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盛月色 风光美如画

山水盛月色 风光美如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月亮地村一角。 木垒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②:月亮地村中的“全框架木结构”拔廊房建筑群。 李天仁摄(人民视觉) 图③:村民在晾晒辣椒。 彭国民摄(人民视觉) 图④:月亮地村民宿外景。 木垒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⑤:月亮地村旱田。 李天仁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坐落在东天山北麓山脚,背山临水。据记载,月亮地村始建于清代末年,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月亮地这个美丽的名字源自村落东西两边的河流,河流绕村而过,久而久之,村庄东西两面形成了弯月地形。慢慢地,人们住满了东西两个月亮地,村民们也就将村庄命名为月亮地村。村庄水土丰沃,村民多从事农耕,现在已经成为集传统民居、民俗、手工艺、自然景观文化为一体的传统村落,也是木垒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村落之一。2014年,月亮地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傍晚,月亮地村村道两旁,各色花儿开得正艳,海棠树结着沉甸甸的果子。果树掩映下,一座座青瓦黄墙的拔廊民居炊烟袅袅,飘出阵阵饭香。错落有致的木栅栏院墙内,一畦畦蔬菜长势喜人。几位老人拉着二胡、板胡,幽婉的乐声伴着秦腔和新疆曲子,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听得兴致盎然。

百年古宅历风雨

月亮地村如画的风光中,民居是重要的一部分,村里至今仍保留着百余年前的“全框架木结构”拔廊房建筑群。月亮地村妇女主任刘海红介绍,拔廊房在当地已有100多年历史,“当时迁居到此的人们发现这里雨水多,原来的土房子、土墙容易被雨水冲刷,墙上的木门和窗棂很快就腐朽了。为了保护门窗,一些能工巧匠富有创造性地将房屋廊檐向外延伸一米多,起名叫‘拔廊房’。”

拔廊房,在造型上类似四合院的缩小版,美观实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沿用至今。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一些家庭开始改造、翻建拔廊房,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出现了砍伐古树、破坏历史遗迹等现象,当地传统建筑风貌和自然风貌一度受到威胁。

2019年10月1日起,《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对拔廊房分等级挂牌保护,不得破坏、损毁。“《条例》的施行把我们的传统民居保留了下来,现在有100多座拔廊房经过保护性改造,既不破坏传统元素,又能适应村民的现代生活需求。”刘海红说。

在众多拔廊房中,有一座原是村委会旧房,现在已被改建为农耕博物馆。馆内的图片、文字、实物等全方位展示了近现代以来新疆北疆地区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里面的实物都是村民们用过的,建馆之后,大家一件件找出家里的老物件儿捐赠到这里。”刘海红指着马镫、瓦当、纺车等说,80多件展品不求华丽,但求真实,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反映传统农耕风貌。

传统手艺焕新生

走进村子,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香的酸味儿,这是有名的“曲儿香”手工醋。手工醋传承人王淑琴今年已80多岁了,在手工作坊酿醋近50年。但随着工业规模生产的食醋占领市场,她家祖传的手工醋也一度没了销路。

遍布月亮地村的家庭手工作坊,曾经都面临和手工醋一样的困境。前几年,村里通过集体讨论,决定重拾这些老手艺。

集中财力,首先开发酿醋。改造了简易醋坊,王淑琴讲解工艺流程,村里的几名妇女跟着学习。原材料取自小麦、青稞、高粱、黑豆等,一个月后,经过煮、发酵、浸泡等流程,新鲜美味的手工醋出炉了。随着当地旅游火起来,手工醋作坊也红火起来,纯粮食酿造的醋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见识了“曲儿香”手工醋的品牌效应,村民们纷纷重拾传统手艺。现在,虎头布鞋、刺绣拖鞋、手工挂面等老技艺重新焕发活力,让老手艺人重新有了用武之地,收入也提高了。许有柱家的粉条、胡玉宏家的锅盔……走进月亮地村的街巷,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各家招牌美食,还可以跟乡亲们一起动手制作。水磨磨面粉、蒸馍馍、晒干菜等传统手艺制作逐渐成为当地特色民俗旅游的重要环节。

