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的一生,才华横溢的张爱玲,用凉薄清冷的笔反复描摹着,最终画出一幅孙用蕃的继母形象,那是刻薄、阴狠、冷漠、善于搬弄是非的典型后母…
“我父亲要结婚了……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铁栏杆上,我必定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一了百了。”
这是十多岁的张爱玲,听闻父亲再娶时的第一反应。
未涉世事的孩子,心思多是如白纸般纯澈清明;偏偏心思细腻的张爱玲,对这个继母的存在,却始终心存排斥和恶意。
即便与继母孙用蕃未曾谋面,即便她的继母,是民国大总理孙宝琦的女儿,是上海滩家喻户晓的名媛,可那颗敏感苍凉的心,却让年幼的张爱玲,对这段“母女情”充满冰冷的轻蔑。
在这段拧巴的关系中,一个突如其来的巴掌,也让孙用蕃彻底背上了“民国最恶毒后母”的罪名,她一生求和隐忍,却也被人诟病一生。
—— ① ——
一直觉得:孙用蕃的命从来不好!
即便她的家世不俗,父亲孙宝琦是清末山东巡抚,民国时期还做过袁世凯内阁的外交总长和总理。
豪门望族,多是妻妾成群;孙宝琦一生有8子16女,而庶出的孙用蕃排行老七,人称“孙七小姐”。
因为家世显赫,孙家众多女儿被名门望族抢着迎娶,所以孙宝琦的亲家中,有亲王,有大学士,有洋务重臣,还有个嫁给了袁世凯的儿子袁克齐。
偏偏,众多子女中最出名的,却是以续弦身份嫁入张家的七小姐孙用蕃;这份出名并非是她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成为了张爱玲的后母,一场争执中,那个失控的巴掌,从此成为张爱玲笔下的痛。
兜兜转转的一生,才华横溢的张爱玲,用凉薄清冷的笔反复描摹着,最终画出一幅有关孙用蕃的继母形象,那是刻薄、阴狠、冷漠、善于搬弄是非的典型后母。
嫁入张家,成为两个孩子的后母,并非孙用蕃的自愿。
在一场兀地败落的初恋闹剧后,她的人生早已无路可选。
17岁那年,她爱上了英俊的表哥;两人发生关系后,孙用蕃欲与表哥终生厮守,便把恋情告知了家人;不曾想,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
只因为:孙家子女,所嫁所娶非富即贵,而这表哥家境贫寒,绝非良人可托。
情窦初开的年纪,总把逢场作戏错当真情;为了与心上人长相厮守,孙用蕃决定与表哥服毒自尽,以死殉情。
可当她一心赴死时,表哥却后悔了,并偷偷跑到孙府通知了孙用蕃的家人,让他们到旅馆把孙用蕃弄走;闹剧没有多久,曾许诺“非你不娶”的表哥,与其他女子定下婚约。
总理千金为穷小子服毒自尽…这样的新闻很快不胫而走,在那个封建保守的社会上迅速传播开来。
可门庭森严、死水无波的豪门望族,怎能容忍这样的荒唐闹剧;父亲孙宝琦只觉得丢尽了老脸,甚至让孙用蕃去死;等气消下来,孙用蕃才保住了性命,却从此被父亲禁了足,困在这落寞到近乎噬人的深宅大院中。
从此以后,鸦片成了她的救赎;在烟雾缭绕的虚幻中,她藏匿起所有的耻辱与缺憾,也不再指望门当户对的婚姻,以及那近乎诛心的爱情。
是啊,人尽皆知的情史,抽鸦片的巨大消耗…也彻底断绝了孙用蕃的爱情和婚姻。
直到29岁那年,在兄长的牵线搭桥下,心如死灰的孙用蕃,成为张廷重的续弦。
张家亦是大户,张廷重更是李鸿章的外孙;只是动荡乱世、家道败落,那些富贵权势,早已是过往云烟,唯有些祖上遗产,能够维持体面生活。
