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不想封,到现在不能解。暂停下来的上海太过冷清。这次的疫情,暴露的不仅仅是上海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也暴露出上海社会面诸多的问题,应认真吸取教训,学会低头做人,唯有如此,上海才能涅槃重生。
自从3月27日宣布“划江而封”以来,上海的封控管理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天,对上海市民来说,他们现在最关注的问题是,上海何时能够解封?市民生活何时能够完全恢复正常?
上海发布的最新官方消息显示,从4月22日起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至于解封的时间,官方的回应是:
一旦实现社会面清零并不断巩固防控成效,就可以根据“三区”划分相关要求,逐步、分批、有序开放社会面人员流动和生产生活,直至完全恢复常态。
按照最新的回应,具体的解封,得等到社会面清零后。考虑到上海目前的日增感染人数,依然徘徊在1.5万人以上,上海市民想要恢复正常的生活,恐怕要等到五一节假日以后了。
不过,考虑到经济代价和对市民的生活影响,上海早就在为解封做准备了。比如在16日发布了复工复产的指引;而到22日,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实现复工复产。
另外,生活的保障层面,这几天上海市民应该也有感受,刚封控时的那种混乱少了很多,看病没有那么难了,买菜抢菜的也比以往容易了许多。
这些都是好消息,是全面重启在即的信号。
当然,在动态清零策略不变的前提下,上海作为一个常住人口2489.43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超3000万的一线城市,随着“全面重启”开始倒计时,它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关于封控
1、全市性的封控还会持续多久?市民生活何时能够完全恢复正常?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到了社会面清零攻坚的关键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这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标志。一旦实现社会面清零并不断巩固防控成效,就可以根据“三区”划分相关要求,逐步、分批、有序开放社会面人员流动和生产生活,直至完全恢复常态。目前看,上海的疫情防控已经出现积极向好的趋势,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努力,正常的生活就会早日到来。
2、三区划分后,市中心的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究竟采取何种管理措施?有的小区已经超过14天没有“出阳”了,为何仍未调整管控措施?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划分,全市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封控区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考虑到目前上海疫情仍在高位,不同区域之间,特别是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人口密度、集聚性风险也不尽相同。对毗邻地区有较多封控区可能产生集聚性风险的区域,各区可实行提级管理。我们看到有些防范区仍要求“足不出小区”,主要就是考虑防止集聚性风险,提级按“管控区”管理。这样的情况在中心城区较多。这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在封控区的人越来越少,管控手势会相应及时调整。
3、社会面动态清零后,万一疫情再起我们有什么样的手段,能够做到提前拉响警报?
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动态清零是指对于发生的新冠疫情,发现一起、消灭一起,既不让新冠病毒在疫情发生地流行,也防止病毒传播扩散至其他区域。它的精髓是“快速”和“精准”,为的就是尽最大努力用最快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上海是重要的口岸城市,“外防输入”的压力一直很大,我们必须随时做好应对准备。具体来说,各级指挥体系要始终保持高度灵敏、高效运转,各条战线要迅速响应、快速处置,一旦出现情况,第一时间抓好流调溯源、核酸筛查、转运隔离、区域管控、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我们也要全面排查问题、堵塞漏洞,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严格落实防控规范,持续抓好督促检查,持续优化应急预案。聚焦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紧紧抓牢面上防控,重点岗位人群要强化闭环管理,重要场所区域要严防聚集性风险。我们还要加强医疗科研攻关,推动疫苗接种,建立个人防护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