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女儿,我想告诉你,无论你换了还是流泪,任何时候你回头,爸爸就在你身后,微笑地看着你,不要害怕失败和跌倒,爸爸会扶你起来。”
18岁的冯思羽坐在大礼堂里,看着台上的父亲作为家长代表致辞说出了这番话。
平时父亲冯小刚总是胸有成竹,任何场合都能轻松掌控局面。
这次为了女儿学校的成人礼,他特地找人写了演讲稿,自己又修改了无数次。他不顾新电影的首映礼,千里迢迢来参加高中活动。
没有记者、没有宣传,面对着礼堂里几百个高中生,冯小刚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面对全国观众都毫无惧色,此刻的冯小刚生怕自己表现得有一点不如意,他不愿意给女儿丢脸。
台下的冯思羽听到父亲的演讲,她听懂了父亲的期待和关心,也听懂了只属于父女俩的沟通密码。
前尘往事涌上心头,18年的人生有一半的时间都用来和父亲较劲,此刻的冯思羽不禁开始后悔。
在成人礼的现场,她终于成长了,像个大人一样在心里跟父亲和解了,跟原生家庭和解了,也跟偏执的自己和解了。
想到原生家庭,冯思羽不禁苦笑,或许这是他们冯家的特色吧……
1958年的春天,冯小刚出生在北京。
妈妈抱着弟弟回家的时候,已经懂事了的姐姐还是很开心的,天真的小女孩以为弟弟的降生,可以改变父母每天争吵的局面。
然而天还没黑呢,熟睡的弟弟就被父母的争吵声吓醒了,哇哇啼哭。小姐姐站在旁边看着粉糯的弟弟束手无策,耳边全是父母破口大骂的声音和易碎品落地的声音。
弟弟一岁多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和妈妈又爆发了“大战”。“战后”爸爸回头看了看一片狼藉的房间,头也不回地走了。
父母离婚后,妈妈一个人带大一双儿女,一边赚钱养家,一边洗衣做饭。
小姐姐年纪不大,却早早地懂事了,帮着妈妈照顾弟弟,也学会了做简单的饭菜和家务。
尽管如此,一人赚钱三个人花,冯小刚姐弟俩的童年是十分寒酸的。冯小刚倒也听话,不淘气。但他属于蔫儿淘的孩子。
冯小刚最喜欢看电影,小的时候他能溜进电影院蹭电影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计划渐渐不管用了。
五分钱一张的电影票在那个年代虽不算奢侈,但对小孩子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块糖一分钱两块,冰棍两分钱一支,汽水一毛五一瓶,五分钱买零食也能买不少了。
更何况冯小刚的妈妈工资也不高,不过偶尔妈妈还是会给他一张电影票让他去开心一下的。那多数都是单位发的票,或是同事买了又没空去的票。
不知道多久才能拿到一张票,冯小刚抓心挠肝。从小他就非常喜欢画画,画得也非常好。
于是冯小刚开始自己DIY电影票:照着正版票画。真别说,虽然前几次画得并不好,可后来真成功了,足以以假乱真。
就这样,冯小刚找到了省钱的方法。当然了,几次之后还是被拆穿了。
后来中学毕业前后,冯小刚开始考虑未来发展。跟着学校分配进厂当工人固然不错,但是微薄的薪水并不足以让母亲轻松下来。
正好他也有个军营梦,于是他打算参军入伍。
他盘算这个出路最合适:本来就一直向往军人身份,去当兵首先能圆了自己的梦,其次吃穿住都由部队提供,几年不用在家吃喝,毕竟他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
而且部队每个月还有津贴,顺利的话就一直在部队,不行的话转业也分配工作。
没多久,冯小刚通过各种考核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军装。
不过别人听说他是去文工团当文艺兵,很多人都笑了。文艺兵在大家心里都是唱歌跳舞演话剧之类的工作,冯小刚的长相的确不被人信服。
不过他被文工团选中也不是靠脸,而是靠才华。在团里,他主要是做美工的工作。设计美化布景、舞台,去外面演出时负责搭建、拆装舞台布景。
虽然都是演出前后的工作,但在演出过程中,冯小刚也不能闲着,他要全程关注整台表演。
不过他可是真正的“上帝视角”。别人都是坐在台下在正面看演出,他则是站在舞台上面俯视看演出,无论多漂亮的演员,在他眼里全都只有个头顶而已。
冯小刚就站在台上面拉吊杆,和几个战友一起负责开合帷幕。属于纯纯的“幕后工作者”。
别的工作做得好,还有个晋升空间。可是帷幕拉得再好,也没有什么前途。
舞台布景的设计也都是有固定安排的,根本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那七八年的时间,冯小刚郁郁不得志,
但他也没闲着,团里能歌善舞的演员比比皆是,很多都是正值妙龄的高颜值女神。冯小刚也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在美女堆儿里怎么能不动心。
但他一直很克制,他知道自己一没长相,二没才华,家里又穷,谁能看得上自己啊。