孙用蕃嫁入张家前,张廷重已与原配黄逸梵离婚,但张爱玲与张子静这对姐弟仍由张廷重照顾,这也决定,孙用蕃进门后,便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对于继母的到来,早熟敏感的张爱玲,却始终怀揣着一种恨意;似乎孙用蕃才是造成生母黄逸梵与父亲离婚的罪魁祸首。
而孙用蕃面临的困难更是不少:
首先:张家住宅与黄逸梵母家相邻,而丈夫张廷重和前大舅子关系甚笃,两人甚至经常相约狎妓抽大烟;
其次:张廷重和黄逸梵虽然离婚,但黄逸梵的影响无处不在;就连家中的陈设布置,都是照着她喜好来;而佣人们更是她使惯了的,俨然也不把新女主人放在眼中。
再次:就是继女张爱玲眼中的敌意,本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可少女眼底的傲气和轻蔑,总让孙用蕃感到有心无力。
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庭地位,孙用蕃张罗着搬家,把家从黄逸梵娘家的弄堂,搬回麦德赫司脱路李鸿章的旧宅;那座民初的老洋房既空且大,幽深不见天日,一家四口住并不合适。但她坚持要搬,还搬得风光气派,不仅昭示李家后代的出身,更彰显新主妇持家有道。
为了方便管理家宅,她遣散家里的老仆人;还不忘把门厅的画作,也换成好友陆小曼的油画瓶花。
刚结婚那会,因为孙用蕃的刻意讨好,继女张爱玲对孙用蕃也开始慢慢试图接受。
孙用蕃给张爱玲梳刘海,张爱玲不反抗;她故意要张爱玲的洋娃娃,张爱玲不犹豫,直接递给了她。
而张子静更是“斜倚在烟铺上,像只小猫一样偎在孙用蕃的身后,脸上有一种心安理得的神气,仿佛自己终于找到了安身立命的角落”。
可继母对家庭地位的种种捍卫,落在年幼的张爱玲心里,却生出了荆棘,刺得心底生疼。
她再次认定了:继母的心机和狠决,彻底抹去了母亲黄逸梵的存在;这份偏见,也伴随了她苍凉的一生。
—— ② ——
张廷重虽出身名门,但家道已显中落;为此,孙用蕃决定亲自打点家中财政。
她想:家中财力虽吃紧,但女儿张爱玲正值朝露年华,少女之心,最喜漂亮衣饰,不能节制她打扮。
看张爱玲与自己身材相仿,孙用蕃便将早年的衣裳装了一整箱,送给了她。
那些衣裳是孙用蕃年轻时购买的,面料上好,却没穿过几次。
可她没有想到:这些衣服,对于一个八岁梳爱司头、十岁穿高跟鞋、高傲又敏感的女孩来说,根本不是礼物,而是侮辱。
彼时的张爱玲,对继母充满浓厚的恨意;那种“昨是今非”的凄凉、后母不如生母的叛逆偏见,让她最终写下了那段著名的怨怼:
“她只能在继母的统治下生活,拣她穿剩的衣服穿,一件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的穿,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
这一段话,几乎成了孙用蕃虐待继女的铁证。
两人的关系彻底恶化,是1937年黄逸梵回国。
得知生母要回来的消息,张爱玲故意欢快道:“爹爹,妈咪回来了,我们一家人又可以团聚了。”
她说着,余光却瞟了旁边的继母孙用蕃,眼神尽是不动声色的挑衅。
出于女性的本能反应,孙用蕃对黄逸梵的暂时回国,充满强烈的抵制;她忍不住嘲讽:
“你母亲离了婚还要干涉你们家的事。既然放不下这里,为什么不回来?可惜迟了一步,回来只好做姨太太!”
这样的嘲讽背后,其实是孙用蕃对情敌黄逸梵的敌视和排挤;可这些话落到了心思敏感的张爱玲心里,便击碎了她那颗骄傲的心。
母亲的回国,让她对继母愈加无法容忍。
因为想念母亲,张爱玲和父亲打了招呼,去黄逸梵处小住几日;再回家时,却遭到继母劈头盖脸的责骂:这些天去哪了,还知道回家吗!
当得知张爱玲去了黄逸梵家,并且是父亲批准的行程时,孙用蕃彻底怒了;像是失去控制般,她一个巴掌甩在了张爱玲脸上,而后骂道:“和父亲说了,你眼里还有我吗?”
