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近些年的大热话题。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如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水土流失等等问题,都是因为人类的工业发展造成的,所以改善环境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新能源的发展,是人类开始改善环境最重要的一个发展,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更何况是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新能源。
这次我们讨论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又一个关乎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事物。
新能源汽车,顾名思义,它更加环保,达到了0碳排放量,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国家也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发展,拥有各种各样的购车补贴,吸引人们去购买新能源汽车。
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缺点,也在人们的使用中开始逐渐暴露,让许多买新能源汽车的群众后悔。
问题一:充电慢、充电难比停车难题还要大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开车后想要在外面,寻找一个停车位是多么困难,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来说,充电桩也同样难找,往往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其次便是充电慢问题,对比传统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慢的不是一星半点。
在传统的燃油汽车加油中,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加油,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要好几个小时。
这对于跑网约车的私人司机来说,正好是一个休息的好机会。
很多私人司机在开始接单后往往会忘记休息,想再多做一会、再接一单就休息,但是结果就是一直在工作,造成疲劳驾驶,伤害身体。
不过这对于有公司企业的出租车,和有车群众来说,是一个非常浪费时间的过程。
有人说对于买车只是方便日常出行、平时不需要开很久的人来说,使用一两天后回家充电一晚上,早上继续使用也是不错的。
但是这种说法,是建立在自家或者附近,有一个可以提供自己车型充电的充电桩。
在外的充电桩,尤其是快充的,很少有空闲的时候,且在新能源汽车电量充满后,需要及时开走,避免交超时费。
而且充电桩的转换以及设备也是不同的,就和手机充电口是一样的,存在多种充电桩和充电口,在外想要找到一个空闲的、符合的充电桩是多困难。
这时就会有疑问,那在自己的车位上安装一个呢?实际上,这种基本仅限于自购车位,可以进行安装。
如果是租赁车位的话,由于考虑安全问题,通常不允许安装充电桩。所以大部分人都是需要,在外面寻找合适的充电桩。
因此,平时时间比较紧张的车主,在购买新能源汽车会后悔的原因,和充电问题离不开,后续若能解决充电问题。
如手机一般10分钟充满,便能解决很大一部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困扰,满意它带来的便捷。
问题二:续航能力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上面说到充电慢的问题,充电和充电设备,还有电池是无法离开的。
新能源汽车除了充电慢,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是一大问题。有电池生产商,表示他们的电池能够达到1000公里。
但这种续航能力,是在非常理想的状态下才能够实现,顺风顺水,道路平坦的状态,才达到电池生产厂家,对外宣称的续航公里。在实际使用中,理想的状态是少之又少的。
有资料显示,温度的变化,能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衰弱减少15%,最高可减少至50%。
并且因为新能源汽车的事件,更吸引人们的关注,因此有人统计了新能源汽车的事故案件。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事件,就高达60起,其中大部分发生自燃事件的新能源汽车,都为安装的三元锂电池。
根据研究显示,自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个别电芯由于性能老化,在遭遇过充或者过热等极端条件下,均会有可能引发自燃风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续航能力问题,导致车主们在需要长途运输时,不愿意开空调等额外需要消耗的功能。
并且因为电池问题,非常容易发生意外。所以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车主们后悔的原因之一。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也需要加强续航能力,保证用户的安全,提高安全性。
问题三:贬值快,不保值,也无法达到省钱的目的。
新能源汽车最吸引人们的一点,不外乎它是充电的,电费比油费便宜了不是一点,还有各种环保、购车补贴等优势。但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便宜多少。
首先,因为新能源汽车,比燃油汽车容易出现事故情况,因此新能源汽车的车险,比燃油汽车高许多。
普通燃油汽车一般为1000至2000元,而新能源汽车至少要4000起,只是车险就比普通燃油汽车高上一倍。
还有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使用时间,因为目前的技术问题,电池的使用寿命不长。
通常在使用两三年后,体验感就会大幅度降低,想要保持正常驾驶需要更换电池,又是一大笔开支,几乎可以购买一辆新车。
同时,在二手市场中,新能源汽车,远远没有同样使用年龄的燃油汽车价格高,因为无法保证后期的安全行驶。
因为这些问题,导致新能源汽车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不高。对于想要换车的车主来说,燃油汽车在不需要后,进行售卖可以回笼部分资金,而新能源汽车则要低很多。
因此,在购买新能源汽车后,很多人都表示后悔,没有便宜多少,在二次售卖后可能还要花费更高。
虽然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许多问题,技术不够成熟,还有很多困难等待人们克服。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锐减,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趋势,它正在逐步改善,慢慢成长。
目前来看,购买车俩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专业人士了解后,再决定购买什么样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