测黑洞的道路上,最精确的末期合成计算机模型。
而想要建立这样的一个模型,哪怕只是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面,也需要超级计算机花费将近20000个小时的计算时间。在这之中,哪怕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误差,也很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也正因如此,科学家们才会回答,在观测黑洞的道路上,正是由超算给出的答案。
黑洞的观测与其背后的超算有莫大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就人类超级计算机的发展来看,现如今超级计算机已经不仅仅只是模拟计算与黑洞相关的信息,即便是更加复杂的天体系统或者恒星系统,超算同样可以给出相应的答案。而有了超算的帮助以后,人类未来观测宇宙也会变得更加方便高效。
自从伽利略于1609年第一次发明出天文望远镜以后,人类便从对宇宙的想象开始转变为对宇宙的观测。
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而到了现在,当超算出现以后,我们再次从观测转变为“想象”。只不过这一次的想象,人类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