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奖这种业界盛事,于演艺人员来说,只要有个提名、哪怕没获奖,它也算是一种认可。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届百花奖不走寻常路,竟然出现了“剃头”,沈腾和海清最终以白洋淀的鸭蛋收尾。
海清0票能理解,可能是大小荧幕切换不畅。
但百亿票房先生的沈腾,为什么也搞的这样难看,发挥失常还是从前媒体捧的过高所致?
稍后根据一系列勾股定理推算,还真可能是媒体过誉了,这才让粉丝们不理解为何如探囊取物变颜面尽失。
不过被媒体赶鸭子上架的艺人不止沈腾写一个,且有许多比更敢吹的艺人,明明只是客串,也敢票房挪用直接登上神坛,比如……
欧豪:含水量45%
据说百亿票房排行榜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因为杜江和欧豪两人的成绩不相上下,这才找到了百亿这个评判标准。
继而搅和到百亿俱乐部像发泡胶一样迅速膨胀。
目前排行榜的可信度还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欧豪哥的百亿水分目前来看算比较小的。
从2014年的《我就是我》开始,他的“一番电影”有《左耳》,合计票房5亿。
之后就进入了漫长的主旋律大咖配戏的“实习期”,比如《建军大业》、《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国》等等。
见识世面的过程中,欧豪也尝试过扛二番,比如《中国机长》、《八佰》,累计票房60亿。
再加上之前的5亿,65亿提前报百亿倒也无可厚非,毕竟在《八佰》和《中国机长》中,他的戏份比例惊人。
去掉他的角色会直接导致故事链不完整,降低观影质量。
但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工作室为了保险起见,角色画风大多数都是狂炫酷拽吊炸天类型。
只不过故事背景从近现代换到了现代,从民族危机变成了安全事故。
所以就票房水分这一块,迷惑依旧存在,只是相对较少而已。
至于为何媒体会提前将之归档为百亿先生,或许过了及格线之后,百亿也无非是今天或者是明天官宣的问题。
只是作为电影咖、想长期发展且独当一面的电影咖,抱大腿拼资源的本身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见识场面的实习机会。
而不是为了让媒体偷换概念往艺人身上加票房成绩。吹出来的虚假幻影有何用?
重要的是打开局面,不然明面上恭维他是百亿先生,私底下还是会觉得他演什么都是一个风格、没有突破。
与其把他吹到天上飘忽忽,不如留好空间时间,让他踏踏实实地拿出突破性成绩,所以一些媒体真别太替人着想了。
李晨:含水量70%
如果说欧豪的65亿票房算百亿是四舍五入,那李晨的百亿先生还不如叫拼盘先生贴切。
从1995年的《秦颂》小书童开始,到2022年让他跻身最佳男配的题材电影《长津湖》为止。
除了他自导自演的《空天猎》是男一号之外,其余作品番位几乎都在核心外围打转。
比如所谓代表作中的《八佰》,他的番位甚至排到了杜淳和魏晨之后的男N号,这能算票房的话,那横店的群演们必然第一时间抗议排行榜。
所以算票房成绩的话,《空天猎》的3.18亿、《唐山大地震》的6.5亿和《中国医生》的13亿勉强是他总成绩的组成。
并且沾的还是题材的光,没什么个人票房号召的成分。
挽尊一点算上他那几年打酱油作品, 30部苍蝇腿怎么着也有点数据。
按照票房和角色重要程度划分,他的总成绩估计距离百亿也没差几个马拉松。
或许一些媒体看百亿榜单过于荒凉,提前把他挂上去了,只是没想到腻子粉抹厚了,把不足50亿尬吹成了超百亿。
直接力压葛优、古天乐、甚至连刘德华这种戏骨都只能望其项背。
不得不说想成功不能只靠能力和努力,还要抓住某些机遇,鸟随鸾凤飞腾远嘛。
草绳单买20块钱一斤,你可以堵门口骂奸商;
但用来绑帝王蟹的腿儿,平均单价200元一斤都挡不住,你还得嘱咐店家绑紧实点。
《长津湖》等一系列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任何一个参演艺人的付出,尤其余从戎,在为数不多的画面中依旧贡献出了亮眼表现。
只是贸然被捧为百亿,甚至还暗戳戳加上了“票房号召力”的标签,难免让人疑惑又觉得不妥。
不过好饭不怕晚,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靠着实打实的成绩,堂堂正正地迈进百亿俱乐部,而不是被媒体吹进去,且登上一等。
朱亚文:含水量70%
提起李晨的时候就顺便想起了朱亚文,这位行走的荷尔蒙在小荧幕站稳脚跟后,开始转战大荧幕。
先是打酱油混脸熟,然后才在2016年扛起了《陆垚知马俐》的二番。
再然后作品榜单紧接着就填上了《建军大业》、《悬崖之上》、《长津湖》以及《中国医生》。
不得不说荷尔蒙爆棚的人眼光就是好,万里挑一的电影剧本全爆了,每个电影的票房最少都是10亿起步。
既露了脸,又获得了赞,战绩还赢得了观众缘。
但就目前票房排名的光景上看,朱亚文也实实在在地挤进了百亿标准线。
相较于李晨来说,朱亚文的排名完全诠释了什么叫做量少质优,因为只《长津湖》上下两集累计票房就直逼百亿。
但这其中除了在《悬崖之上》里他能勉强算双男主平番之外,其余全是拼盘中的大拼盘。
角色比例一直徘徊在男二、男三的边缘线上甚至是无限开外,这样的成绩贸然被说成了百亿还大吹特吹。
与其说是媒体朋友们捧场,倒不如说是捧杀,确实不露脸,甚至会给演员本人造成困扰。
不否认朱亚文的演技到位,但他大荧幕的现状几乎和李晨不相上下:水分 干货。
巧合的是,两人都是来自于电视剧圈、人设风格极其相似且演技又实力相当。
所以平时有没有利益冲突、会不会互别苗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但同处于25~30亿之间漂浮的两人,未来谁先走一步、用实力迈进百亿俱乐部,要拼的不仅是资源、人脉还要拼各自的眼光。
希望他们在未来能够快速突破,而不是无限拼盘一直在难出头的外围摇摆。
杜江:含水量80%
每个百亿票房演员都有自己的通稿前缀,而大眼睛杜江的就是“80后首位票房百亿”。
这个前缀让吴京、黄渤、徐峥等人毫无反驳余地,甚至沈腾都要庆幸自己早生了一个月零七天。
至于传说中和他互别苗头的欧豪则更不用提了,谁叫你是90后那片儿的?
