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 km,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高密度,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温度非常高,有4000~7000 ,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 5%,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6. 2%。根据地震波的变化情况,发现地核也有外核、内核之别。内、外核的分界面,大约在5155千米处。因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过外核,所以一般推测外核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液态外核会缓慢流动,故有人推测地球磁场的形成可能与它有关。由于横波在内核存在,所以内核可能是固态的。球的结构同其他类地行星相似,是层状的,而这些层可以通过它们的化学特性和流变学特性确定。地球拥有一个富含硅的地壳,一个非常粘稠的地幔,一个液体的外核和一个固体的内核。这些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物理学证据和一些推断,这些证据包括火山喷出的物质和地震波。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关于内核的物质构成,学术界有不少争议,许多人认为,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但究竟是何物,这一切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证明。此外,内外核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地核的密度很大,即使最坚硬的金刚石,在这里也会被压成黄油那样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
地球内核是一个灼热金属球,两层内核相互作用,产生巨大的磁场!
地核的总质量为1.88e21吨,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整个地球的16.2% 。地核的体积比太阳系中的火星还要大。外地核的温度范围大约从接近地幔外侧的4000 向内增加至接近内核的6100 C,内地核的温度则由交界处的6300 递增至地球中心的7000 。由于地核处于地球的最深部位,受到的压力比地壳和地幔部分要大得多,在地核内部这种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的情况下,我们平常所说的“固态”或“液态”概念,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地核内的物质既具有钢铁那样的“刚性”,又具有像白蜡、沥青那样的“柔性”(可塑性)。这种物质不仅比钢铁还坚硬十几倍,而且还能慢慢变形流动而不会断裂。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内地核科学家认为是固态结构。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内地核深5100km至6371km。此外在内外核之间,还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过渡层”,深度在地下4980 5120公里之间。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立方厘米,物质呈液态。过渡层的厚度只有100多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 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立方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温度与压力
地球的外核是液体的,内核是固体的,怎么探
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 5%,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6. 2%。根据地震波的变化情况,发现地核也有外核、内核之别。内、外核的分界面,大约在5155千米处。因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过外核,所以一般推测外核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液态外核会缓慢流动,故有人推测地球磁场的形成可能与它有关。由于横波在内核存在,所以内核可能是固态的。
为什么地球核心高达6000度,形态却是一个固体的铁球?
地球的地核分为两部分,外核是一层液态的铁水,而内核是和冥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固态铁球。地球这样的构造一直使科学家们困惑,地球内核中心的温度达到了六千多摄氏度,这个温度比太阳的表面温度还要高,为什么外核是液态的,内核却是固态的呢?
铁在一般的温度和大气压下,内部呈现体心立方堆积的结构。但是根据科学家的探测,地核的压力非常高,大约是大气压的350万倍。在这种环境条件下,铁无法以体心立方堆积的结构存在着,它会变成六方密堆积结构。瑞典的研究人员利用大型的超级计算机对测得的地核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核固态的铁心之所以以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形式呈现,与极端的环境条件有关。
在一般的温度条件下,铁的体心立方堆积结构很不稳定,铁原子容易从这个结构中“滑出去”。但是在地核中,极端的环境条件使得铁原子的运动速度极快,但它们之间的距离又非常小,导致了铁原子没有运动空间。它们就像拥挤的公交车里的乘客一样,只能够转换方向而不能够挪动,所以就保持了固态。
参与该项研究的科学家Anatoly Belonoshko对此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内核中的铁原子就像是一副扑克牌,无论怎么洗,它始终都是一副牌。类似地,内部结构是体心立方堆积的铁也保持着立方体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地球内核是固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地震波在地球的两极之间传播会比在赤道上传播要快得多。因为铁原子在立方体中的运动方式就像是给这个立方体添加了道路,这样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优先的方向。
地球是在各种方式下保持着平衡的,可以保持固体状态。
可能是为了更加稳固一点,所以形态是一个铁球。
因为地球外面有地壳的保护,不会受到里面的影响。
因为地球的地核的压力非常高,要保持着立方体的结构。
炽热的地球内核是固态铁球,这是为什么?
据科学家称,核心的压力非常高,大约是大气的350万倍。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铁不能以体心立方结构的形式存在,而是变成六边形的致密结构。瑞典的研究人员使用一台大型超级计算机,分析了来自地心的数据,发现极端的环境条件是造成固体核心以体心立方体形式出现的原因。内部结构是体心立方体,铁桩也保持立方体结构。
这就是地核是固体的原因,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地震波在地球两极之间的传播速度比在赤道上快得多。因为铁原子在立方体中移动的方式就像在立方体中添加道路一样,地震波在传播时有优先方向。地球的核心给科学家带来了一个未解之谜。除了熔融的外核,在地球的熔融铁核中还有一个内核,它比地球表面更热,但不熔化,仍然是一个固体晶体。
地球的内核作为一团纯铁旋转,几乎和月球一样大。核心的压力比表面的压力高350万倍,温度约为6000 (10800 F),温度更高。在这些极端的温度和压力下,分子会移动。这被称为扩散,并导致原子的不稳定,将固体晶体铁转换为液体铁。最新研究解开的谜团是,为什么地震波在两极之间的传播速度比在赤道上的传播速度快,这一特征在技术上称为各向异性,这意味着事物在特定的方向上是有组织的,就像在木纹中。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因为地球内核的压力非常高,需要以极为严密的六边形致密结构出现,这样才可以保证地球的稳定性,保证地球可以承受较大压力,除此之外也应证了为什么地震波在地球两极之间的传播速度更快一些。
一个行星内部通常都有着很大很大的压力,只有固态装的地核才可以承受得住如此巨大的压力。
是因为地球内核中的压力非常大,只有固体的球态才能承担住这么大的压力。
内核为什么是固态的外核是液态的为什么内
首先“地球内核是固态的”只是一个推测,依据是地震波中的“横波在内核存在”,而通常认识中横波不能在气液态中存在。
如果就此认为内核是固态的,并且寻求一个解释的话,那就是因为:
地球内核附近压强太大,以至于原子在热运动过程中被迫整齐排列达到体积最小的状态(也就是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