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要想知道宇宙的全貌,人类要克服的是一个又一个时空的大关,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再从银河系到星系团,一直到更大的空间,尽管人类文明似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很遗憾,我们目前还停留在第一个大关面前,也就是太阳系当中,当我们站在可观测宇宙的角度来看太阳系的时候会觉得它简直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人类而言,这个距离却难如登天,虽然我们的探测器已经去到了人类迄今为止到达的最远处,但是距离太阳系边缘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太阳系
在我们的想象当中,太阳系应该也没有多大,不就是八大行星排列起来再加上彼此中间那点空间吗?这其实是许多不了解太阳系的人很容易有的错误认知,真实的太阳系其实不只是八大行星而已。
可能你还记得被列为第九大行星最后又被降为矮行星的冥王星,它的位置还在海王星的外围,而在冥王星之外依然不是太阳系的边缘,这里还有柯伊伯带,外围还有大量的星际物质。
目前科学家观测到的最远的存在是一个名叫奥尔特云的星云,它距离地球大概是1光年到1.87光年的样子,这个数字对于我们来说是无法企及的。
说到奥尔特云,还有一个争议经常被拿出来说,那就是为什么非要把太阳系界定在这么远的地方呢?
其实太阳系到底包括哪些内容,也是人为规定的,如果我们就按照太阳圈来定义的话,其实只要超过冥王星就差不多了,但是按照天文学当中对类似星系的界定,只有当我们看到完全不同于该星系环境的宇宙空间时,才算是离开了它所在的范围内。
所以奥特尔云其实就是一个太阳系边缘的最后一道屏障,只有穿过这个星云,才是严格意义上离开了太阳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类也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先后发射了多架探测器,虽然对于实现最终目标没有什么把握,但也算是踏出的第一步了。
旅行者一号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架探测器,名为旅行者一号,这个项目当时还有另外一架旅行者二号,并且是在比较仓促的情况下落地的,原因是科学家推算出了一个绝佳的时间点,到时候太阳系的行星大部分都会处在一条接近直线的线路上,这样一来探测器就能一次性完成对多个天体的考察,不仅可以节省很多成本,而且还能借助行星的引力来助力飞行,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1977年秋天的时候,旅行者一号离开地球飞往了宇宙深处,经过四十多年的旅程之后,它最终到达的位置是距离地球216亿千米的地方,大概就是冥王星附近的位置,但是这里基本上只是太阳圈的边界,距离奥尔特云还很远,你可能会说,只要旅行者一号能够一直飞,就算再飞几百年也不怕,总有一天能够实现目标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它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按照科学家的预测,大概在2025年左右,这架探测器就会彻底和地球失去联系,此时它的动力也差不多耗尽了,而太阳圈以内行星排成一排的情况不会再在之外的空间出现,也就无法利用天体的引力来带动自身的飞行,就算此时给它装上新的甚至更厉害的核电池,也无法支撑它飞行太久。
虽然要依靠探测器飞越太阳系好像很难实现,但是目前来看它也是我们能够达到的最好水平了,所以如果要去到更远的空间,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到一种可以长久支持飞行的动力。
而且不能考虑行星引力帮助这样的特殊情况,毕竟它的出现频率是176年一次,总不能每次飞行都要间隔这么长时间,在开发新的动力来源的时候,飞行器本身肯定要做出调整,如何在动力达到某个水平的时候实现最佳的飞行效果,也是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
旅行者一号的速度目前最快是17千米每秒,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非常可怕的数字了,但是放在太空环境中就只有一个字,慢,按照这个速度,假设旅行者一号动力充足,可以一直保持前进,它要飞越太阳系也是3万年之后的事情了。
这个时间长度对于人类文明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至少在资源的角度上看,要坚持到这个时候是不可能的。
除了解决飞行器的问题之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就是宇宙空间自身的变化,我们知道目前的宇宙仍然还处在膨胀当中,比如科学家原来界定的可观测宇宙中所包含的很多太天体都因此消失在了可观测范围。
也就是说,天体和天体之间的距离正在不断扩大,太阳系的范围当然也会相应扩展,也许当我们的飞行器好不容易达到了目标速度的时候,对于那个时候的太阳系其实已经不够用了。
结语
宇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除了膨胀之外,还有很多并不规律的物质活动,比如一个不注意就横飞过来的陨石,对于飞行器来说这也是潜在的危险,要想顺利到达太阳系之外,可能比唐僧取经要难上百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