可是后来他还是被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兵迷住了,也不寻思什么配不配了,非常上头,他直接开始追求人家。
结果对方的老爸是部队里挺大领导,非常不满意冯小刚的行为,多次劝阻无效后。文工团接到了整编的通知,说白了就是要裁员,大家心知肚明不管裁谁,名单里一定会有冯小刚。
就这样,冯小刚的军旅生涯结束了,他被分配到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的工会工作。工资不低,工作清闲,人事简单,离家不远,这简直就是五星级工作。
但冯小刚不甘心像办公室其它人一样,拿着茶缸子看着报纸从报到第一天就等退休。
不过一时半会儿,他还找不到出路,只能默默在心里烦闷。一次机缘巧合,他去医院看病人,偶遇到了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
这个女人眉清目秀,自带一种优雅的气质,站在楼梯口抽烟,更增添一种神秘的味道。
冯小刚又上头了,被勾走了魂儿。他赶紧打听女人来历,打算展开追求。
结果得知人家早就结婚了,冯小刚还算清醒,立马把三魂六魄全叫回来了,不敢再惦记了。但他也好奇,是什么人娶了这么漂亮的媳妇儿。
后来知道,女人的老公叫郑晓龙,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工作。冯小刚突然灵机一动,他开始找机会接近郑晓龙。
这个名字很耳熟吧,没错,这个郑晓龙就是视频网站买了版权就能保全一世荣华的《甄嬛传》的导演。
所以,那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就是《甄嬛传》的编剧,把小说改成剧本的那位。也是她的坚持,才有了华妃娘娘吃酸黄瓜那场经典的戏份。
继续说冯小刚,有幸认识了郑晓龙后,他就出尽百宝鞍前马后地给对方当小弟,时不时显露点才华出来。
郑晓龙明白冯小刚的意图,也挺看好这个小伙子的,有文化、有才华,但又不清高傲慢,会来事有眼力见,于是他也愿意推荐一些人脉。
通过郑晓龙的介绍,冯小刚拿到了《凯旋在子夜》的一个龙套角色,并且还认识了王朔。
1984年,冯小刚以美术助理的身份来到了电影《生死树》的剧组,他的影视生涯全面开启。
也是在那段时间,冯小刚单位的一个同事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热心同事觉得冯小刚人好,年龄和自己老婆的表姐也差不多,非要牵红线。
于是冯小刚认识了小护士张娣,男的才华横溢,女的亭亭玉立,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原本不好推辞的相亲,见了面就成了一见钟情。冯小刚内心是个文艺青年,写情诗,唱情歌,还去女孩楼下有感情朗诵……
现在觉得社恐的行为,当年可是充满了罗曼蒂克的,女生也非常吃这套。
没多久,张娣和冯小刚就爱得难分难舍了。虽然家里反对,但张娣认准了这个人,非他不嫁。
还是1984年,两人喜结连理。婚后冯小刚全力发展事业,张娣也在单位努力上进,小夫妻一起奋斗的日子甜蜜而美好。
冯小刚工作越来越忙,全国各地跟剧组拍摄,张娣一个人做好家里后勤工作。
1990年,张娣即将临盆,冯小刚的姐姐和姐夫全程陪同弟妹待产。
冯小刚踏上火车的时候,张娣已经进产房了;冯小刚在火车上焦灼难耐的时候,女儿已经呱呱坠地了。
当冯小刚扛着行李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时,他兴奋地跑到妻子床前,看到妻子安好,他才放心。正准备看孩子的时候,他才发现大家的神色不对。
妻子躺在床上流泪,冯小刚原以为是因为自己没赶在生产之前回来,妻子委屈了呢。
可他看见姐姐也在抹眼泪,姐夫神色忧伤连连叹气,他才觉得异样。
等他看见襁褓中的女婴,脑子嗡一声,全明白了。女儿先天性腭裂,也就是俗称的“兔唇”。
那种撕心裂肺的心疼,在一瞬间让冯小刚明白了什么叫血肉至亲、什么是父爱。
医生冷静地告诉他们,可以手术治疗,但效果如何是否留疤都是未知数,而且费用高昂。鉴于当时的独生子女政策,如果他俩打算放弃这个孩子,医院可以出具证明,让他们再生一个。
张娣和冯小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无论孩子什么样,都是他们的心肝宝贝。
冯小刚的姐夫和姐姐也非常支持弟弟一家的选择,姐夫给孩子取名冯思语,希望她以后能像别的小孩一样欢声笑语。
女儿满月后,冯小刚背上行囊再次出发,临别前他和张娣深情拥抱,彼此眼神坚毅。
他俩商量好了,张娣照顾女儿,他的姐姐也回来帮忙,冯小刚要去拼搏了,不为了梦想也不为了出名,只为赚钱。
他要赚钱给女儿做手术,尽父亲所有的能力给她最好的生活,无论手术是否成功,未来会怎么样,他和张娣都只要这一个孩子,用生命去爱她。
女儿一岁半的时候,冯小刚带着钱回来了。夫妻俩联系到北京一家医院,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恢复也非常好。
