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几年前,投资房产或是把钱存银行都有满意的回报,因为赚钱太容易了,没人关注资产配置。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控,低利率时代的来临,再加上近几年的疫情管控,赚钱越来越难了,资产配置又重新变成了热门话题。
资产配置是根据投资需求将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金在相关性较低的几类资产上进行配置,在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投资回报。本文就来谈谈对资产配置的6个正确认知。
认知1,不同种类的资产,风险和收益的特征不同
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投资风险大的资产类别,可能获得较高收益,也可能造成严重的投资亏损。比如炒股票加杠杆,在上涨时会赚得盆满钵满,遇到下跌时就会造成巨额亏损。
认知2,各类资产过去的表现均是起起落落,没有一类资产能够持续强势表现。
以中国股市沪深300为例,从2008年到2022年5月过往13年的涨跌幅来看,7年正收益,7年亏损,最大回撤是-66%,14年通算的平均收益为7.2%。
认知3,不同资产轮流领先,为资产配置提供了空间
在2000年投资房地产,2015年左右卖出;2005年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入市,在2007年涨到5000点以上时卖出;比特币在5000元时买入,在40万元时卖出。如果你的资产配置踏中了所有投资波峰,就是真正的王者了。
认知4,资产配置的难点是把握未来走势较好的资产
这里要强调的重点是动态配置!即根据资本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对资产配置状态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增加投资组合价值的积极战略。比如国家倡导的新技术,新能源与碳中和,长寿时代的养老市场等都可能是下一个风口和优质资产。把握“未来”走势较好的资产,不是“过去”走势较好的资产。
认知5,对于每个资产类别特征,历史表现的了解,以及对未来长期表现的展望,会影响不同的配置比例以及个人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现在中国个人家庭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高达69.3%,保险资产占比仅有5%,对比发达国家家庭房产占比35%,保险资产占比20%以上而言,随着时间推移都会出现动态调整并趋于合理化。
认知6,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主要资产价格波动,是命运跌宕起伏的主要原因。高净值人群不一定是高现金流人群
比如马云,马斯克等世界级富翁90%以上的财富都是以持有公司股票的市值形式存在。当急需大额现金支出时,都要通过减持公司股票的方式来套现。他们在股价高位时,大额减持公司股票用于实现品质生活,养老规划,财富传承等与企业风险隔离的规划安排,都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套现的话,后果就会很严重。
参考全球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个人家庭资产配置的平均数据,他们的资产配置比例大概为:房产类固定资产35%,股票基金债券30%,保险资产20%,银行存款10%,其它5%等。
在对资产配置有了正确认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资产要进行动态配置。看看你的家庭资产是如何配置的呢?希望本文和以上数据或许会对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