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山
大家都知道,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绵延一万二千多里。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万里长城早就成为中华民族”放清兵入关的地方,要另外买票才能进去拍照。2019年暑假,我又来到山海关的老龙头,看的象征。山海关的老龙头,是万里长城东部海上的起点。
2017年暑假,我到过山海关城楼,那里挂着“天下第一关”的匾额(据说原匾为萧显所书),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到了万里长城的水上起点。
老龙头景区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临海高地上,自身形成半岛伸入渤海之中。这块高地,依山襟海,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水上长城,构成了老龙头这座名副其实的海陆军事要塞。我登上老龙头,面对波涛汹涌、云水苍茫的大海,饱览这独有的海上长城雄姿,万里长城逶迤西去,跨越崇山峻岭、河川沙漠,直奔大西北。纵目澄海楼,放怀思绪的野马,不禁想起前人的诗句:“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栏更上楼。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老龙头是万里长城中唯一的兼有关、山、海、色等诸多景观的绝佳之处。至于为何称此地为“老龙头”,大概是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走过大漠,跨过群山,从燕山山脉婉蜒而下,直冲入海,其龙头伸于渤海之中掀浪戏水,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而得名吧?这里代表景点有入海石城、海神庙、澄海楼等,还有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塑像。但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
澄海楼高约15米,进深12米,楼分二层,砖木结构,歇山重檐瓦顶。楼上有一块匾额:“雄襟万里”为明代大学士孙承宗所题。另外一块匾额“元气混茫”和一副楹联“日光用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都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亲题。澄海楼两侧的墙壁上还镶着多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几位帝王和众多文人学士登楼时所吟诵的诗词。宁海城内校场、龙武营、将台等军事建筑展示了明代要塞风貌。登上老龙头的澄海楼俯身下望,入海石城吞吐海浪,激起飞涛如雪;极目远眺,海天一色,巨浪奔涌,气吞海岳,使人心襟大开,豪情满怀。更为奇特的是,有时海面上风号雷吼,浊浪排空,岸上风声阵阵,木摇草伏,而登上澄海楼观海的人却静寂不觉,这便是名闻古今的“海亭风静”胜景。
景区导游告诉我们,明万历年间,戚继光在这里修筑了入海石城,高约三丈,有一半位于海平面以下,后来坍塌,现存浸于海水中的花岗岩基石依然可见。1840年以后,英法等列强的军舰多次游弋于此,并于1900年强占山海关,炮轰老龙头、焚毁澄海楼,继而划界盘踞于此,老龙头不幸毁于战火。自1985年开始,山海关区响应邓小平同志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历时八年,终于使老龙头再现昔日的雄姿。
澄海楼前有一块古碑,高3米左右,上面只有四个赫然大字:“天开海岳”,字体浑厚古朴,遒劲苍郁。这四个字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相传这是唐代名将薛仁贵当年东征高丽时所立。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山海关时,澄海楼毁于一炬,仅存“天开海岳碑”,不久,这块石碑又被英国军队挖弹药库时推倒。1927年,张学良将军到老龙头浴场游泳,发现了这块石碑才命人将石碑重新树立起来。
听当地人说,在此夜间登楼还有可能欣赏到“沧海明珠”的奇观。夜深风静之时,澄海楼面对的大海上,会忽然间群星璀璨,光芒四射,犹如出现了一个闪烁的灯市,五彩纷呈,令人陶醉。这是因为老龙头一带海里盛产大蚌,众多大一张嘴时露出腹中的珍珠,就形成了这种不可多见的奇景。
“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老龙头,这座长城建筑的精华,真正的山海锁钥,与不停翻动的大海一起,引领着人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沧桑巨变。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的教训!作为中华儿女,必须世世代代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