孩子的伤疤愈合很快,医生给出最乐观的预后,小时候可能会有疤,但会越来越淡,长大后应该是看不出来的。
冯小刚和张娣抱头痛哭,那一刻的喜悦,远远超出孩子出生时的喜悦和激动。他们给女儿的名字改为冯思羽,希望她能拥有丰满的羽翼展翅飞翔。
之后的冯小刚继续在事业上拼搏,张娣一边带孩子,一边照顾冯小刚得了癌症的母亲。
好不容易婆婆的病情稳定了,又因为脑梗瘫痪了。冯思羽的童年就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度过。
每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回她,先买菜做饭,用保温饭盒装好后,带着她一起去奶奶家。
妈妈喂奶奶吃饭,冯思羽坐在一边自己吃饭,娘三个边吃边聊,辛苦也快乐。饭后,妈妈打扫卫生,帮奶奶擦身、洗头、换衣服。
奶奶总是流着眼泪说自己是负担,给儿媳妇添麻烦了。妈妈总是笑着安慰奶奶。
这样的画面在冯思羽脑中就是童年的经典镜头。在奶奶家的妈妈总是笑盈盈,回到家的妈妈总是在厨房一个人叹气。
直到9岁那年,冯思羽才知道,爸爸一直在外面忙着拍电影,也爱上了电影中的女主角。
离婚时,冯小刚把房子留给了妻女,也留下了一笔钱,并承诺负担女儿所有的生活费和学费。
但是冯思羽仍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爸爸。每次给钱,冯小刚一定亲自来送,而且专挑学校放假的时候,其实就为了看看女儿。
冯思羽每次都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见都不愿意见。冯小刚只能站在房门外,自说自话地聊几句。
妈妈还是一样,经常去看奶奶,一直到奶奶去世。冯思羽不明白,明明都是一家人,为什么爸爸要离开。
后来每周去被冯小刚接到新家里过周末,冯思羽从来不给徐帆好脸色。不仅对徐帆的饭餐挑三拣四,还板着脸不看她。
徐帆为了讨好冯思羽,公主裙、新书包、玩具、洋娃娃各种招数都想了,可是冯思羽看都不看一眼。
冯小刚只能告诉冯思羽,阿姨和你都是爸爸最爱的人。可冯思羽无法理解,为什么爸爸不爱妈妈。
为了改善和女儿的关系,得到张娣同意后,冯小刚终于可以和女儿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了。
冯思羽渐渐能和爸爸正常交谈,但内心还是无法靠近的。对徐帆,她还是一样天天找茬。
一次冯小刚去外地拍摄,冯思羽在学校上课时玩儿游戏机被老师发现,要求找家长。
冯思羽不敢找张娣,就把徐帆的电话给了老师。徐帆放下手中工作立马来到学校,被老师骂得狗血淋头,却一直笑着点头。
这时冯思羽已经有点心软了,但表面还是很刚。两人回到家后,徐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个事儿不能就这么过去,她苦口婆心地劝冯思羽好好学习,还没收了那台游戏机。
冯思羽急了,和徐帆大吵一架说了很多不好听的话。徐帆一冲动,抬手就要打下来。
可随后,徐帆的手停在半空中,和眼泪一起静静落下来,她只是委屈地说,你要是我亲生的,我非揍你一顿。
虽然冯思羽骂了她,但徐帆还是保守了这个游戏机的秘密很多年,没有告发。冯思羽也因为这一次,对徐帆改观了,不再找茬挑刺了。
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相处的加深,虽然冯思羽依旧认为徐帆破坏了她的家庭,但是她也接受了父亲的这个新家。
后来冯小刚在传出桃色绯闻时,冯思羽更是和徐帆一起陪冯小刚出席活动,力破谣言,为徐帆坐镇。
毕竟冯思羽看到了徐帆当年带给自己母亲多大的伤痛,既然无法改变,而几十年下来徐帆的真心也打动了她,她也不愿意徐帆再陷入那种伤痛之中。
大学冯思羽学的是电影相关专业,毕业后又去了美国深造。回国后,她参与执导过几部电影。
但冯小刚认为女儿还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而不是借着父亲的名气一步登天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还是得翻车。
冯思羽也安心慢慢积累经验,从她擅长的剪辑师做起。冯小刚的获奖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就是冯思羽负责剪辑的。
现在的冯思羽一边快乐工作,一边享受生活的美好。有家底,有学历,她可以安心做个小公主。
至于结婚,她还不考虑。与其说是受原生家庭影响,对婚姻失去信心。不如说是年轻的90后选择了以自己为中心为自己而活的生活方式。
不用为生活烦恼的冯思羽,如果遇到了那个让她心动想要共度一生的人,相信她一定会勇敢行动的。
在天赐良缘来临之前,轻松快乐地工作生活,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啊!
友情提示: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