张爱玲本能的要还手,却被身边的佣人阻住了。
而得知消息的父亲,则不问青红皂白,跑下来对张爱玲一阵拳打脚踢。
幸亏祖母留下的老佣人何干不顾一切地把他拉开,张爱玲才没有被打死;但从此以后,张爱玲也被冷漠的父亲,关进了阁楼。
这一系列的行为,让张爱玲心中的父亲彻底死亡;那缺失的父爱,也成为她一生追寻的温暖情感,不管是对胡兰成的卑微,还是对赖雅的陪伴,都是她对内心创伤的疗愈。
与父亲决裂后,张爱玲偷偷逃到了母亲身边;可母亲黄逸梵,却也几次三番厌弃着她,身为母亲,她甚至在暴怒中这样说道:我真后悔小心照看你的伤寒病……
父母都在否定她,忽略她,贬低她,冷落她,遗弃她…因为不被看见,也不被爱惜,便也将这世间温情全部当做权衡利弊的心计。
在这场出逃中,张爱玲与继母孙用蕃的关系,也彻底毁掉了。
准确来说,是那场争执下的一个巴掌,彻底毁掉了张爱玲对继母的最后好感。
即便孙用蕃曾竭尽全力希望得到她的接纳,也用尽方式弥补她从四岁便缺失的母爱…
可继母就是继母,哪有什么心甘情愿为自己好…这是张爱玲最固执的认知。
从此这一生,她把所有善意都曲解成恶毒和残忍,在凉薄和尖刻的书写中,消磨着世上最后的温情和仁慈。
—— ③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爱玲从此离开那个古老的宅院,辗转于陌生的美国和香港间。
之后十六年,是数不尽的战乱、饥荒、天灾…继母孙用蕃与张廷重蜗居在十四平方米的小屋,相伴皓首。
而远方的张爱玲,则成为家喻户晓的女作家;凡是有关她的文章,孙用蕃总会买来去读。
这些年她始终默默关注着张爱玲的生活,看她淋漓尽致地控诉那记响亮的耳光和她父亲的毒打软禁,看她轻而易举把自己描述成十恶不赦的继母,看她以凉薄犀利的文字,陈述内心的委屈和拧巴…
张爱玲的走红,也让孙用蕃为世人知晓;与张爱玲风光无限的作家身份不同,曾经的孙七小姐,成为了被人诟病的民国恶毒继母。
那些年,她从来没为自己辩解过什么,只是如年轻时候般,细心照顾着身体不好的张廷重,而后又在张廷重病逝后,为他操办了简单却体面的丧事。
她的朋友、邵洵美的太太盛佩玉,去看过住在十四平方米小屋的她;盛佩玉回来后没有多话,只是说:“她一直照料着张爱玲的父亲,替他送终,这已经足够。”
字里行间,尽是懂得的悲悯。
而张爱玲,似乎拧巴了一生。
幼年沉重的心理创伤,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凶旷的敌对情绪,以及透明强韧的情感隔离。
不管对人对物,她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对于亲弟弟张子静,也是出奇的冷漠。
张子静是张爱玲的胞弟,继母嫁进来时,张子静更年幼些,加上性情和顺,与继母关系比较和谐;但这样的张子静,却让张爱玲生出恨铁不成钢的厌憎来。
可她不知的是:弟弟也需要爱呀,也需要温暖!
黄逸梵离开的时候,张子静还年幼,因为资历平庸,也没有被母亲重视过;后来长大些,他也曾拎着一双破旧的篮球鞋去生母那里居住,却被断然拒绝。
在没有爱的成长环境中,是继母孙用蕃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
父亲的不作为,让张子静一直没有机会成家;仅有的一次结婚机会,女方要一块价值120元的上海手表,张子静拿不出这笔钱,父亲张廷重也嫌贵,合计后,家里便放弃了他的婚姻。
张子静一生穷困潦倒,曾向远在美国的张爱玲求助,可换来的却是拒绝;张爱玲临终前,却将30万美元的遗产和版权,留给了朋友宋淇夫妇。
很多人无法理解,但我想:这是她彻底逃离原生家庭的选择吧!
晚年时期的孙用蕃,也回应过张爱玲给予的“恶毒继母”标签。
她说:“张爱玲成了著名作家,如果是受我的刺激,那倒也不是坏事。恶声骂名冲我而来,我八十多岁的人了,只要我无愧于心,外界的恶名我愿认了,一切都无所谓的。”
她的一生,似乎从那年17岁的不顾一切起,便被困住了。
生于钟鸣鼎盛之家,却成为饱受争议的继母,在对自我地位的捍卫中,始终得不到认可和接纳…这坎坷艰难的命运里,尽是旧式女子的隐痛难言。
漫长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恐惧和遗憾,寻找着生命中的踏实和圆满;别人的评价也好,自己的担当也好,形形色色的人生中,有人被囚困,有人却释然。
解不开的误会,澄不清的委屈,剪不断的牵绊…种种情感汇聚在一起,成为真实的人生。
而真实的人生总是这样:辛酸悲欢、失意怅然…改变不了的,便该学着接纳和释然吧!
————END————
其他推荐——
军阀杨森:90岁娶17岁美妾,临终遭对方讽刺:哪个女人肯自愿嫁你
1954年,沈阳一锅炉工妻子病逝;44年后子女才知:母亲就是小凤仙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