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当宇宙中巨大的星云坍缩,形成一个密集的旋涡时,恒星就诞生了。一团星云可能会产生几十颗恒星。
恒星、尘埃和气体云
遥远的星系中的恒星、尘埃和气体云
恒星、尘埃、气体云
恒星内部温度高达千百万摄氏度,里面进行着剧烈的核聚变,产生巨大的能量,使恒星放射出光芒。这种状态大概可以持续100亿年。恒星离地球的距离,如果用千米来表示,数字实在太大,为使用方便,通常采用光年作为单位。1光年就是光在1年中通过的距离。具体来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乘以1光年的总秒数,得到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千米。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它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1.5亿千米。
恒星的生命周期
恒星并非不动,只是因为离我们实在太远。不借助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古人由于条件简陋无法观察到它们的移动,才把它们叫做恒星。
恒星具有多种颜色,这是由恒星的质量、燃烧的温度和构成元素的不同造成的。恒星的大小也不同,小型恒星约是太阳的十分之一,大型恒星约是太阳的100倍。
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当恒星的能量燃烧完毕,它会急剧膨胀成一巨星,然后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最后进行的是超新星爆炸,之后便成为一个黑洞或一颗中子星了。在这一过程中,很多重要元素弥散在宇宙空间中,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