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将勘探中尼铁路后,尼泊尔表态:不准在尼从事反华活动

中国宣布将勘探中尼铁路后,尼泊尔表态:不准在尼从事反华活动

最近两天,中国东部沿海城市青岛,成为万众瞩目的大国外交践行地。首先是在8月9日,中国外长王毅同来华访问的韩国外长朴振举行会谈。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韩关系有必要遵循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提升至更高的水平。

“萨德”部署问题和维护产业链稳定问题,是中韩外长此次会晤的重中之重。尽管韩国当局政府受到来自国内外各方的压力,但仍坚持妥善关心中方关切,处理两国客观存在的问题,避免令其成为影响中韩关系的绊脚石。

在结束完与韩方代表的会谈后,中尼外长会晤也在美丽的青岛召开。根据外交部官网的消息,在本次会谈中,双方在包括政党交流、“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抗疫卫生合作等多项至关重要的领域达成共识。

考虑到尼方经济发展相对困难的现实因素,中方对来自尼方98%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支持尼方通过扩大对华出口,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造福本国人民。

要说最引起各路媒体关注的,还是王毅外长在会谈中宣布,将在年内派遣专家对尼泊尔当地进行实地勘探,为中尼跨境铁路的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

作为举世闻名的高山国家,尼泊尔的陆路交通极为不发达,全国铁路线长度不超过60公里,并且还互不相连,如此一来严重制约当地的人员与货物流通,更影响尼泊尔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往来。

之所以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中,尼泊尔都未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铁路体系,主要有两大限制性因素。第一,缺乏建设铁路所需的巨大资金投入;第二,位居世界前列的施工难度。

根据公开资料,2019-2020财年,尼泊尔名义GDP为298亿美元,人均GDP仅为1084美元,按照汇率换算可知,其分别位居世界第101位和第159位,属于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个政府预算的四分之一都来自国际援助的国家,建设一条连接中国的铁路线无异于“难于上青天”。

不过从目前来看,资金问题恰恰不是最难的要素。在尼泊尔政府选择加入建设“一带一路”协定后,中方贷款和援助资金足以保障整条铁路线平稳地建设。

在世界最高的高原上建造跨国铁路线,施工难度才是最大的障碍所在。广布的冻土、极端的气候、严重的高原反应,都让看起来简单的建设铁路线,变成世界性难题。不过在2006年,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尼泊尔上下看到中尼跨境铁路成真的希望,并于2016年将此事提上日程。

2019年,中尼双方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启动中尼跨境铁路线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2020年初,该铁路线中国段设计项目正式启动。

不过对于这条造福于中尼两国人民,特别是有助于尼泊尔摆脱贫困的铁路线,美国和印度却一直找寻各种机会进行阻挠。奉行“南亚门罗主义”的印度,将中尼展开的铁路合作,视为中国对尼泊尔的“入侵”,炒作中国将增强对南亚的“控制”。

至于美方,则早在中尼筹划这条铁路线之初,就开始利用舆论大造声势,炒作这条铁路“造价高昂”“技术难度大”,一旦强行建设,将让尼泊尔陷入债务陷阱,成为“中国的债务附庸”。

当然,在抹黑中国的同时,美国针对尼泊尔高层迫切的资金和基础建设需求,也拿出自己的方案,那就是旨在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千年挑战计划”(MCC),企图通过巨额的资金投入,让尼泊尔中断对华合作,转投美国的怀抱。

不过美国的威逼利诱并未在对尼泊尔时生效,美尼签署相关协议的消息一经曝光,立即遭到该国民众的强烈反对,甚至引发国内动乱。最后,在今年6月,尼泊尔方面宣布终止与美国在“国家伙伴关系计划”下的军事合作,顺应国内主流民意,客观上也扫清中尼关系发展的障碍。

在同王毅外长的会晤中,尼泊尔外交部长卡德加表态,尼方坚定支持“一中政策”,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团体或个人在尼泊尔境内从事反华活动,这一承诺是坚定的、绝不动摇的。

识时务者为俊杰,对于尼方外交政策的及时转向,中方给予高度评价,相信在坚守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原则下,中尼关系必将翻开全新的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8月14日 06:11
下一篇 2022年8月14日 06:11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