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星球依偎在最后的边界。
它们散落在无数的星系当中,质疑着人类在宇宙中无依无靠这一观念。
它们通常围绕自己的恒星运行,甚至是整个行星系统的一部分。
系外行星与太阳系由相同的元素构成,根据组成和结构,它们也同样具有多样性。
一些被称为巨行星或类似海王星的行星是巨大的气体星球。
其它气态巨行星被称为热木星,它们紧贴恒星运行,导致其表面温度很高。
另一类系外行星由超级地球组成,比气态巨行星小,但比地球大。
超级地球是类地行星,主要由岩石或冰物质构成。
最后一类包括类地球行星,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样,类似地球的星球在各种方面与地球相似,包括大小、组成和与母星的距离。
系外行星很难被直接探测到,主要是因为它们会被围绕运行的恒星所掩盖。
为了规避这个问题,人类已经开发了五种主要方法来寻找这些行星体,包括:
一:行星引起恒星摆动的径向速度法;
二·、直接成像法,阻挡恒星的强光,以便看到附近的物体;
三、天体测量法,观察恒星与附近恒星的运动关系;
四、引力透镜法,观察恒星的光线被行星的引力所弯曲;
五、还有发现系外行星最常用的方式–凌日法,即行星从其恒星和地球之间穿过从而使恒星的光线变暗的方法。
几千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猜想太阳系以外的世界的存在。
但是,直到1995年才第一次证实了围绕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的存在。
自那以后,大约有4000颗系外行星被多种发现方法证实,还有大约3000颗有待验证。
有种理论说道,银河系中每颗恒星都有至少一颗系外行星围绕运行。
这预示着银河系中系外行星的数量达到大约1万亿颗。
对系外行星的探索仍在继续,这不仅是为了建立一个已知星球的目录,也是为了看看宇宙中其他地方是否可能存在生命。
天体生物学家仔细研究系外行星的大小、组成和相对于其恒星的位置,以观察在地球以外的环境中生物繁荣的可能性
谁知道这些新的星球会带来什么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