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文 / 巴九灵

吴晓波频道是从2018年开始正式做《同读一本书》栏目的。当时想得也挺简单:既然双休日吴老师不更新音频,那就干脆做一档读书音频节目吧,分享一些财经社科类的经典好书和刚上市的新书,让《每天听见吴晓波》的内容更丰富一些。

这其实是个吃力的工作,小巴每周都得忙于选书、撰稿、校稿及制作,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自2020年9月重启,目前《同读》已更新了120期。

在这120期里,我们还策划了“比尔·盖茨书单”“诺贝尔经济学奖书单”“年度书单”等活动。而最近的《吴聊》系列直播活动,更是让大家又认识了施展、何帆等新老师。

恰好,《同读一本书》之前也推荐过几位老师的书籍。今天不妨做个读书盘点,一窥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视野和思想。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吴聊》第一期的嘉宾是施展,他极具逻辑的表达和磁性的声音相信圈了不少粉。

施展的第一本书是《枢纽》,随后是《溢出》。可以说,施展用了历史学这一新的角度来剖析中国的产业经济。

《破茧》是施展的第三本书。为什么取名“破茧”呢?近一年多来有个和“内卷”同样风靡的词,叫“信息茧房”,即算法会不断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推给你,你很难看到不同的观点,长此以往,人们就丧失了与不同观点共处并进行反思的能力。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观点对立会造成的一个后果是,网上出现大量非黑即白的脸谱化分析,特别是针对国内问题和国际政治的话题时,人们会将不同的观点上纲上线为爱国与否的问题,相互攻讦,乃至人身攻击。

这群被“信息茧房”异化的人,现在有个绰号叫“发光二极管”,这不仅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知识分子们的反思和忧虑。

为此,施展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抛出了观念茧房的“问题”,它只是一个诱饵,目的是如何理性地讨论国际秩序问题,即“国际与国内”的现实性,比如中国经济的成长逻辑与机会、中美实力对比等等,而在最后一部分,施展则试图对未来可能的秩序找到突破口。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把《把自己作为方法》选做同读,最初仅仅是被这行字吸引:2020年豆瓣图书Top1。

本书是由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项飚和《单读》主编吴琦完成的谈话录,讨论了全球化、阶层固化、中心与边缘、教育资源壁垒等问题。

书名可能有些噱头——“把……作为方法”是近几年学术圈颇为流行的话语;同时又有些“标题党”,项飚强调的“自己”,其实是“比较有气质的乡绅研究者”。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何谓“乡绅”呢?相较于启蒙型的知识分子,乡绅并不喜欢夸张的论断、隐晦的修辞;他能说清楚自己的小世界,重视实证,而非宏观、抽象的叙事;乡绅强调的是和谐,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来判断是非,而非一个抽象的原则。

所以,“自己”或者“自我”,并不是偏向内在体验和特殊性的现代意义上的“自我”,而是强调和家乡、小地方中有温度的社会关系。

其实这后面牵扯到了一个更大的中国问题,即“中心和边缘化”。人和资源都倾向于从边缘流向中心,而我们普遍认为边缘没有意义,大家拼命往中心里挤,从而造成了这一代人的焦虑……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社会,带着思考去生活,从而寻找到自己的声音?相信这本书会给你小小的解答。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是有限的,我该如何做出取舍”的科学,大到国家战略,小到日常衣食住行。今天的市面上不乏经济学的科普书籍,但有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权威,观点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而国外引入的书则有可能翻译晦涩、味同嚼蜡。

而《我的经济学思维课》的作者是顶尖大学的正牌教授。吴晓波老师曾这样评价张军著书:

知识分子愿意走出生产知识的阁楼,面对大众来普及经济学常识,本身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其次,整书的逻辑框架是按照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典理论,结合日常话题来展开的。

比如用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米勒和弗兰克·莫迪利亚尼的“MM定理”来探讨企业缺钱,应该用贷款或发债的办法来借钱,还是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再比如,用阿克尔洛夫的“逆向选择”理论解释为什么二手车市场注定失败。

