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怀疑的发现
1828年,G.V奥桑(G.V.Osann)教授用王水对乌拉尔一些天然铂矿进行处理后得出结论说,其中还有三种未知元素,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判断,这三种元素应属于铂族金属。奥桑教授把它们分别叫做铀(poluranium)、钚(polynomium)和钌(ruthenium)。但瑞典化学家伯齐利厄斯(Berzlius)对此表示异议,于是奥桑决定重做实验,然而新得出的结果却没能证实起初的结论。这位科学家不得不宣告失败。
财政部长的错误
那时,被铂所吸引的不光是科学家,而且还有沙皇的金融家们。1828年,Ye.F.坎克林(Ye.F Kankrin)伯爵命令造币厂开始制造面值分别为3卢布、6 卢布和12 卢布的铂币。
但是,伴之而来的却是一个难题:现有的加热炉都无法达到铂所需要的1769 C。
这个难题由圣彼得堡的一位工程师P·G·索布列夫斯基(P. G.Sobolevsky)解决了。在那个时代来说,这个难题非同小可,因此也必须找到一个非同一般的解决办法。索布列夫斯基把经过化学处理后呈海绵状的铂倒入铸币模子,先加压,然后再加温到1000 C左右。结果与人们所预料的恰恰相反:这种金属“变小”了。海绵状的铂未经熔化就变成了硬币,从外观上看,与铸造好的其他硬币没有区别。这样一来,在世界冶金史上,第一次由一位俄国工程师搞出了到今天还保持着其重要意义的独特方法。迟至三年以后,英国化学家W·H·沃拉斯顿(W·H·Wo1 laston)才又一次发现了类似的被称为粉末冶金的方法。
考虑到索布列夫斯基的伟大贡献,财政部长建议,“在他留任期间”每年增加2500卢布的报酬。这一建议得到了沙皇的批准。
造币厂按索布列夫斯基的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造出了140万个铂币,总共用去约900俄磅(约15吨)的铂。但是这种金属的价格每天都在上涨,俄国政府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铂币的价格也在上涨,它的实际价值远远高出了票面的价格,而且很快就从货币流通中完全消失了。一方面,政府打算把国库中铂的存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另一方面,人们宁愿使用其他货币而把铂币保存在自己手中。这两方面的需要加速了铂币从货币流通中的消失。现在,这些硬币已极为罕见,只有在搜集丰富的古钱收藏家手中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