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20公里处的赣江东岸,逶迤绵延二百余里,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脉,峰回峦复,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引絮含烟,号称“清江碧嶂”。
阁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和中药史文化为一体的名山。东汉建安七年(202),相传道学家葛玄曾在此修真悟道,后云游四海,最终仍回到阁皂山,并在骆驼峰之侧修建卧云庵,筑坛立灶,炼丹八载,终成“九转金丹”。他服丹“飞升”后,被道教尊为“太极仙翁”。葛玄的“仙迹”使得阁皂山成为一名胜,道学家云集于此。北宋杨申《阁皂山景德观记》云:学道之士五百人,为屋一千五百间,可见当时之盛况。葛玄既是灵宝道派的始祖,又是樟树医药业的莫基人,阁皂山也因此成为樟树药帮的“祖山”。传说阁皂山曾经流行过瘟疫,葛玄采药制成丹丸为山民治疗,后来一些跟随葛玄采药的人,便将山里的药材拿到街市上出售,这些临时的药摊,开创了樟树药业活动的先河。葛玄之后,他的弟子继续在阁皂山布道炼丹,种药行医,其中以葛洪贡献最大,在中国的道教史上将两葛并称“葛家道”,阁皂山亦因两葛而成为道徒的“圣地”,阁皂山也亦称葛岭。唐高宗仪凤年间(676 678)赐阁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阁皂山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与金陵(今南京)茅山、广信(今贵溪)龙虎山并称天下三大名山,盛况空前。据史料记载,当时这里曾有宫观殿堂一千五百余间,道士五百余人,良田三千亩,道家称之为“神仙之馆”。清末,阁皂山屡遭危厄,延续一千六百多年的宫观香火趋于衰落。
阁皂山不仅曾以道医著世,而且其山川风光,胜景天成。阁皂山峰峦越百,仙道遗迹比比皆是。骆驼峰为葛玄得道藏丹处,太极峰为玉女理鬓处,西坑挂壁峰为张道陵修炼之地,有张天师坛。剑劈石、双鲤门、风门、一天门、丹井等处,无不俊美奇特,加上那美丽的神话传说,更显得神奇无比。凌云峰峡口的悬崖上,飞跨着一座石拱桥名曰鸣水桥。它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历经了900多年的风雨,桥拱至今完好无损。阁皂山四周由骆驼、太极、玉女、凌云、丁仙诸峰环抱,诸峰高多为海拔500公尺左右,唯凌云峰海拔802.7公尺。登上高峰,极目四望,峰峦叠翠。阁皂山土良水清,林青竹翠,雨水丰沛,气候宜人,有“夏眠需盖被,寒冬鲜有冰”,“著衣台上三冬暖,鸣水亭前六月凉”之说。古往今来,阁皂山以山川之秀、景色之奇、古迹之异、传说之神而吸引了历代仁绅庶子、骚人墨客。如:朱熹、文天祥、解缙、施润章、裴汝钦、黄介民等名家都曾登山览胜,一睹阁皂风光,且大都留有题章。目前阁皂山已开发的景点有:接仙桥、山门、一天门、瀑布泉、鸣水桥、大万寿崇真宫、紫阳书院、石门石、风门、丹井、照门松、引路松等。主要景点的特色如下:
接仙桥 当年,葛玄在阁皂山修炼时,常在桥头迎接来山求医问道、采药炼丹的各路“仙人”,此桥因此命名接仙桥。桥四周峰峦迭翠,茂林修竹,岚霭蒸腾。桥下溪流澄澈,卵石历历可数,山花吐秀,轻风拂来,让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一天门 一天门是进入阁皂山福地的门户,始建于清光绪二年,由八棱柱、横额、雀替、方础组成,呈门字形,全为绿豆石建造,高7.17米,宽4.30米。石坊上部面南横书“一天门”三字,北面按唐高宗御赐封号,镌“三十三福地”五字。穿过石坊,拾级而上,浓荫夹道,仰望上空,但见天留一线,故又有“一线天”之称。
江西道教名山阁皂山接仙桥
江西道教名山阁皂山一天门
江西道教名山阁皂山御道
江西道教名山阁皂山流淌的山溪
江西道教名山阁皂山著名的鸣水桥
江西道教名山阁皂山湖畔草地上盛开着艳丽的格桑花
江西道教名山阁皂山紫阳书院
江西道教名山阁皂山大万寿崇真宫简介
江西道教名山阁皂山大万寿崇真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