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无效社交”,很多网络文章上有一个观点,如果内向不善言辞,觉得社交累,那就不要勉强自己,而应该多花时间提升,变得强大,这样就会有别人找你社交,所以社交是不用学的。
我对这种观点表示能理解,但是不能接受。人是社交性动物,根本无法逃避社交。
01
很多人误解“无效社交”的真正含义,在我看来,“无效社交”是个伪概念,如果你原本就不擅长不热衷社交,偶尔看到某个大 V 说不要“无效社交”,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我成长上,少去浪费时间,然后你不禁认同认为“太对了,我就不擅长社交,就不要委屈自己了!”然后不假思索的相信。
最后当发现自己不得不去社交的时候(没错,我绝对相信你总有不得不去社交的时候,我就是故意强调这一点)你才清楚的发现自己完全处于懵了的状态。
或者换个角度说,确定是否属于“无效社交”,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和朋友吃喝玩乐是“无效社交”吗?不一定,你也需要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你也需要放松,如果你要结交牛人,当你的层级和价值与对方不对等,或者你没法提供对方需要的价值,那你再努力都是无效社交。
我也认同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但是很多人却把“无效社交”当成逃避社交的借口,社交无所谓有效还是无效,社交本身就是一项能力和高效沟通一样,重要是我们作为社会人必备的重要生存手段之一。
所以即使是无效社交的活动,也是一种能让你在将来可以有效社交的提前练习。
02
我经常看到一些人提倡大家不要去做“无效社交”,把精力时间剩下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和技术水平,把自己变厉害,别人自然会主动找你社交,你不用浪费时间去锻炼社交能力,但是这个观点其实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很多人虽然不擅长社交,但内心有社交的欲望,只不过他们缺乏方法和训练而已。
他们并非不想社交,而是发现自己社交时没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精神处于一种迷离状态,同时,伴随一些社交焦虑,或者是某些自卑心理,比如觉得自己太矮,不够漂亮,不会说话,感觉每次社交时状态差等。
总之就是怕出丑,所以干脆把选择躲起来,可是要知道我们根本无法避免所有社交。
03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擅长社交,没必要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平时多独处处理自己的事情就好,但只要你不是选择避世隐居,在这个社会上,你就逃不过社交这件事。
就算你不指望通过陌生人,陌生圈子认识新朋友,那你也逃不过这四个圈子,比如朋友圈,同学圈同事圈亲戚圈总是需要维持这些关系的。
维持关系也是社交。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人的社交根本不是本能,也就是说社交并不是因为热爱社交,而是因为害怕孤独,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
04
不要轻信别人的论断,要问自己的内心到底要什么。
你真的不想结交新的朋友吗?
你真不想认识一些高品质的朋友吗?
你真的不需要认识异性朋友吗?
请问自己的内心100遍!知道自己要什么,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到知道方法,剩下的就是实践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下面四个不同的阶段。
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会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成长期——经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防御期,而不愿意进入解决期,要及时克服自身的拖延症。
英国诗人拜伦曾说过,如果说是社交,教会了我们怎样生活,那么该是孤独,教我们怎样去死了。
如果你愿意孤独的过一辈子,没有人会拦着你。
有时候我们的坏习惯或陈旧的思维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当我们习以为常时,就会陷入一种类似于野生动物被驯养成宠物的怪圈,别人让你做你就做,让你吃你就吃,毫无主见,毫无自主能力,不思考的人生就会危机四伏。
最后别把拒绝“无效社交”当成逃避社交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