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德里乘车向东南,4小时后便到了地中海西岸的瓦伦西亚。
瓦伦西亚市与前面走过的其他城市一样,入眼的满是教堂和钟楼,已经少了刚到西班牙前几日的那种激动和惊讶,举起手机的频率也低了。导游介绍市内瓦伦西亚大教堂藏有耶稣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上用过的“圣杯”,听后毫不犹豫,购票进入。“圣杯”被神圣地供奉在教堂进门右侧一专室内,不能近前,只可远观。游客们虔诚地瞻仰、轻轻地拍照,气氛肃穆。这座教堂,规模和气派远不及葬着哥伦布的塞维利亚大教堂,但导游说正是由于它收藏着“圣杯”才名声远扬,我也算是为“名”而进。
西班牙瓦伦西亚市:瓦伦西亚大教堂入口。外部围挡,内部照常。5.5欧元购票进入。
瓦伦西亚教堂一侧厅内供奉着据说是耶稣最后晚餐上用的杯子
用手机拉近拍照的“圣杯”,有些模糊
晚上在宾馆上百度网搜“圣杯”主题词,出现了这样一条解释:“目前在欧洲大约有200个古酒杯被认为可能是传说中的圣杯,著名的有瓦伦西亚大教堂的瓦伦西亚圣杯(Valencia Chalice)、圣老楞佐主教座堂的热那亚圣杯(Genoa Chalice)等”。还查看了其他一些相关资料,解释大同小异。看完,便有了观后感想:
的确,瓦伦西亚大教堂保存的这个“圣杯”被认为最有可能是真的圣杯。欧洲人,尤其是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基督教徒们一直在为寻找并证明圣杯而努力。耶稣生于公元元年,去世也已近两千年(当然,《圣经》里说他受难后第三天后又复活了),他用过的一只杯子到底还在不在?在哪里?是什么质地和形状?的确很难再精确复原。对圣杯的追寻及其围绕其产生的故事的众多版本,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耶稣基督的虔诚信仰和热爱,这是事实。
由此我也联想到中国的一件事。上世纪80年代报道在陕西法门寺发现了佛手指骨舍利,轰动一时。但有专家(记得包括季羡林大师)指出所发掘的古代供奉的“佛舍利”并非人骨,而是其他动物的骨头。局面一时尴尬,但佛教界泰斗赵朴初先生出面了,他写了首诗,其中有“凝视莹莹润有光,不同凡质千年藏;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的句子。赵老先生的意思是:不管真的还是仿的,已经在唐朝就作为佛舍利供奉了,还有必要再去深究真假吗?……
陕西扶风法门寺主殿,佛骨就收藏在里面(网上照片)
法门寺主殿内供奉的“佛指骨”(网上)
真假“圣杯”与真假佛舍利,好有一比。突然就想起了佛家禅宗六祖那句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堪以作结。
2019.3.6 于西班牙瓦伦西亚Hotel Mas Camarena 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