这里的人们依然遵循着每个节气的文化习俗:冬至,吃大锅饺子,家家户户一起下手工粉条、听大戏;大寒,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结伴踩着雪,拉着爬犁去村里的年货节上赶集……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月亮地村蕴藏着丰富的戏曲文化,秦腔、新疆曲子等广为流传。为了培育乡土艺人队伍,村里组建了5支80余人的民间文艺表演队伍,并邀请县文化馆专家和县曲子剧社传承人对秦腔、新疆曲子、建筑民俗、饮食文化、婚庆文化、民间传统故事等系统挖掘整理。

作为当地乡村文化带头人,牛永福三弦、二胡都会拉,秦腔、新疆曲子样样都会唱,他牵头成立了老年戏曲班,传承发扬秦腔和新疆曲子。假期里游客多,他们几乎每周都有表演。

每逢节日,游客还可以坐上大红喜轿,在舞狮队伍的簇拥下,随着欢快的音乐声,感受一把传统婚礼。“现在‘高头大马、大红喜轿、舞狮队伍’的传统婚礼,敲大鼓、扭秧歌、踩高跷的年俗活动和跳房子、滚铁圈、转风车等传统童趣文化都在这里重现了。”刘海红说。

拔廊深深诉往事

近年来,月亮地村通过对传统民居的修缮,既保护了民居外观旧貌,又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还打造了具有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古朴村庄景区。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月亮地村“见山望水觅乡愁”,给村民们带来致富增收的契机。

自2016年开始,当地投资3000万元,以整村推进形式实施月亮地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每户以奖代补6万元,全部用于民居改造,并完成了古戏台、村史馆、农耕博物馆以及道路、通信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月亮地村有农家乐和民宿30多家,全部实行统一标准规划布置,室内布局整齐、大方、美观,庭院花草繁茂、整洁干净,菜园种有各类有机绿色蔬菜。

沿着青砖石板小路,走进一个长满花草的农家小院,村民胡建刚正忙着招呼吃饭的客人,羊肉焖饼、炒土鸡蛋……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让客人们直竖大拇指。

“几年前,我回家乡开了这家‘蓝月亮’民宿,在这里既可以观赏美景,又可以体验家的感觉,对游客非常有吸引力。”胡建刚说,村中民宿的改建和修缮都保留了原始风貌,屋子里既有整洁的土炕也有床,水冲式厕所、淋浴、标准化厨房等一应俱全。每到节日,村里各家农家乐都住得满满当当。“我们的家就在景区里,每天欣赏着美景,口袋一天比一天鼓!”

拔廊深深,青瓦黄墙,一条青石板路连接起小村的家家户户。古戏台上,丝弦声声,回荡在村子里向人们诉说着小村往事,风起,胡家大院门口的百年老榆树点头应和。而游客也在这里寻到了“乡愁”。“推开老屋那扇门,撞入怀中的是跌跌撞撞的月光;村口笔直的白杨树,叶片间躲闪着调皮的月光;廊檐下的木床上,盖在身上的也是暖进心窝的月光。”一位重回故乡的游子回忆着小时候的月亮地。

游览贴士

到达月亮地村,从村口开始游览。踏着青石板路沿村道参观,在树木的掩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进入开办民宿的人家深入参观拔廊房建筑特色,路上可以顺便参观手工酿醋等手艺和民俗;遇节假日或二十四节气,还能感受传统婚礼、参与当地举办的民俗活动;接着到农耕博物馆,了解农耕文化全景图;最后到古戏台,听一曲秦腔或新疆曲子,待到傍晚,还可以围着篝火起舞。

月亮地村是农耕文化的缩影,游客可住在拔廊房里,体验当地的农家菜,推荐菜品有羊肉焖饼、炒土鸡蛋、大盘鸡等;离开时还可以带走蒸馍馍、晒干菜、粉条、手工蒸馍等特色农产品。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3日 07 版)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8月14日 12:22
下一篇 2022年8月14日 12:2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