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风声鹤唳,龙湖集团面临崩盘;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8月10日,民营房企龙湖集团,午后港股暴跌近20%,市值剩余1252亿港元,单日市值蒸发267亿港元(几乎相当于新城+龙光的体量),股价也创2019年8月6日以来新低。
资本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据港股实时数据显示:外资在持续卖出龙湖,大和、高盛、花旗、中信等外资抛售居首。
而导致龙湖集团出现本次暴跌的主要因素,或许与一篇瑞银的评级报告有关。
危机背后
8月10日早间,瑞银发布了对内房股及物管股最新评级及目标价报告,并称:担心其现金流消耗,所以下调了碧桂园、龙湖的评级。
瑞银报告内容:
根据闲置现金来衡量4家主要内地房企碧桂园(02007.HK)、万科(02202.HK)、龙湖(00960.HK)和旭辉(00884.HK)的现金消耗率,并评估需要多少合同销售使其现金流达到收支平衡。
该行下调了部分内房股票的盈利和目标价。瑞银将碧桂园和龙湖评级下调至「中性」,目标价分别下调至2.7元及25.7元。该行重申旭辉「中性」评级,看好万科较好的现金流状况和其半国企地位。
瑞银分析表明,这四家主要内地房企均在2022年上半年产生了负数自由现金流,相当于截至2021年底闲置现金余额的11%-41%,投资者担心这种现金消耗的可持续性,市场已经降低了相应股票评级。瑞银估计,房企每月合同销售额须从2022年上半年水平上升11%-16%,以使现金流恢复收支平衡,而万科2022年上半年合约销售水平已达到现金收支平衡之上水平。
瑞银的这份报告还暗示了,7月份国内前100名开发商合同销售额同比下降40%,房地产销售复苏或将持续推迟等导向内容。
所以,导致香港市场内房股全线下挫,弘阳地产跌超14%,大发地产跌超13%,碧桂园跌超8%,旭辉永生服务跌超10%,绿城中国跌超6%,合景泰富集团、富力地产、宝龙地产等跟跌。
此外,针对龙湖此次暴跌还有一则坊间传言,称龙湖商票存在逾期情况。并有投资者直接留言表示:龙湖商票确实存在跳票现象。
且据票链软件显示,龙湖系地产以往是出现过多笔商票拒付的情况,但数据兑付时间有点滞后,最新的兑付情况无从验证。
东方财富
虽然,该消息已被接近龙湖的知情人士辟了谣,但是如今市场已经被恒大、世茂、花样年等前例搞成了惊弓之鸟,一点点传闻均足以引起市场大乱了。
龙湖是最好的那个优等生,但是依然难以逃出市场的“传说”,
或许,这也是本次暴跌的另一个原因吧。
优等生
8月9日,龙湖集团发布2022年7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及新增土地储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末,集团累计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683.6亿元,同比跌 57.7%,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418.9万平方米。7月单月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118.5亿元;七月龙湖新增三块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接近34万平米,归属权益占22万平米,权益地价接近27亿元人民币。
虽然距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并可能危及现金流健康;
但作为民企地产的标杆,还是希望龙湖能顺利渡过这次难关。
毕竟,要是龙湖也倒下,民营地产或再无春天。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数票”公号,如有侵权连续删除
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