这叫紧急避险!
不过前缀加的巧妙不代表成绩到位,起码这“百亿”的称号中就水分超标。
据非官方非正式报道,杜江取得累计134.85亿票房的成绩仅用了7部作品,可谓是成绩喜人。
因为他的破百成绩比吴京所用的12部少5部、比黄渤少22部,排名方面险胜徐峥位列14。
所以不论是从大局上讲还是从细节上论,他都可以说是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
按照报道中的7部作品推衍,老杜没算18年前的所有作品,而是直接从最佳男配电影——《红海行动》算起。
然后途径《你好,之华》、《地久天长》、《烈火英雄》、《追龙II》之后抵达《中国机长》以及《我和我的祖国》。
大团队、大制作的精良电影,上映后票房高没问题。
但尴尬的是这7部作品没一个是他跨刀主演,最多《烈火英雄》能给他抬咖变二番,但成绩也仅是17.07亿,这百亿先生还怎么服众?
不过相较来讲杜江还算含蓄,毕竟这几部戏之外他还有一定主演作品。
比如1.3亿票房的《高跟鞋先生》,且接下来还有一部《惊天救援》待映。
或许从前的百亿是宣传效果,
或许未来实力破百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现在就直接宣传,显然不妥还需要后续成绩进一步支持。
韩东君:含水量100%
一部“数星星”电影就能让人从小白直接晋级百亿俱乐部,这种捷径其实在圈内很常见甚至是多见,最能体现这种现状的就是法师韩东君。
今年百花奖初步候选名单曝光时,网友们就发现其中出现了新晋百亿先生韩东君的名字。
之前的他一直主攻小荧屏、靠《无心法师》系列疯狂上大分,圈粉之余还拓展了姐弟恋偶像剧业务。
但因为资源配置问题导致他难以突破瓶颈期,观众印象一直都停留在法师无心的身上。
这才促使他扛着巴祖卡走进了《长津湖》,据说这是他首次正式出演院线电影。
狙击手平河的表现极具突破性,对阵各路电影老炮也丝毫不怂,甚至因为表现得太过剥离过往角色。
导致大家在观影第一时间里都没注意到他这个人,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他的相对镜头比较少。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网友们对他所谓的百亿称号十分不服气。
虽然杜江的1亿和100亿之间差了一个泰山十八盘,但韩东君这个没有任何代表作的“百亿先生”,几乎就是在无实物表演。
在大制作剧组中实习了一段时间,就敢把整个公司的业绩往个人身上归拢,那《长津湖》剧组的看门大爷岂不是可以坐地飞升?
不知道媒体宣传的时候,有没有问过韩东君本人意愿,也实在搞不懂这种明褒暗贬的操作又是跟谁学的。
只能说尴尬的一批,其本人尴尬,粉丝们更尴尬。
好在年轻人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未来未必没有可能,只能说目前的尴尬需要先忍一下。
文末
搞出百亿先生和演员票房排行榜,到底是媒体闲得蛋疼,还是艺人宣发部门提前造势呢?
这个问题其实网友们也很好奇,可能是面上好看利于在圈里行走,也可能是为了抬咖以及后续“涨工资”。
但造势的前提是具有票房号召力,这几位……有吗?
尤其是看到他们身后败将竟然是一些影帝,瞬间不知道要怎么形容这种排列组合了。
但说到底泡沫终究是泡沫,打铁还需自身硬,票房口碑双丰收才是硬道理。
就像林黛玉倒拔垂杨柳时,虽然她穿的是比基尼,但依旧没耽误宋江三打白骨精,别看表面怎么说要看实际怎么做。