总之,《我的经济学思维课》有两个特点:理论足够扎实,内容足够通俗。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罗翔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主攻刑法学。他是B站的流量担当,非常擅于将课堂上枯燥的知识,用年轻人的语言进行解构,让任何人都能走进法律世界。在B站,你可能被他搞笑的普法视频震碎过三观,比如“白嫖不算诈骗罪”“人掉进粪坑,不救算不算犯罪?”等等。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学习刑法学,到底有什么用?首先,让我们学会如何规避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用强大的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假设你买了一台电脑,结果发现配件不合格,你向品牌方提出500万美元的天价赔偿方案,结果品牌方以敲诈勒索为由向警方报案,你因此被拘留了十个月。

你真的应该认栽吗?如果你懂得刑法学,就应该知道,即使是超越法律规定的索赔,也不能以敲诈勒索罪论处。因为索赔是公民的正当权利,甚至漫天要价,都是我的权利。但是,有些司法人员确实法律没学好,误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权利。

法治最底层原理告诉我们,对于公权而言,凡是没有允许的,都是不可为的;对于私权而言,凡是没有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

吴晓波频道作为一家财经自媒体,之所以推荐罗翔的《刑法学讲义》,是因为两者有一个共通点:能够用不同的视角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让我们更容易消减偏见、接受对立观点、避开道德绑架,在混乱的舆论场里清醒地站在正确的一边。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何帆有一个小小目标:从2019年到2049年,每年写一本书,来记录中国未来30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所发生的故事。终于,在2019年,何帆及团队出版了第一本系列丛书——《变量:看见中国社会趋势》。

在这本书,何帆采用了“大树模式”。他认为:当我们试图理解中国未来30年的变化时,实际上是在观察一棵树。这意味着我们既要从高往低处看,也要从低往高处看,即要观察整片树林,也要观察树上的叶子,这是一种多角度的观察。

为此,何帆和团队跨越了不同的圈子,寻找在生活中的那些变量和小趋势。为什么是小趋势值得关注呢?因为社会分工变细了,大趋势无法对社会多角度发展进行准确分析。再者,小趋势看似无足轻重,但它会对社会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在2018年,通过采访智库学者、汽车工程师、电竞选手、菜场小贩、留守儿童,何帆找到了5个变量,分别是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和重建社群。而今年,《变量3》问世了,关键词是“本土时代”。如果你喜欢透过小人物的故事来看中国未来的变化,这本书可不要错过。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比尔·盖茨说,我们总是高估未来2年会发生的改变,却低估未来10年会发生的改变。

这一次,我们不做遥远的未来,就聚焦当下,看看我们究竟能用智能化做什么,我们如何用它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2020年下半年开始,吴老师和两位阿里研究员走访全国各地,合作推出了《云上的中国:激荡的数智化未来》一书,想必不少同学已经在《每天听见吴晓波》中听过了几个吴老师走访智能化企业的故事了。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比如,《云上的中国》就记录了攀钢的转型故事:一边是对流程和工艺烂熟于心的攀钢人,一边是阿里的算法工程师,尽管是一群门外汉。两拨人一碰撞,“砰”,2019年11月,AI炼钢项目上线,2020年2月,智慧表检测项目正式上线。从此,攀钢拥有了“钢铁大脑”,极大地解放了时刻处于危险中的钢铁工人。

这本书还记载了寿光蔬菜、波司登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同时也探讨了在公共治理领域,“城市大脑”发挥的作用。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很多人知道许知远可能是看了他的访谈节目《十三邀》。而今天,许知远终于把《十三邀》集结成册。第一辑收录了14位导演的访谈,书封副标题是“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其实,整部《十三邀》都在讨论失败的问题。

知识分子们的7本新书,让你清醒清醒 | 同读一本书

有读者这样评价道:对于创作者而言,成功反而是一个句点,会抑制创造力的蔓延,而失败更像是一种刺激,在不服输的状态中寻求改变,用自己的方式跑向未知的终点。而每个创作者最害怕的,可能是抵达终点的那一刻。

《十三邀1》的同读节目其实还没开始做,这里就先做个预告。说真的,小巴还是非常想给每一位听过这期音频的同学送上一双许知远的同款人字拖。

终其一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探寻社会和世界的意义,看一些有价值的书,也算是在迷茫中拨开了一层云雾。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09:25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09:5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