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申遗,北京中轴线老照片集锦

“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申遗,北京中轴线老照片集锦

近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一个活动上致辞时宣布,中国政府决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相比于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北京中轴线”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认识下“北京中轴线”。

蹭奥运会热度的中轴线

离这次官方宣布为中轴线申遗,上次北京中轴线进入人们视线已经是十几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天空中的烟花“大脚印”至今令人印象深刻,而大脚印由南向北走过的地方正好是北京中轴线的南段。

很多人会问,这样一条“街”也可以申遗吗?申遗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其实不然。

北京中轴线不只是一条线,而是一种文化遗产群,更是一套完整的故事体系。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城市建筑群的对称布局的“对称轴”就是这条中轴线。而通过这条中轴线能够了解中国人如何通过规划布局来表达对政治理念、文化象征和生活空间的认识。

北京中轴线14处遗产点

这次北京中轴线依照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为基础,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包含14个遗产点,具体为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这其中很多名字不是只有北京人,其中很多名字全国人民都是耳熟能详,甚至在国际上都是中国的文化标志。

中轴线老照片

今天的中轴线正在翻修,以迎接申遗的“大日子”。今天让我们从一些老照片中也追溯下曾经的中轴线历史风韵。

永定门

永定门又称正阳外门,另有永安门、永昌门等名号,寓意“永远安定”

永定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桥北。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同年十月完工。1957年,永定门城楼、箭楼被相继拆除。2004年,北京市仿照乾隆年间式样,根据民国时期对永定门的测绘资料,重新复建了永定门城楼。

先农坛

1901年,先农坛内坛门。

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建筑群相对应,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至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祭祀先农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天坛

1930年,德国飞行员航拍天坛

天坛在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天坛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正阳门及箭楼

正阳门是北京最大的城门,正阳门箭楼是北京最高大的箭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正阳门箭楼位于前门大街北端,是北京城中轴线天安门南端的重要建筑之一。

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东北三里处营建大都城,城周60里辟11门,丽正门为其南正中之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元大都南城垣向南移建0.8公里,丽正门则迁建到今正阳门的位置,时仍称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年)改名正阳门。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于1977年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

毛主席纪念堂是为纪念开国领袖毛泽东而建造的,位于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坐落在原中华门旧址。1976年11月24日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议,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2021年3月,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人民英雄纪念碑

从前门西站到广场纪念碑工地,起重工人花了三天时间才把石料运到了工地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于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魏长青、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

天安门广场

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明清时期天安门前只是一块封闭的T形宫廷广场,为明清两朝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代表着皇权的威严。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威严、神秘的皇权被消解。正因为朱启钤对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第一次改造,天安门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改建——修建毛泽东纪念堂。

天安门

修缮前的天安门(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天安门,是1969年秘密拆除重建后的)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天安门城楼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社稷坛

1940年的社稷坛

社稷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长安街天安门西侧,面积约360余亩,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社稷坛与太庙相对,分别位于天安门的一左一右,体现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原则。

太庙

太庙是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

太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是皇帝祭祖的地方,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

太庙又称为皇帝的”宗庙”,国家的”大庙”是古代皇帝祭祀远祖、近祖的地方,有时候也是国家面临重大抉择进行祭祀祷告的场所。太庙之内收录着本朝皇帝的神位,从开国之初到现任皇帝的更迭,可以被认作是一个朝代的”记录史册”。随着国家的灭亡,前朝的太庙大多都被焚毁,能够留下来的也寥寥无几,正因如此,其历史价值才尤为珍贵。

故宫

1940年空中俯瞰故宫三大殿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景山

1900年的景山,万岁山在民间又被称为“煤山”。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下诏营建北京城。在营建北京城的过程中,新的宫阙、城池、太庙、社稷坛陆续建成,元代故宫、城墙则被拆除。元故宫废弃的渣土和开挖紫禁城护城河、南海的废土,则被堆砌成了一座土山。这座人工堆砌的山被命名为万岁山,也就是今天的景山。而且,万岁山的中央主峰正好压在元故宫的主要宫殿——延春阁上,大有“压胜前朝”的意味,因此也被称为“镇山”。

万宁桥

万宁桥原为木桥,元代改为石拱桥

万宁桥,又称后门桥、地安桥,是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桥,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北京大大小小的桥梁很多,而始建于元代的万宁桥被称作是“中轴线上第一桥”。北京城流传着“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说法。火烧潭柘寺,指寺内做饭的大锅底铸有“潭柘寺”三字。而水淹北京城,则说万宁桥下有一石柱,竖刻北京二字,当水位涨至“北京”之上,便有可能发生水灾。

鼓楼及钟楼

“暮鼓晨钟”现已成为市民对老北京的记忆

北京鼓楼及钟楼合称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即公元1272年),当时位置处于在大都城(即今北京)的中心,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之后又毁于火。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曾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中轴线不仅是距离的跨度,更展示了我国的历史跨度,既是北京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这条绵延了七百年的中轴线见证了中国都城模式的变化,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轴线申遗,让老北京焕发新生机。沿着这条文化之轴缓步而行,仿佛可以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灵魂线、生命线。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8月13日 15:12
下一篇 2022年8月13日 15:1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