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了7月的货币数据情况。
7月M2货币供应同比12%,前值11.4%。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561亿元人民币,前值51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少增3191亿元。
单从这个数据看,仍然是“宽货币,紧信用”的状态。
信用是指:商业银行放贷给社会的口径。
“宽货币、紧信用”,就是指,央行放水给银行的力度宽松,但银行放贷给社会的力度收紧。
在经济不景气的周期,宽货币、紧信用的组合是常态,因为虽然央行放水给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放贷给社会会显得更加谨慎。
我在6月26日写过一篇文章,认为我们下半年降息放水空间不大,其中一个依据是,当前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其实并不大。
在社会面紧缩的态势下,即使货币供给端加大放水,也只会导致海量的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除了加大金融资产泡沫化的风险之外,对于经济刺激的作用,会有边际效应。
社融就是代表货币的需求端,社融越低,代表社会对货币的实际利用量越低。
虽然我们上半年是有扩大放水力度,但显然在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社会需求端对于信贷的需求仍然在下降。
我们在来纵向对比一下,7月这个社融增量7561亿元人民币是一个什么水平。
考虑到每年不同月份,社融增量会有一些季节性波动。
所以,我们先纵向对比往年7月社融增量数据。
2021年7月,社融增量是1.075万亿元。
2020年7月,社融增量是1.693万亿元。
2019年7月,社融增量是1.287万亿元。
哪怕是去杠杆的2018年,当时7月社融增量也有1.83万亿元。
所以,今年7月这个7561亿元的社融增量确实很低。
主要原因还是房地产市场仍然比较萎靡,虽然有过5月连续调低房贷利率的刺激,但当前市场对房地产的实际需求仍然还是比较低。
这个主要也是大家都变得比较谨慎了。
群众的投资心理往往是,涨时才会更狂热去追涨,而遇到下跌途中,往往就会以观望居多。
而且很多地方喜欢搞“限跌令”。
既然不让跌,那么实际需求肯定上不去。
跟股市的逻辑一样,往往是在大涨或者大跌之后,成交量才会迅速放大。
此外,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再加上疫情因素,大家对于通过信贷来扩张投资,肯定会越发谨慎。
因此,7月社融数据这么低,其实也不意外。
社融这么低,那么也会反过来影响货币端。
实际需求上不去,如果还一味增大货币供给,只会让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并且还可能引发通胀恶化。
我们最新公布的CPI同比增速已经达到2.7%,还是需要注意的。
所以,当前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信心。
昨天刚出来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也提到:
“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这段话又再次强调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
所以,预计9月开始我们M2同比增速应该会开始回落。
指望印钞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是一种“懒惰”思维。
我们下一阶段,重点不在货币供给端,重点是在社融需求端,要想办法激活社会融资需求,恢复市场信心。
信心比黄金贵。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